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長生從聊齋開始》第120章 城隍相請
  第120章 城隍相請
  李玄陽借口身體不適,向秦川和魏良野告辭離去。

  秦川目光落在一行嶗山道士身上,直到背影消失在視界,再轉頭看向魏良野問:“魏老板和李道長很相熟?”

  魏良野擺手笑道:“相熟談不上,不過去嶗山太清宮唱過幾次戲,一來一去,也就認識了。”

  秦川好奇:“嶗山的道士也看戲?”

  魏良野摸了摸光禿禿的下巴, 神情閃過一絲怪異,悠悠開口:“說起來這也是一件奇事,他們請我上嶗山太清宮,扮演老子在樓觀道留下道德五千言的故事。我當時說,扮演觀世音我還湊合,可是太上老子,神氣飄渺無憑, 我如何扮演得來?”

  他說到這裡, 微微停頓一下, 用一種模仿當時嶗山諸長老的語氣:

  “他們對我說,他們嶗山內部進行過商討,考慮再三,覺得我扮演神仙,最是惟妙惟肖,決定就是我了。我不行,其他人更不行。還說這事關系重大,希望我不要推辭。

  我想著嶗山諸老,德高望重,指定是我, 也是對我的認可。我若再做推辭, 難免得罪人。於是勉為其難上了。

  他們還不知從哪裡找來一件破舊的衣物, 說是當初老子穿過, 還尋來一頭青牛, 說是老子騎乘出函谷關時坐騎的後代。

  還有一位長老,專門向我講解老子在樓觀道的事。我當時用心聽講, 仔細揣摩, 終究把戲演出來了。

  後來我又去嶗山演過幾次。

  說來有一件怪事,我第一次上嶗山時,見得有九位太上長老,第二次便只有八位了,第三次去只有七位。

  他好奇問過此事,他們說那兩位太上長老衝擊鬼仙失敗,羽化去了。我當時覺得事情沒那麽簡單,也沒敢多問。

  自第三次去過嶗山後,那已經是五年前的事,再沒去過。他們還仔細叮囑,讓我收個好徒弟,須得能繼承我衣缽,說不定幾十年上百年後,還得來尋我的傳人。我也答應下來,可是這些年總找不到真正的良才美質。反倒是無意間碰見的吳夫人,頗合我的心意。她年紀雖然大了,可自有一股神氣在,而且是自小練的功夫,還學了導引術, 學我這一派的東西, 上手很快的,唯獨戲腔,還得仔細打磨。”

  秦川不禁好奇,看來嶗山請魏良野扮演老子,其中必有重大隱情。可此事跟他有什麽關系呢?

