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這是好事啊
於是又轉向另一個:“要去西域,最好經過甘肅,祖上,這也是我想問的,甘肅那邊,情況怎麽樣?”
“俺給了湯和便宜行事之權,這次或也能如陝西一般,兵不血刃拿下甘肅,”老朱道:“就是呵,俺也忍不住想,那甘肅……咱現在這……還是太偏遠了一些,只要名義歸附,暫時就不動太多。”
朱塬想了下,問道:“祖上,駐軍是必然的吧?”
老朱道:“也不是必然。”
“這可不行,”朱塬道:“駐軍是一定要的,這是底線,如果不駐軍,任由地方軍鎮盤踞,還免不了從內地吸血,將來更強大了,還是躲不開一戰。”
“若是照你想法,”老朱道:“還是要打一打。”
“那就打,”朱塬道:“不過,不是大打,還是先談,看那邊哪個軍鎮最沒誠意,就殺雞儆猴,這一隻雞殺得慘一點,零碎一點,其他猴子看了,怕了,談起來也就更容易了。”
老朱斟酌片刻,點頭:“你這……這也是個法子。就是……駐軍了,又要每年供應糧秣,這開支可不小。”
“河西走廊是很肥沃的,氣候、水源都適宜,可以屯田,”朱塬道:“做好了,自給自足完全沒問題。再就是,如果商道重新通暢,還能從商業稅收上補貼地方一部分。祖上,其實吧,歷代總說邊地窮蠻荒僻,這其實是偏見,就像……我之前和祖上說過的,咱華夏最大的糧產,不該是綿延多山的江南,也不該是氣候多變的中原,其實是東北,同樣是現在的窮蠻荒僻之地,實際上卻擁有世界上僅僅三塊之一的肥沃黑土地。”
朱塬提到東北,老朱下意識就挺了挺身子,隨即自己笑起來,又道:“這……俺能明白,是你剛剛說那,情報學。還是少了情報,地方上……為了少交那賦稅,肯定也是瞞著。”
“是這個道理。”
“既如此,也照伱說,殺雞儆猴,駐軍甘肅。”
朱塬連連點頭:“現在是新時代的開端,西邊經營好了,甚至,不用中原,只是一個河西走廊的出產,支撐一次征伐西域都是足夠。”
“呵,這就不可急切了。”老朱想起那蒸汽機,還有圍繞其間的諸多構想:“還是要做好眼下。”
“眼下……哦,還有一件事,水泥,”朱塬說著,大致講了講昨天發現的糗事,一邊道:“現在調整過來了,我估計很快就能有結果,有了水泥,造出了預製板,就能建造更好的實驗室,還有我規劃的博物館,因為這種建築可以大量拋棄木料,也就不怕火燒,無論是實驗室還是博物館,或者,咱們將來其他存儲重要物品的建築,最好都這麽建造,甚至,將來修路……縱橫大明的千萬裡馳道,也該是水泥道路。”
“水泥馳道也遠了些,你先弄了出來,俺看看,聽著……倒是適合建造城牆。”
因為看過了火藥的威力,再加上合適時機進行遷都的念頭,老朱對建造金陵城牆興趣不高,不過,該建還是要建。
“當然了,水泥和砂石等物摻和在一起,這叫‘混凝土’,最好的混凝土建築,炸藥都炸不動,”朱塬說著,倒是想起後來某個700多斤炸藥都沒能炸掉的‘危橋’:“不過,現在想這些確實太早,即使研發出來,還是只能少量生產。大規模工業化,要等蒸汽機應用起來,通過蒸汽機進行材料的粉碎,這是很關鍵也很耗能的一步。現在只能用石滾和碾子一點點研磨,成本太高。”
老朱認真聽著,點評道:“都是好東西,也都不能急。”
朱塬本來就到得晚,說著話,轉眼已經臨近中午。
很巧,有內侍受皇后娘娘命令,送了午飯過來。朱塬這邊,按照自家大人的交代,寫意也親自送了午飯過來。
老朱手一揮,湊到一起。
還說要嘗嘗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日常都吃什麽,
朱塬可一點不想。
早知道馬氏那麽細心地想著,自己肯定不會多此一舉。
給皇帝陛下做飯,風險還是很大的。
不想擔這個責任。
然而,轉眼已經換了院內一處飯廳,老朱還特意吩咐不必拘禮,於是只有一張大桌,各種飯菜轉眼擺上,朱塬想反悔都來不及。
按位次落座,朱塬在老朱身旁,另外還有宮內宦官和朱塬身邊的何瑄等內侍在旁伺候。桌上其他,則是左相李善長、吏部尚書楊憲、禮部尚書錢用壬、農部尚書康茂才和醫部尚書孫守真等幾個,各部尚書並沒有全到。
戴三春也特意被喊來落座。
已經這樣,朱塬就不再多想,只打算多吃點。
萬一真有個什麽,一起!
