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長生從聊齋開始》第164章 九火神龍顯神通(6k)
  第164章 九火神龍顯神通(6k)

  秦川不信自己會死。

  他平複心神,元始道相橫壓心海,不滅之意,油然而生。

  太極符印死寂沉靜,超脫生死。

  元神如天河流轉,生生不息。

  他詢問黑山老妖得道飛升的事,反而看到了自己的命運,真不知自己和黑山老妖有何羈絆?

  那個七殺石碑難不成是黑山老妖所化?
  旁邊的血池莫非是當初遇見黑山老妖時旁邊的水池?

  天書是基於什麽緣由,推斷出他的未來會躺在那個血池裡?

  亦或者那個血池的屍體根本不是他,只是長得像,或者跟他有關?
  這個畫面只能使秦川警惕,而不是憂心忡忡。

  我命由我不由天。

  天書顯示的畫面不能決定他的命運。

  這只是天書基於他現在的情況,做出的一段推演。

  即使真發展到畫面的情況,難道有他的屍體,就真證明他死了?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秦川帶著複雜的心緒,離開眾聖殿。

  這件事,後面得再問問黑山老妖,興許它有不同的答案。

  秦川懷疑,自己初見黑山老妖時,對方早已有預感。

  他遇見黑山老妖,絕非一件偶然的事。

  總之,秦川必然和黑山老妖這位絕世妖仙,有著某種神秘的羈絆。

  …

  …

  月圓之夜,東湖一場即將發生的絕世大戰,牽動神都上下沉重的心。

  國師,白猿妖仙。

  這一戰的勝負,某種意義上影響到接下來大梁對蒙元一戰的走勢,若是國師勝了,神都會士氣大盛。

  因為一個妖仙被大梁國師擊敗,某種意義上,敕封國師的大梁,氣運也會更上一層樓。

  氣運是很玄妙的事物。

  如果一個人氣運很盛,卻敗在另一人手上,那麽他的氣運會被勝方奪走一部分。

  在神都上下都關注這一戰時,隆慶來到太仆寺的監正院舍。

  以往都是他主動來拜訪秦川,這一次是得了秦川的召喚。

  這半年來,他拜訪過秦川好幾次,每次都獲益良多。

  外人都以為秦川是當今亞聖,元神真人,超脫世俗。心學的學問,也被理學抨擊為空談之學,流毒無窮。

  可是當真在用心請教後,隆慶才深知: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先生是不屑於和這些人辯解的。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先生對他說的很多話,實則不是務虛空談的言論,不說心性,而是以堅韌之心和知行合一的道理,去看待世間的問題。

  國運論,開海!
  這是秦川對隆慶傳道授業的主要部分。

  他幾十年來,首次對治國平天下有了如此深刻的認知。

  越是如此,他越渴望得到真正的權柄,好大展一番手腳。

  在此之前,他極度忍耐。

  因為只要不犯錯,那執掌天下的權柄,遲早是自己的。

  他想起這半年來,兩個弟弟傳出閑言閑語,說他越來越木訥,在朝堂政事上愈發唯唯諾諾。

  他心裡也不由泛起冷笑。

  他們怎麽能明白,現在的局勢,他表現出的才能越高,越會引起陛下的忌憚。

  終於來到監正院舍裡,隆慶看到先生負手立在院中,好像存在這個世界,細細觀察,又好似不存在世間。

  在出世入世間,徘徊不定。

  “恭賀先生,修為再有突破。”反正無論如何,先稱呼讚美先生便是了。

  秦川對著他一笑,“到了我這地步,哪裡有那麽容易突破。元神的道路很漫長,不是你可以想象的。今天找你出來,是有事問你。”

  隆慶對修行的了解不是很深,因為安平帝的緣故,對此還有些排斥。他以為一個人的責任是天生的,既然坐到那個位置,就不能太過自私,枉顧天下人。但他也知道元神真人是地仙。都成仙了,還有那麽遠的道路要走嗎?不過秦川在他內心裡,一貫的高深莫測,這個疑問一閃即逝。

  “先生請說,隆慶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秦川淡淡開口:“我想伱應該對慕容太師的資料很清楚,找你來是想問問他的情況,以及現在的行蹤。”

  慕容太師用兵如神,雖然率領大軍攻破山海關,蒙元大軍直殺到青殺口,但他的行蹤依舊飄渺不定。

  大梁繡衣衛和鎮魔司的情報能力,應當能找到對方的大概位置。

  秦川不想撲個空。

  至於幽玄老祖,據說限於某種原因沒進山海關。

  而且秦川對幽玄老祖的資料,早已有過詳細的收集。

  畢竟因為白狼王的事,秦川和幽玄老祖是有因果的,這是一個不定時的炸彈,指不定什麽時候就會爆炸。

  秦川不得不防備一二。

  隆慶聽秦川這樣問,心裡一突,難道?