  秦川覺得此事肯定涉及嶗山重大機密,不應多問。

  若是卷進去,反而不好了。

  不過魏良野能把事情說出來,看來嶗山也不擔心此事泄露出去,故而沒有警告,或者試圖抹去相關記憶。

  這又與嶗山對此的重視,有些不合情理。

  莫不成嶗山是有意不隱瞞此事。

  秦川心思玲瓏,覺察到其中蹊蹺頗多。但還是不要深入理會為妙。

  他於是沒有繼續追問,反而繼續專注吳婉青的事。

  倒不是真的要拒絕吳婉青參演西廂紅娘記,而是和魏良野商議了一下,如何讓吳婉青速成。

  他不想浪費時間,希望這戲曲早點面世。

  左右也不過花了半天時間,將大概的方向框架敲定。

  魏良野沒想到秦川的效率很高,而且許多戲曲的知識以及專業細節,都是他有些忽略的,可秦川提出來,果然大有道理。

  好似秦川在這行業沉浸多年,才能得出如此精辟的見解。

  他卻不知,秦川近來又開發了一項玄黃之氣的妙用。秦川雖然曾回憶起三生過往,可有些細節記憶早已遺失。

  但他如果向功德許願,補全那些記憶,就能憑空將其彌補回來。

  這一點極為有用。

  許一次願,才消耗一絲功德而已。

  他現如今有一萬多功德。

  之所以沒有許願拿回所有的細節記憶,因為一下子塞入太多信息,對他如今的元神有些影響,而且一次性許願能補全的記憶,也是有限度的。

  將所有一切見聞取回,清晰無疑的留存於元神中,估計能把他的一萬功德消耗完。

  他還試圖追溯現代之前的前世輪回記憶。

  但功德還不夠,沒法開啟。

  而且現代那一世,可謂他現在的第一世,第一世之前,他什麽根腳來歷,跟開盲盒似的,花了那麽多功德,結果未必是好的。

  如果功德海量,他倒是不介意浪費。

  此外,超脫於世界之上的存在,說不準會有類似一世之尊小說那種能力,追溯時光長河,對遙遠的過去發動攻擊。

  他還是得為此做些準備,追溯第一世之前的輪回,找到最初的起點,肯定是一個修行的方向。

  只是距離現在的他,肯定很遙遠。

  但修行人沒有夢想,怎麽成為天帝?

  定個小目標,像那次做夢時一樣,先做個青帝吧。

  他覺得自己跟青字頗有緣分,吳婉青也有一個“青”。

  搞定這些事後,秦川回家的路上,將嬰寧從青葫蘆裡放出來,她化身雪白小狐,踩在秦川肩膀上,好奇地打量周遭世界。

  這些世俗人情,都是那麽新鮮。

  路上遇見一名鬼差。

  “這位仙長,我是本縣的日巡遊,城隍大人有請,不知仙長可否賞臉去縣裡城隍廟一敘。”

  他和李玄陽鬥法,雖然普通人沒啥感覺,可是作為一縣城隍,肯定有所感應。

  “可以,有勞兄台帶路。”

  秦川雖然是過江龍,也沒必要得罪一縣的縣城隍,只是過去見一見,自是無妨。

  日巡遊見秦川十分客氣,倒是松了一口氣。

  不過他也怕秦川不知禮數,太過客氣。

  因為縣城隍來之前,說這位仙長高深莫測。按理說一般生靈,進了金華縣的地界,縣城隍的生死簿會有相應的文字出身。

  可是秦川的文字出身,卻根本沒有。

  足以說明秦川的道行高深,根腳超出了縣城隍的生死簿能承受的權限,恐怕要府城隍甚至省府城隍乃至於神都總城隍那裡,才可能查到。

  這樣的人物,若是不小心對他這樣的縣城日巡遊見禮一拜之類的,很可能令他的神體受損。

  神道等級嚴厲,在這方面體現得最明顯。

  因為參拜見禮之類,就有香火。

  可有些存在的香火,神位太低,是萬萬不能承受的。

  傳聞上古諸子,敬鬼神而遠之,有種說法是為了不傷害那些鬼神。往往這類存在,往往逢年過節拜一下天神和地神中先天神靈,便是很給面子了。

  很快到了金華縣城隍廟,進入大殿的後面,裡面空無一人,日巡遊指了指跟前的牆壁,登時牆壁如簾幕般扯開。

  秦川帶著嬰寧走了進去。

  這是神道的法界。

  裡面也是一個城隍廟。

  其中金華縣的城隍率眾上前相迎,“金華縣城隍韜元見過仙長。”

  秦川見到金華城隍的面容,頗是驚訝,居然是個女城隍。

  韜元秦川臉上的異色,主動解釋,她本是前朝的一個縣主,在賊子攻陷城池時,親自率眾殺敵,力戰而死,被當地百姓懷念,死而封神,又稱為金華仙子,韜元是她本來的名字。

  這段事,縣志裡有記載的。

  至於城隍神像,威嚴森森,穿著官服,不仔細分辨,也看不出男女,而且外人不明就裡,也只會以為是男生女相。

  唯有通讀當地縣志,才能知曉城隍的確切來歷。

  說這些時,賓主落座。

  韜元城隍先是看向嬰寧,“這應該是泰山塗山氏一脈的道友,我三年前去泰山府向泰山娘娘述職,見過一位狐族的道友在娘娘身邊出現,與仙長身邊的小道友似乎長得很像。”

  秦川心中一動,隨即回道:“想必是舍妹的母親。”