餐桌上的氣氛倒是很熱鬧,諸人紛紛表示了一番對醫藥大學成果的肯定,這倒是真心的,畢竟將來……誰能說自己一定用不上醫生?
錢用壬還當場說起禮部的考慮,既然青霉素被定為祥瑞,兩位主要負責人,孫守真和戴三春,官職是暫無可升了,但,可以加散官。
錢用壬這番表態,又讓餐桌上表情各異。
散官……也不是那麽容易加的。
開國前後,加了散官的,主要都是有軍功在身的武將,以及李善長、劉基等少量文臣。
朱塬前段時間恰好也得了一個從一品榮祿大夫的散官,這是獎勵朱塬主導做出了蒸汽機模型。
現在兩人……
說資格,以青霉素的意義……夠。但,又不是那麽完全夠。
畢竟現在加了散官,將來呢?
萬一有更大更好的發現,朝廷就不太好封賞了。
當內心裡同樣明白這些的孫守真幾乎要主動推拒的時候,倒是老朱拍了板:“這青霉素,將來可惠及萬民,是大功,該是加了散官的,就按兩位卿家的品秩給吧,其他,彩緞布帛銀錢什麽的,也不可小器了。”
老朱也是想開了。
就說今天,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剛來,就從自己這裡刮走了三萬貫。
若按他以前的性子,肯定心疼,不願意掏出來。然而,經過這一年來的不斷灌輸,特別是後世種種,老朱是真的扭轉了很多。
關於錢財之類,老朱是想要給子孫們多留一些,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也知道,該花的也要花,該賞的也要散,不能吝嗇。
錢只要花對了地方,那變成的就是民心,就是國祚,就是大明王朝延續的根基。因此,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今天這次,其實就是又一次不厭其煩的勸諫。
三萬貫,買一買金陵城的民心,很劃算!
至於給孫守真二人加散官,老朱的想法也很簡單,一方面,二人功勞確實夠,另一方面,就當是展示一次對醫部的重視。
甚至,還可以延伸到對諸多新學的重視。
畢竟十部改革以來,老朱也能感受到,百官……特別是傳統六部的官員,對新增的幾部,可沒那麽友好。
折騰了些許時日的‘醫賢祠’,其實也能算其中一例。
這次……只是給兩個散官,顯得重視一下醫部,其他各部,還有各個大學,也就能明白他的心思。
好好乾,不會錯。
吃罷飯,沒有毒發,很高興。
老朱說要順勢去隔壁金陵大學看看,倒是沒再讓朱塬跟著,知道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折騰不了,打發他回家休息。
朱塬沒有立刻離開,跟著老朱一起悄悄出了醫藥大學東門,再轉到前邊街上。
義診已經展開。
街道上還是熙熙攘攘,但在趕來的虎賁衛維持秩序之下,倒也顯得井然。
而且,比起朱塬之前到來時聽到哭聲的狀況,當下,無論是否來看病,百姓表情裡都透著期盼與欣然,非常平和的場面。
孫守真還說起,不只是太醫院眾人,聽聞消息,城內一些醫生也趕來主動參加義診,富戶也紛紛解囊,還有一些藥商乾脆拉了成車成車的藥物趕來,免費贈送。
大家聽孫守真說完,都難免多出幾分感慨。