  他很快將自己所知告訴秦川。

  秦川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然後問他:“你還有什麽疑問,可以趁現在提出來,我大抵是不會留在神都了,往後會回陵州定居。”

  隆慶不由十分失落,但還是振奮精神,將自己對國運論、開海等事的疑問,一一朝秦川道來。

  秦川沒有做具體的解答,而是不斷拋出問題,這些問題正中隆慶那些疑問的關鍵。

  他只要順著這些問題去找尋答案,大梁國運、開海的事情,就會愈發條理清晰起來。

  他最佩服秦川的一點是先生從不把王朝的滅亡歸結於簡單的天命,而是深刻從各階層來分析。

  比如土地兼並一事。

  如果是他原本那些老師,提出最深刻見解無非是地方豪強為富不仁,趁著災年大肆兼並土地,逃避稅賦,使朝廷的財政收入年年下降。

  可是世事不能一概而論。

  都說士農工商,難道百姓當真願意種地?
  種地是天下最辛苦的事,還要受到最多的壓榨。

  官府的苛政,往往也是百姓拋棄田地的緣由。因為這事費力不討好。

  土地兼並的原因是很複雜。

  譬如東南一帶,商業經濟發達,許多百姓拋棄田地,入城找個生計,往往都比在土地裡種糧食過得強。

  都說農民保守,其實農民根本不保守,只要哪裡活得好,他們就願意去。

  總之,秦川告訴他治國如做菜,一定要實事求是,一顆白菜,做出花來,也不能做出紅燒肉。

  秦川還取出一本書,交給他。

  “此物名資本論,有些觀點過於驚世駭俗,而且也不一定適合如今的世道,我傳給你不是要照著上面的觀點去做事,而是希望你能從中獲得啟發,理解這本書的格局和高度。

  都說大梁朝要完,但怎麽完是你可以決定的。命運並非無可阻擋,只在於你有沒有看到命運的另一面。”

  關於資本論,秦川自然做了一些刪改,使其更符合這個時代的特征,但有些核心要素依舊保留。

  當隆慶理解吸收其中的精華後,興許大梁這艘破船還能重新起航,走上大梁特色的資本主義道路。

  而且他還希望隆慶發展格物院。

  將格物致知和道術結合起來,有沒有搞頭?

  這個世界因為存在神通道術,有些發展是停滯甚至倒退的。

  時代該變了。

  秦川很好奇,讓大梁將火器發展和道術結合起來,會擦出什麽火花。以他漫長的壽命,一定會看到一個很不一樣的新世界。

  但是好是壞,秦川不確定。

  之所以要抨擊理學,便是因為要做出這樣的變革和發展,理學是最大的阻礙。

  理學要的是天道恪守,人人安守本分,所以會天生的遏製創新。

  若是遇上落後的異族文明僥幸統治了天下,結合理學,甚至會讓時代倒退。

  前世某個異族統治中土大地的三百年,時代的發展甚至是倒退的。

  譬如那個王朝末年的開花炮,當時還有官員向海外引進技術,實則在數百年前的王朝已經有類似的事物。

  時代的發展並不總是向前,但終歸會向前。

  以修士的神魂敏銳,掌控火器,一個陰神尚未凝聚的修士,拿著厲害的火器,都可能在近身的情況下,偷襲弄死一個陰神修士。

  說不得未來時代發展,會有修士閉關幾十年出山,發現時代變了。

  這也符合諸子心中的聖道。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百家爭鳴,才是這個文明有活力的體現。

  甚至伴隨格物的發展,鎮魔司鎮壓的魔物,興許都可以被利用起來,解決這些魔物的問題,就有機會使靈氣複蘇。

  因為這個世界不是天生的靈氣貧瘠,而是絕大部分的靈氣都用來鎮壓那些魔物了。

  而且鎮魔司掌控的那些封印,還在源源不斷地抽取世界的靈氣鎮壓魔物。

  至於鎮魔司這麽長久的歲月,都沒找到解決魔物的辦法,在秦川看來很正常。

  因為沒有魔,哪來鎮魔司。

  他們主觀上是沒有動力去真正解決魔物的問題。

  除非魔物能帶給他們另一種利益。

  隆慶臨走前,秦川還送了他一塊古玉,那是秦川這些年來煉器術提升後,煉製成的護身寶物。

  裡面有兩道九火神龍的氣息。

  可激發兩次九火神龍護體。

  他還新加入了自己剛修煉成功的地煞火龍。

  兩道氣息,分別是太陽火龍和地煞火龍。

  隆慶將來遇險,九火神龍氣息激發護身,肯定會為他增添一分天命色彩。

  屆時會很有趣。

  即使隆慶將來做了皇帝,秦川也沒興趣繼續留在神都。

  現在這個學生對自己恭恭敬敬,等做了皇帝,自然便是說不盡的忌憚。

  等隆慶離開,秦川招呼嬰寧、清清、青鳳接著就掛印離去了。

  他對國師和白猿妖仙的勝負並不感興趣。

  他還是守規矩地在監正院舍留下一封辭呈。

  確切的說是一首詩。

  “腰佩黃金已退藏,個中消息也尋常;
  世人若尋紅塵客,只是陵州讀書郎。”