  只是三年前一面之緣,秦川當然沒必要追問小伯娘的下落。

  韜元城隍點頭,“這便是緣分了。不過這次鬥膽請仙長過來一敘,乃是有事相求,還請仙長慈悲,我金華城必有重謝。”

  秦川:“道友先說說什麽事。”

  韜元城隍於是說了事情,原來華寧府最近來了一行自草原元蒙國來的妖怪,這一夥妖已經在華寧府境內做下多起案子,吃了不少人。

  但是他們身上有隱匿氣息的道術,即使城隍都難以追蹤到。

  這兩日,對方應該到了金華縣,有三起血案出現。

  這些血案的亡魂現今都聚在金華縣城隍廟,怨氣凝重,不肯往生。

  韜元城隍又說,原本妖吃人,跟人吃野獸,都是天經地義的事,只要不做攝魂吞魄之舉,也不算違逆天道。

  只是她受了金華城百姓的香火,豈可坐視百姓受害不理?

  奈何她追蹤不到那一行妖怪的氣息,如何能為治下的百姓報仇,還擔心那一行妖怪出了金華縣城,再追蹤過去,更是來不及了。

  她最後沉聲道:“其實這一行妖怪雖然隱匿氣息,可小神也不是毫無線索,小神料定,它們要麽在縣衙之中,要麽藏身縣學學宮裡,只有這些地方,小神的神力無法滲透,進行一一排查。”

  縣學學宮有聖人之像,蘊藏正氣,鬼神不敢靠近。至於縣衙,自有王朝氣運鎮壓,城隍神也不能窺探。

  除非是周知府那樣的代理城隍,且身具浩然正氣,才不受影響。

  可那也不是長遠之計。

  “所以韜元道友是想請在下去縣衙、縣學探查?”

  學宮的聖人塑像,對妖的影響確實不大。

  正氣主要是針對鬼神。

  “嗯,只需仙長幫小神確定它們具體位置即可,屆時小神會布下天羅地網,緝拿它們歸案,以慰怨魂。”

  “此小事而已,但我探查之後,要來城隍廟通知道友麽?”

  “仙長莫非以為我們能監視你,你身上玄氣深湛,一般的修道人,我們尚且不能監視,否則容易受到敵意,惹出禍端,何況仙長。屆時仙長確定位置,只需捏碎這張木牌,我等就明白了,到了那時候,我們城隍廟會開始行動。”

  城隍神給了秦川一張木牌,上有韜元二字。

  想必是有韜元的氣息在,木牌一碎,自有感應。

  秦川收起木牌,“趁著天色未晚,那我先去了。”

  “多謝仙長。”

  隨著秦川離開,日巡遊問:“大人,這位仙長境界高深,我們當請他莫要隨意顯法,驚擾普通人,種下惡業。”

  韜元:“不必,這位仙長若是助我們捉拿那一行妖孽,自是一個慈悲,我等不說,他也會注意的。”

  “大人高明。”

  …

  …

  秦川決定先去縣學一趟,他是以秀才的身份遊學,到了一地暫住的話,還是須得抽空去縣學報備一下。

  現在還是大白天,去縣學報備,也正是合適的時候。

  他以元神法眼望氣,確實沒找到城隍說的妖怪,看來對方的隱藏氣息的手段,確實不粗。

  難不成也有他這樣的斂息術?

  而且肯定不一般。

  想到對方來歷是草原蒙元帝國。

  秦川心裡有個不好的猜想,莫非是幽玄老祖座下的妖怪,來禹江省是為了白狼王的事?

  幽玄老祖是實實在在的妖仙,比一般鬼仙還厲害,秦川現今自然不是對手。

  若是讓對方查出真相,難免麻煩不小。

  一個妖仙以給愛妾報仇的名義闖入大梁朝,大梁朝廷可不一定會真的庇佑他。

  將自己的安危寄托在旁人的態度身上,本也是下下之策。

  秦川肯定要把命運把握在自己手裡。

  …

  …

  金華縣,縣衙府邸。

  金華縣令黃世仁乃是陵州府黃家的遠支,此刻正在招待蒙元國的使者。大梁是禮儀之邦,雖然九邊和蒙元國戰況激烈,可是對待蒙元的使者,依舊要做到足夠的禮數。

  “黑達將軍,你造訪我們金華縣,本縣招待不周。不知將軍可有喜歡的食物,我叫人晚上準備。”