老朱的最典型:“盛世呵。”
老朱的想像中,盛世,大概就該是這個樣子,人人平和,人人行善,老病皆有所依,皆有所養。
朱塬也是心緒波動。
即使是一個骨子裡的悲觀主義者,朱塬還是很喜歡眼前的場景。
於是,和老朱分別後,朱塬便吩咐何瑄,家裡也拿出三千貫,過來分發,更多就算了,不能和自家祖上比。
回到家,想起城南的佃戶們還在等待。
喊來見了見,聊了聊今年的收成。
朱塬知道今年春夏各地都沒那麽風調雨順,但認了自己當主家的這些佃戶們卻也都表示年景不錯,沒有了去年那種為了降租的故意訴苦。
想來是真的不錯。
這樣就好。
如此來到第二天,臘月廿四,小年。
朱塬起床時,大宅內已經開始掃灑,這是小年的習慣,掃去一年舊灰塵,迎接一個好年景。
大宅之外,也有消息傳來。
醫部的幾件事,全都定了下來。
首先是對孫守真、戴三春等與青霉素相關人等的獎勵。
孫守真加正二品資善大夫,並賞賜彩緞十匹,絹帛三十匹,玻璃器具一套,白銀三百兩。
戴三春加正三品嘉議大夫,並賞賜彩緞十匹,絹帛三十匹,玻璃器具一套,白銀三百兩。
其他一些醫部官員乃至戴三春徒弟呂三七在內的一些學子也各有賞賜。
從這份賞賜可以看出,老朱是知道戴三春居首功的,不過,也不能繞過孫守真,因此,二人的散官品秩不同,但賞賜物品卻一模一樣。
就是吧……
玻璃器具一套。
即使明白現在就是一兩玻璃一兩銀,但,對於朱塬來說,這東西,夾在各種彩緞絹帛當中,實在有些違和,很不正經的樣子。
畢竟這東西在幾百年後有多便宜,朱塬很清楚,還不如挑選水晶。不過,當下,如果把玻璃和水晶放在一起讓人挑,基本上只會挑玻璃。
賞賜之外,還有‘醫賢祠’,同樣定下。
暫時七位醫家先賢,從扁鵲開始,到宋時的錢乙和宋慈。
恰好義診還在繼續,這件事公開,倒也引發了一些議論,普遍覺得,太少了,不如前元提倡的‘三皇廟’裡供奉的多。
要知道,才只是短短一兩天時間,因為義診的展開,還因為孝子替父求醫的美談,醫部乃至醫藥大學,還有那越發神乎其神到皇帝陛下都要進獻太廟的青霉素,名氣都是直線上升。
就說那廿三日早上一個孝子送了父親來求醫,磕破了頭,感動了大人,被迎進醫藥大學,用了那青霉神藥,只是一天……其他醫生說要截肢才有一線生機的腿瘡惡疾,竟然恢復了。
老人家不僅清醒過來,沒了發熱等症狀,第二天甚至就下了地,堅持拜謝了救命醫生,還來到醫藥大學門外,訴說朝廷的仁德和自己的幸運,以至於迅速傳開。
連老朱聽到消息後都特意吩咐,這件事要記在與青霉素相關的文章裡,載入《大明月刊》。
美談啊。
足夠載入史冊的那種。
然而,對於民間覺得‘醫賢祠’供奉先賢太少的議論,朝廷卻只能無視。
用於對比的三皇廟,說不好聽點,就是瞎搞。
這次……朝廷規規矩矩地按照前朝慣例進行敕封,才是正統,今後醫者們也能拜的理直氣壯,進而如同儒家、兵家那樣,以追求身後進入‘醫賢祠’為最高人生目標。
更何況,這也只是開始。
甚至可以說,現在供奉的人多了,將來……位置豈不是就少了?
所以,這是好事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