  因為秦川對牧場的小吏說過,讓他明日來收拾院舍。

  所以小吏很快發現秦川掛印辭官的事。

  這首詩表明,人們對他什麽仙啊、聖啊,秦川都是不認的。他只是一個陵州讀書人。

  他來了,他也走了。

  短短一年不到,卻做下許多大事來。

  會試百聖齊鳴。

  殿試直言天下第一事,當面怒斥天子,近乎羞辱。

  事後開創心學,挖理學的根基。

  現在許多理學臣子、士子,提到秦川都有種莫名的恨意,卻又奈何不了。

  因為秦川得道成仙的場景太過震撼、宏大。

  沒有人願意當出頭鳥去試探。

  他們愛理學,更愛現在擁有的一切。

  秦川確實與理學天下為敵。

  可是他不需要乾掉許多人,只需要誰來就乾誰就行了。

  正如許多人覺得王朝變法,總會讓下面世家大族反對,引起造反。其實是不一定對的。世家大族本身就可以參與到變法中,變法成功,他們同樣獲益,失敗也不會有什麽影響。

  即使一時間受到利益損害,可是一項政策施行,不用上百年,十年二十年就能敗壞了。

  誰會冒著殺頭的危險去造反?

  自來揭竿而起的,從不是他們,至少絕大部分不是他們。

  秦川抨擊理學,看似風險很大。

  但當秦川攤牌,說明他是仙後,這風險就很低了。

  固然秦川還不是真正的舉世無敵,可這種存在,只要不是刀架在別人脖子上,別人還是願意敬而遠之。

  心學流毒就流毒。

  搞得理學就沒毒似的。

  許多人因循守舊,也有許多人試圖投機心學。

  朱子的學問是適合他那個時代的,但無一法可以適合任何時代。

  秦川也不認為心學能作為百世法。

  不用百年,十年二十年,就能敗壞掉。

  可物先腐而後生。

  天下事不怕壞,怕就怕在你怕它壞。

  心學最大的作用是打破理學對人心的桎梏,而不是成為另一個理學。

  它是矛,是錐。

  用來刺破這個黑暗的世道。

  倘若今後沒有秦川,因為有過這樣的事,將來也還會有這樣的事。

  秦川對隆慶安排這些後手,是不是真覺得天書的畫面會實現呢?
  他不會承認的。

  …

  …

  關於秦川離開神都的流言有很多。

  目前神都最流行的一個版本是秦川怕事。

  雖然是紅塵仙,卻從未真正出過手,大家也不知道他的真實實力。所以秦川害怕慕容太師打到神都,暴露自己的真實實力。

  他是人族亞聖,元神地仙,各種光環加持。

  可草原人野蠻,可不認這些。

  他們就認拳頭。

  曾經五胡亂華,夫子的後裔,作為聖人後裔,不照樣卑躬屈膝地遞上降表。

  世修降表東魯候。

  這外號是沒叫錯的。

  “我對亞聖很失望。”神都酒樓,有人喝了一口悶酒,破有些失望。

  “大梁危亡之際,亞聖怎麽就能離開。”

  “我早知道的,口口聲聲直言天下第一事,實則不過是為了求名。”

  “可是會試時百聖齊鳴,那總不是作假的。”

  “人心易變啊。”

  “但他證了元神地仙,那總做不得假。都成仙了,還會怕草原的蠻夷?”

  “他年紀輕輕,可能隻證得仙道境界,實則沒有真正仙人的實力。大家想一想,他可從沒展露過自己的實力。當時陛下把他打入天牢,讓他去做弼馬溫,他不也老老實實去做了。”

  “亞聖,嘿嘿,銀樣鑞槍頭罷了。”

  類似的言論有很多。

  許多人認為亞聖掛印辭官留下的詩無非是借口。

  什麽隻願做個讀書郎。

  還不是國難當頭,怕了草原蠻夷的刀兵。

  這類言辭,甚囂塵土。

  一時間,心學都有人人喊打的趨勢。

  人們否定一個人,就會否定他的一切。

  從根本上否定,好似這個人就不該來到這個世上。

  梁帝現在松了一口氣,又心頭快意。

  他可不認為秦川會幫他對付草原人。

  現在秦川離去,他也少了個隱患,免得秦川趁此搞事,把他搞下台。

  什麽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不就是說自己不忘初心,雖然成仙還是小心眼嗎?
  梁帝以己度人,覺得自己要是成仙,得罪過自己的人,他一個不放過,連對方子子孫孫都不會放過。

