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長生從聊齋開始》第73章 明報(今天爆更,求追讀)
  第73章 明報(今天爆更,求追讀)
  秦川主要是和周知府談論辦報紙的事。陵州府本就有許多民間小報,此事在東南之地並不新鮮。

  其實許多小報背後都有士紳豪強支撐,爆出內幕消息,多是為他們發聲。

  秦川很清楚,輿論高地你不去佔住,別人就會佔住。

  他把其中的道理說得很透徹。

  周知府聞言思索一陣,“官府辦小報,尚無先例,不過本府這裡可以支持你辦個小報試試,如果有效果,往後會再說。”

  他考慮的是現在處理災情的事情繁多,此類事沒有先例,若是出格,惹來攻訐,反倒是把正事耽擱。

  秦川本意是給自己要辦的報紙找個後台而已,未必一定要官辦,但得有官方背景。

  “如此,我就先試試。不過為了吸引人看報,我會在上面寫點話本小說。除此之外,還可以挑些災民中的小孩子到處去賣報,如此可以給一些災民家庭做些補貼。這項事如果乾長了,能解決一些人的生計。”

  “留仙所言甚好,你去做吧,本府這裡會給撐腰,但記住莫要在上面,給人抓住文字上的話柄。”

  自來文字獄不止是皇帝愛用,文官同樣愛用,一般而言,不會較真,較真的時候,那便是一個突破口。

  尤其是秦川還未考中進士,更得慎重。

  “學生會仔細的。”

  “對了,你這報紙,可有名目?”

  “取正大光明的明字如何?”

  “明報,這名字聽著不錯。若肉食者皆是正大光明之輩,那何愁天下不太平。凡事不可對人言,縱使有些錯處,老百姓也能理解。就怕你不說明白,反而惹來曲解。”這是他治理災情有感而發,下面的皂吏時常會拿著模糊不清的條令,在下面作威作福,令他的意圖不能開展。

  這些事,他昨晚做了城隍後,更是清楚。

  正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

  當了城隍神後,周知府對陵州府裡許多事都了如指掌。

  譬如說,秦川家裡居然全是妖,可都沒那種殺過人的煞氣,妖氣純正,倒是十分難得。

  足以證明秦川的品德高尚,連妖都可以感化,為其驅使。

  他很期待秦川悟出自己學問,廣收門徒那一天。

  論誠心正意,周知府不差於人。

  但他學問不夠精深,對於微言大義鑽研不夠,做不得真正的大儒。他是實乾派。

  可這個世道光是實乾不行,還得有理論支撐,講出救世的方法,如此凝聚志同道合的人,大家齊心協力,能造福多少人是多少人。

  世道渾濁,確實無法滌蕩。

  但做一點,就少一點渾濁。

  不能因為難就不去做,否則白白活在這世間走一遭。

  要用有限心去觸及無限心,以有涯去觸及無涯,縱不能至,也問心無愧。

  周知府是個雷厲風行的人,利用吃早點的時間跟秦川談完明報的事,然後就去處理政務了。

  如今賑災勉強走上正軌,但府城的治安,也需要治理。

  他做了城隍,明察秋毫。

  將一件件積壓,並無實證的冤獄找出來,依照自己昨夜做城隍時獲得的信息,開始審斷冤獄。

  那可真是舉頭三尺有神明,周知府斷案如神,將一件件積壓的案件了結。

  …

  …

  另一邊秦川離開府衙,回到家中。

  趁著王孚派管家送來牛肉的時候,把關於辦明報的事寫在紙上,讓管家帶回去。

  其中利弊他已經寫的很清楚。

  如王孚這樣的土豪之家,若是能摻合進這個行業,以後就有喉舌為自己發聲,逐漸改變人們固有的印象。

  以往王家做了什麽小善舉,都是靠口口相傳,還有曲解,擴散面有限。往後若是明報做大了,這類事就能得到很好的宣傳。

  這是互惠互利的事。

  其實王家和陵州府其他豪紳有很大的區別,因為王家發家太晚,根本沒有多少田地,家業主要集中在生意上,乃是典型的商人之家。

  而陵州府乃至禹江大部分豪紳,都把禹江省的土地侵佔得七七八八,幾乎七成以上的農民都成了他們的佃農。

  譬如那徐閣老家,一家就佔了四十萬畝土地。

  想想這是多麽可怕的數字。

  這還不算徐家在其他州府的旁支。

  當然,陵州最大的地主是黃家,黃家在京中有人是文選清吏司的郎官,秩為正五品,品級雖然相對不高,但是各級官吏的遷升、改調都需要經過文選清吏司的篩選、舉薦,在內閣、吏部尚書、禮部尚書等品秩遠高於自己的官職缺員急需調補時,文選清吏司也有權主持推升。

  對於天下絕大多數官員而言,這是把握他們自身命脈的關鍵衙門。

  黃家能在陵州府有如此大影響力,與家族裡有這樣一位官員是大有相乾的。

  而這個官職一向不能擔任超過五年,眼下正是對方要離任的時候。

  路提學此前針對黃家,便是朝中勢力為這個位置正在博弈。

  看似是地方打擊豪強,實則是朝堂波瀾擴散到地方的體現。

  秦川眼下顧不得分析這些事,他順便把補虛功的升級版交給管家,隨後管家離開。

  接下來秦川便讓清清負責研墨,開始提筆寫字。

  越女劍三個大字,率先落在白紙上。

  越女劍的主角是阿青,本是越國一鄉間女子,牧羊姑娘,大約十六七歲。性格天真爛漫,言語幼稚。

  由於生於深林之中,長於無人之野,有一種不通人情世故卻具有赤子熱腸的率真,她對范蠡這樣的大官不講半點禮貌。

  然而她卻身懷神奇劍法。范蠡由此請阿青去訓練越國劍士,幾天之後,阿青便沒了蹤影。

  而與她對過招的八十名劍士,雖然連她的一招一式都沒有學會,但憑借對招時勉強捉摸到的劍法影子傳授給了越國戰士,已經足以使越國的劍術無敵於天下了。越王勾踐又命令已不能親自鑄劍的薛燭督工鑄造利劍,終於在三年之後,興兵伐吳。經過兩次大戰,憑借利劍和精妙劍術,大敗吳兵,吳王夫差自殺身亡,都城姑蘇被越兵攻破。

  這篇小說總共也就幾萬字,在秦川筆下娓娓道來。

  清清看得心馳神遙。

  禹江本就是古越之地,吳越相爭的故事至今流傳,有天然的受眾。哪怕清清也是在龍宮聽過吳越爭霸故事的。

  越國攻破吳國,范蠡帶著一乾劍士去找西施,等他找到的時候,阿青也出現了,她一人一根竹棒殺進吳宮,三千甲士竟不能擋。

  可最後見到西施的容顏時,卻收了手。

  故事的結局是范蠡帶著西施,泛舟五湖之上。

  而阿青從此不見蹤影。

  清清讀來,覺得無比悵惘。

  她覺得范蠡應該和阿青在一起,可又覺得范蠡配不上阿青。

  總之故事到此結束了。

  在故事完結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天亮時分。

  晨曦照進窗戶,落在桌台上,照亮了秦川從龍王廟帶回來的光禿禿劍柄。

  此刻,劍柄竟然泛起淡淡的青色,猶如乾枯的樹根,迎來新的生機。

   今天爆更,求下追讀,懇求大家不要養書了,今天準備拚一把三江,不管有沒有希望,總之今天我會努力衝一次。繼續碼字去了,等會還有更新。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