不一會兒,盛管家和小廝抬著一黑木箱出來。
沒離開的幫工,都好奇地看著黑木箱暗暗猜測。
“靜一靜,我家少爺說了,為安全起見,現在就給你們發工錢。
拿到工錢的人,都揣好了。
別自己禍禍了,說我家少爺沒發。”盛管家站上黑木箱,看著黑壓壓的人頭道。
“那不能,小東家給過工錢,我們再怎麽樣都不可能要第二次。”胡老頭兒笑著回應道。
眾人一聽是要發工錢,無不開心。
對於第一次來做工的人來說,銀錢只有拿到自己手中,才是最踏實的。
…
當每個人都如數拿到自己的工錢時,樂得見牙不見眼。
捧著碎銀和銅錢數了又數,還上牙咬出幾排牙印,才心滿意足地裹好貼身放著。
請來後廚幫忙的婦人和石劉氏娘三個,是工錢最少的。
但他們每個人都有二兩銀子的收入,這已相當於他們一年的收入。
有吃有拿,還有工錢領,讓婦人們都滿意極了。
勤快的婦人,並沒有像男人那樣歇著閑聊,都眼裡有活地四處歸整。
希望給小東家留個好印象,以後招工的時候還可以來做工。
有長年做工的機會更好,為家裡省一個人的口糧不說,這裡吃得好住得好,工錢也不低。
…
清晨,盛管家給每一個幫工都分發完麥子和魚乾後,由王興旺和洪飛揚跟船出海。
大夏堡因為有了充足的人手,原來的臨時船工已不用跟船出去。
而王興旺的五個船工,主動賣身給紫玉,成了真正的大夏堡人。
王興旺就成了一個只有船的光杆船老大,出行都得請紫玉家的下人幫忙。
好在兩人是相輔相承的,只是每出一次海,紫玉付給王興旺的船資只有四十兩。
遠海的話,則是一百兩。
因為船上的一切開銷和人,都屬於紫玉家,船資當然要少給了。
出海的船工,則一次兩百文的辛苦費。
皆大歡喜下,出海的船工熱情度還是很高的。
…
當谷中只剩下自己人時,稻谷開始正式收割。
黃燦燦的稻穗隱在發黃的稻葉中,負責農事的陳大是天天長在田邊。
時常蹲在田邊傻笑,有時天黑了都要陳氏喊才回家。
鐵蛋、王興旺家、包九家,一聽紫玉家要收稻,三家人也齊聚在稻田邊。
等著紫玉一聲令下,開鐮收割他們各自的五畝稻田。
站在寬寬的田埂上,一身農家打扮的紫玉,拿著一把磨得雪亮的定製鐮刀,高高舉起。
“開鐮嘍!”
紫玉第一個下到放乾水的稻田,唰唰兩刀下去,一把沉甸甸的禾杆割斷。
排在田埂上的人,紛紛下田彎腰收割,那小心翼翼的樣子,生怕把禾杆弄痛了。
男女老少齊動手的熱鬧場面,在這大山深處上演。
負責挑選谷種的陳大,遊走在每塊田地邊,肩上挎著的籃子逐漸發沉。
人多力量大,近六百畝水稻五日便搶收完。
曬壩和院子內,都鋪滿了谷粒,在這陽光充足的夏季,三天便曬乾、風乾淨過稱。
親自計數的紫玉,聽到周圍一陣陣的抽氣聲,笑得嘴都合不攏。
一幫沒見識過高產的人,這才哪兒到哪兒哦!
“一共2400擔,畝產在400斤,開不開心!”
紫玉快速算出總數和畝產,笑看著一群驚得不知言語的人。
這點兒畝產,對一幫原住民來說是大豐收。
可對紫玉而言,真就差著十萬八千裡。
但她卻很有自豪感,去年還是雜草叢生沒有人煙的山谷,如今已是良田沃土,房屋環繞。
小麥畝產300斤,水稻畝產400斤,相對於外面一兩百斤一畝的產出,已是高產。
“哇!我們有糧食了,有糧食了!”
最快醒悟的陳大,瘋了一樣的衝出院子。
“哈哈哈,有糧食了!”
“有糧食了!謝少爺,謝少爺!”
……
有哭有笑的人群,紛紛衝紫玉跪下磕頭。
有了這些糧食,預示著他們再也不用餓肚子。
若是在沒賣身之前,就有這樣的產量,他們也不至於賣身為奴。
一切都是命,讓他們能遇到眼前的小少爺。
磕頭的人,不管是以前的,還是新來的,都發自內心地感激眼前的少年,帶給他們新的生活。
“都起來吧!
只要是大夏堡人,吃有白米飯,住有堅實的屋子,穿有保暖蔽體的衣服。
只要你們忠於大夏堡,都會過上好日子。
開始分糧食,住進新屋子的每人每月四十斤稻谷,十五斤小麥。
吃魚什麽的,就要靠你們自己去弄了,我就不管了哈!
空出來的地,現種秋菜還來得及,每人到盛管家處領一小包種子。
開春後,給每間屋子都分一塊菜地,你們也可以養雞鴨,養豬還是算了吧!
其他的生活必須品,也會給你們按量發放。
表現好的有獎勵,正如陳大。
谷中的糧食豐收,他有著莫大的功勞。
將白銀十兩,棉布一匹。”
瘋跑一圈回來的陳大,樂得跟個大傻子似的,衝著紫玉不停拱手。
“謝少爺,謝少爺!
小的明年爭取種出更好的莊稼,衝著少爺的這份獎勵,也得拚命乾。”
後買的五十個下人,只有會種果樹的石子明拖家帶口,被安排住進谷口的屋子,一家五口兩間帶閣樓的屋子正好夠住。
四十五個下人,和住在第六套院中的五個船工,都被安排進新修的石屋內。
原來住在大院的七個壯年男仆,也分到石屋住,兩個小廝則留下跑腿。
四人一間屋子,屋裡鍋碗配齊,分開自己開火正好省了包九的活兒。
待到來年農忙時,再吃大鍋飯。
…
所有人都歡歡喜喜地安頓下來後,又該掰棒子、收黃豆、花生等農活。
紫玉將所有的事,都交給盛管家安排,也讓他派人去坎兒村幫忙秋收。
谷中有洪飛揚和雪狼在,還有兩道結實的大門,安全不用擔心。
她則坐上商船,準備前往江府請教書先生、武師傅、大夫一類的專業人才。
也是借此機會看看外面的變化,一年沒出過谷,自是對外面的事情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