  他如此,秦川也肯定如此。

  他樂意神都有這樣的言論。

  當然他絕不承認,最先放出這言論的是繡衣衛。

  梁帝可從來沒暗示過江衝搞事。

  …

  …

  “殿下,查到了。對亞聖公的抨擊言論,最先是繡衣衛放出風聲的。”一個太監跑到隆慶面前。他叫林憐花,乃是林海的義子。

  皇宮的太監因為沒有子嗣,所以經常認義子,而且精力都用在陰柔的煉形術上。

  因為沒有欲望,練武更加專注,反而容易有所成就。只是因為身體殘缺,成為武聖的希望會很渺茫。

  隆慶緊握拳頭,充滿憤怒,“陛下到底想做什麽!”

  “可能不是陛下的授意。”

  隆慶搖頭,“我太了解他了。”

  他又憤憤道:“神都這些人知道什麽,他們怎會明白先生是何等高風亮節。”

  “殿下的意思是?”

  隆慶道:“先生辭官不假,可不是臨陣退縮。先生是要去找慕容太師的麻煩。先生是真正心懷天下,卻被這些小人詆毀,孤真為先生不值。”

  他道出真相。

  林憐花:“殿下,要不奴婢派人出去澄清。”

  隆慶搖頭,“先生此舉很是危險,而且先生得手前,此事不宜宣揚出去。你記住那幾個繡衣衛,看著他們,等先生得手後,孤要把這件事捅出去。陛下如此時候,還不顧全大局,沉浸個人恩怨,實在……”

  林憐花心神一凜。

  他看得出,殿下對陛下的忍耐到了一個極限。

  天下哪有四十年的太子。

  再做下去,天漢武帝之事,怕是要上演了。

  殿下仁厚,卻也不是坐以待斃的性子。

  他卻不清楚,隆慶得了秦川的指點後,愈發想要真正掌控大權,如此才能實現他的抱負。

  他要做大事,老皇帝就是他的絆腳石。

  等秦川得手後,再爆出梁帝指使繡衣衛,汙蔑亞聖公。

  一定會引起群情憤慨。

  因為現在很多不明真相的人,跟著起哄,指責秦川身為人族亞聖,臨陣退縮。

  等事情真相大白後,許多人肯定會後悔無比。

  如果爆出這事情是皇帝指使繡衣衛散布謠言,推波助瀾。

  他們就為自己的行為找到了辯解方向。

  看吧,他們不是這個意思,只是被梁帝利用了。

  誰都知道梁帝是玩弄人心的高手。

  當一個人總是操縱人心,玩弄權術時,他的所有行為,都會被認為是這樣的。

  梁帝以權術和不可測度的君威操縱草堂,一旦威嚴掃地,那麽隆慶操作的余地就大了。

  這半年梁帝看似勵精圖治,可是隆慶很清楚,那不過是暫時的妥協。

  陛下心裡從來沒有天下。

  …

  …

  慕容太師早就帶著一支精銳的護衛偷偷越過大梁在青殺口的防線,來到神都不遠處。

  他的行蹤自然也沒完全避開鎮魔司。

  只是他帶著精銳,來去如風。

  即使鎮魔司也不可能將他留下。

  “太師,咱們什麽時候,到那個書院。”有護衛問道。

  “應該快了。我們先上桃山,先望氣一陣。這次兵鋒能到大梁神都,咱們便是成功。至於書院,我只是好奇,並不打算進去。”慕容太師胸有成竹道。

  眾人雖是精銳,可跟隨太師,孤軍深入大梁腹地,心裡多少有些騷動不安。

  他們對那個神秘的書院還是有些敬畏。

  見太師不打算攻進書院,心裡多少松一口氣。

  他們不怕死,就怕白白送死。

  同時心裡生出豪情。

  多少年了,草原人再一次殺入中土腹心之地。

  神都是天下的中心,繁華無比。

  他們心中生出貪婪。

  該死的中土人,用烈酒收割了草原人多少珍藏。

  這一次,一定要把他們從草原拿走的東西,拿回來。

  還要拿回更多。

  草原不是沒有釀酒技術,可是根本沒有大量的糧食用來釀製烈酒,即使偷到了蒸餾技術也沒有用。

  沒有那個條件。

  產自陵州王氏的烈酒,讓草原人又愛又恨。

  大量草原的財富就這樣被王氏用烈酒收割走。

  偏偏他們離不開烈酒,否則冬天可太難熬了。

  這時,突然間,一朵黑紅的火焰從天而降,化為一條黑紅的巨大火龍,縱橫百丈,將慕容太師一行人籠罩在內。

  “九火神龍。”慕容太師大有見識,脫口而出。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