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剪輯歷史,開局盤點十大皇帝!》281.第280章 沒辦法,就是這麽準
  第280章 沒辦法,就是這麽準

  【後來,新帝拓跋嗣登基,崔宏已經位列“八公”。

  作為崔宏之子,又“博覽經史。玄象陰陽,百家之言,無不關綜,研精義理,時人莫及”的崔浩得以拜博士祭酒,得以為拓跋嗣講經。

  拓跋嗣好陰陽術數,信“天象”那一套,崔浩就投其所好,多次將政局與天象相結合,預言天下形勢,且都頗為準確。】

  【明元帝登基之初,都城平城頻繁出現天災,導致禾稼不收,牲畜多死,加上地方官吏豪強變本加厲的壓榨,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為了緩解百姓的生存壓力,明元帝決定遷都到鄴城,但崔浩卻竭力反對。

  崔浩解釋道:遷都到鄴城雖然能緩解如今的饑荒,但並非長久之計。

  內,會導致民眾不安;外,則引起屈丐、柔然的窺探侵犯,更不利於日後威製中原。

  不過百姓餓肚子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在崔浩的建議下,明元帝挑選窮困民戶前往富庶的定、相、冀三州謀食,又親行藉田,勸課農桑,抑製豪強。

  第二年,糧食大熟,人心安定。】

  【泰常元年(公元416年),劉裕北伐後秦,水師由淮泗北上。

  劉裕想要沿黃河西進關中,所以向北魏借道。

  北魏眾臣認為函谷關地勢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劉裕西進,必然無功。若我軍在後方偷襲劉裕,必能成功。假若劉裕名為伐秦,實則圖魏,那就是引狼入室了,所以不能借道。明元帝拓跋嗣認為有理,決定采納。

  崔浩反駁道:後秦內亂,劉裕趁機伐秦,意志堅決,不會貿然攻打我們。

  若我們阻擋劉裕西進之路,那他必然北上伐魏,那就是我們替後秦遭受禍患了。

  不如同意借道,讓劉裕西進伐秦,我們再派兵斷劉裕的後路,然後坐山觀虎鬥。如果劉裕獲勝,必然感激我們借道,雖然他得了關中,但距離江南遙遠,不能長久佔有,最後會落入我大魏手中;如果後秦獲勝,我們也有救助之名。作壁上觀,讓劉裕與後秦兩敗俱傷,這才是上策。

  拓跋嗣最終還是沒有聽從崔浩之言,魏軍與劉裕交手後,被劉裕以“卻月陣”大破北魏鐵騎戰敗,拓跋嗣很是後悔。】

  【泰常二年(公元417年),東晉齊郡太守王懿投降北魏。

  王懿勸拓跋嗣道:“劉裕在洛陽,趁機斷絕他的後路,可以不戰而勝。”

  拓跋嗣認為有理,又恰逢崔浩在給自己講授經書,於是便問他:“劉裕伐秦,已到潼關。愛卿認為後續會怎麽樣?”

  崔浩回答:“後秦內亂,兄弟相殘。劉裕兵強將猛,一定會贏。”

  拓跋嗣又問他:“劉裕與慕容垂誰厲害?”

  崔浩回答:“劉裕。”

  拓跋嗣問:“為什麽?”

  崔浩說:“慕容垂出身高貴,憑借父兄的威名,只要稍有才能,便能成功。但劉裕出身寒微,無所憑借。他振臂一呼就消滅桓玄、慕容超、盧循,掌控東晉乃是當世曹操,伐秦就是為了提升威名,滅秦後必然篡晉。”】

  【泰常三年(公元418年),有彗星劃過,明元拓跋嗣帝大驚,趕緊召集群臣商議。

  唯有崔浩道一語破天機:“彗孛者,惡氣之所生,是為僣晉將滅,劉裕篡之之應也。”

  至泰常五年(公元420年),劉裕果然廢了晉恭帝司馬德文,自立為帝,東晉滅亡,崔浩一語中的,明元帝由此將崔浩視作心腹,常秘密問策。】

  “這人真能夜觀天象?”

  “或許天象只是托詞,實則是他已經看穿了劉裕的為人。”

  “當世曹操?呵呵!”

  【在常年小病纏身的情況下,拓跋嗣擔心自己亡故後無人繼業,於是就以天機問崔浩。

  崔浩建議立皇長子拓跋燾為儲君,拓跋嗣不僅欣然接受,還為兒子選了六位大臣輔政,其中崔浩為右弼,坐西廂東面。】

  【北魏泰常七年(公元422年),劉裕病逝,劉宋主少國疑,拓跋嗣認為這是天賜良機,立即興兵南下。

  崔浩見此急忙勸阻道:“裕新死,黨與未離,兵臨其境,必相率拒戰,功不可必,不如緩之,待其惡稔。如其強臣爭權,變難必起,然後命將揚威,可不勞士卒,而收淮北之地。”

  崔浩不是不同意南征,而是不建議拓跋嗣此時南征。因為劉裕剛剛去世,雖然主少國疑,但是如果大兵壓境,肯定會團結對外,應該先緩一緩,等劉裕留下的輔政大臣們“爭權”之時,再行發兵,那時便可不費吹灰之力盡收淮北之地。

  然而,這麽好的機會拓跋嗣怎能放過?他覺得劉裕既然可以乘姚興去世北伐後秦,那自己為何不能趁劉裕去世南下呢?
  想來拓跋嗣當時的內心戲是:“你丫總不能事事都能料中吧?”

  於是他再一次忽視了崔浩的勸誡,以奚斤為統帥,渡黃河攻宋。】

  【崔浩見木已成舟,出兵已成定局,於是便轉換思維,盡力幫拓跋嗣出謀劃策。

  他認為,宋軍河南各地的守兵雖然不多,但是宋軍卻長於守城,魏軍以騎兵為主,不擅長攻城,況且軍隊頓兵於堅城之下,挫傷軍勢,宋軍援兵可以徐徐而來,以銳擊怠,相當危險。

  因此,大軍應該無視這些城池,迅速略地,直接以騎兵快速抵達淮河一線,同時將廣大佔領區的糧草收割。這樣一來,大軍背後的零散城池,雖然為宋軍所有,但是與江南隔絕,則必定要棄城東入青州。

  這一戰略是建立在抵達淮河的魏軍能抵住宋軍援兵的基礎上,如若失敗,則容易被援兵與河南留守的宋軍兩面夾擊。

  因為劉裕經營關中的失敗以及因病去世,使崔浩對魏宋雙方的軍事力量判斷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對魏軍能阻擊援兵、隔絕南北有很大的信心。】

  【然而魏軍統帥奚斤則認為,魏軍完全可以利用優勢兵力,在宋軍援兵抵達前擊破河南的宋軍城池,這樣就能迅速達到戰略目的,同時更加穩妥,凶險更小。

  奚斤自然是鮮卑人,而且自魏太祖拓跋珪(拓跋嗣的父親)時代開始,便統帥禁軍,從拓跋珪於參合陂大破慕容寶,又曾征漠北諸部,獲雜畜十余萬,更曾在拓跋嗣繼位後為先鋒,再征漠北,俘虜二萬余家,牛羊無數。

  對比來看,奚斤是戰功赫赫的宿將,崔浩雖然之前有過言中劉裕北伐和代晉的經歷,但是在軍旅征伐之事上的發言權與奚斤相比,顯然還是弱了許多。

  在一位沙場宿將和初出茅廬的菜鳥之間如何選擇?

  不出所料,拓跋嗣最終采納了奚斤的建議,發兵攻城。】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