  黃縣令舉杯向一個體型雄壯的草原人敬酒。

  黑達將軍喝了一杯酒,裂開嘴,露出森白尖銳的牙齒,頗有些駭人,他拍了拍肚皮道:“我嘛,想吃人肉。”

  黃世仁酒杯落在地上。

  “哈哈哈。”黑達拍了拍肩膀,“黃大人膽子很小,我只是嚇唬嚇唬你。不是你們中原人說我們草原人喜歡茹毛飲血麽,我就開個玩笑而已。”

  黃世仁擦了擦額頭的冷汗,“黑達將軍倒是個風趣的人。”

  他心中暗罵,區區武夫,若是在本朝,你少不得向本官下跪見禮。黑達只是蒙元使者,不算真正的將軍。

  對應大梁也就是一個六品武官。

  在大梁朝,文官地位遠遠高於武官,正七品的縣令,地位能和五品的五官相比,遇到進士出身的正統文官,六品武官下跪拜見是常有的事。

  論地位,還不如秀才。

  至少秀才見了三品以下的官員都不用下跪之禮。

  即使見了三品上的大員,若是有骨氣,也是不用下跪的。

  文官向頂頭上司下跪,除非極為諂媚,否則根本乾不出這事來。

  若是書院的先生,或者一甲進士及第,或者三品以上的朝臣,還不用向皇帝行跪禮。

  文官的待遇,在大梁朝可謂極為優渥了。

  可惜草原的粗人,不懂讀書人的金貴。

  這粗鄙武夫,知道他這個同進士出身的含金量嗎?
  真不知上面的人是怎麽安排的,居然同意這群武夫在禹江省到處亂逛。他們到底有什麽企圖?
  黃世仁懶得揣摩,反正讓這群瘟神吃好喝好,趕緊走人吧。

  至於這個粗鄙武夫,是不是茹毛飲血之輩,他才懶得關心。

  他還有些猶豫,晚上要不要叫自己那世侄過來參加官宴。不過今晚縣衙的官宴,都叫了本地的士紳名流,不叫世侄過來不好。

  他和陵州黃家有關系,這話自己說出來,總不如黃家嫡系的子弟出現在他身邊更有說服力。

  …

  …

  秦川來到縣學,正逢黃夢也在。

  黃夢聽說秦川來找縣學的教諭報備,看來確實要在金華縣小住一段時間,只是路過幾日,根本不用這些。

  其實也沒什麽必要。

  他帶秦川去見了縣學教諭。

  正好縣學的生員大都在場。

  這事拿出牙牌,證明一下身份,教諭事後備案就可以了。國朝對生員們極為優待,沒那麽多規矩。

  縣學的生員們聽說秦川的來歷後,紛紛過來圍觀。

  小小的金華縣,自比不得陵州府那樣人傑地靈。秦川能在陵州府成為三試案首,鄉試中榜那也是手到擒來之事。

  須知禹江省三年一次鄉試,共有上萬生員有資格參加鄉試,其中包括監生等,每三年一萬多人競爭,才考出七十左右的舉人。

  可見競爭壓力之大。

  秦川儼然已經預定了一個名額。

  一旦中舉,就等同候選的官員,有了官身。

  舉人犯了王法,須得上報神都,由禮部商議決策,將其文字出身剝奪,才能對其進行逮捕定罪。

  而且決策最終還是要經過皇宮的批紅,才能真正生效。

  一般而言,官官相隱,不是深仇大恨,禮部那邊也不會隨便決策剝奪一個官員的文字出身。

  對於舉人而言,一般而言最大的懲罰,無非是不做官而已,到了鄉裡依舊有種種特權。

  秦川也借此觀察縣學,沒有所謂的妖孽。

  看來在縣衙。

  他還得確認一下。

  這時縣衙送了請帖,請縣學的教諭和黃夢參加晚上的官宴,教諭可以帶幾個廩生去。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