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神話諸侯時代》第112章 炎黃神血
  第112章 炎黃神血
  距離那一戰結束已經過去三天了,這三天伯常都在閉關養傷,國君喜則是在三天之前就下達了一個命令。

  梅山之中,國君喜又在和天衍道人聊天。

  雖然現在天衍道人都不出來了,但是國君喜清楚,自己在這裡說的話天衍道人肯定能聽到。

  “老友啊,萬萬沒想到鹽城的實力竟然這麽強,那彭炳的搏命一擊,很有幾分看頭。要不是孤破而後立,正式走上了用自身意志磨滅祖先意志的道路,孤還真擋不住這一擊。”

  很顯然,國君喜對自己的實力是相當自信的。

  不過,他也有自信的理由。因為他確實已經踏上了用個人意志磨滅祖先意志的道路,大多數卿相根本就不敢走這條路,即使走了,大多數也會死在第一步。

  祖先意志也是會反抗的!

  卿相的實力更強,血脈更加接近祖先,所以他們血脈中蘊含的祖先意志也就越強,磨滅祖先意志的難度也就越高。

  當年國君喜就差點兒死掉,雖然運氣很好,沒有真的死掉但也因此年老體衰,實力下降,意志不在,變得昏庸無能。如今的國君喜,雖然接住了外力,但好歹也算是正式踏上了突破、蛻變之路,實力自然也水漲船高。

  “不過,這一擊發出之後,又怎能沒有反噬?那彭炳此刻到底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伯常雖然失敗了,但卻也不是沒有好處。至少他試探出了鹽城的一張底牌,像這樣的底牌,不知道還有幾張,但是沒關系,伯常還活著,以他的驕傲,很容易就會主動前往鹽城,孤只需順水推舟即可。”

  “畢竟,孤只是一個昏庸無能的年老皇帝,孤只是一個為了長生為了壽命而妥協的無能昏君。昏君無論做什麽,都是可以理解的。孤意志不夠強,被伯常威脅了嘛。”

  “為了讓伯常繼續大戰鹽城,孤也算是煞費苦心。首先,孤以為了讓伯常更好恢復的名義,大規模斬殺奴隸,進行血祭。”

  說道這裡,國君喜的手裡就出現了一個金黃色的酒杯,酒杯之中有著少許金黃色的液體,國君喜閉上眼睛反覆聞著金黃色液體的味道,就是舍不得下咽,很久很久才咂巴那麽一小口。

  “真香啊,真是太香了!”

  “誰能想到,這群不起眼的奴隸血祭之後竟然能誕生如此高質量的神血?”

  “倒行逆施!”不知道從哪裡傳來了天衍道人的話語。

  聞言,國君喜笑著搖了搖頭:“道友何必如此憤怒呢?這種做法又不是孤開的頭?”

  “傳說中全天下的人族,無論是貴族還是庶民亦或者是野人,全都是炎黃二帝的後裔,他們的血脈中都蘊含著一絲微不足道的、傳承自炎黃二帝的精血。”

  “貴族們之所以是貴族,只是因為體內源自炎黃二帝的精血多一些。野人之所以是野人,不過是因為體內源自炎黃二帝的精血少一些罷了。”

  “過去那麽多年,諸侯征伐也好,貴族戰爭也罷,死亡最多的都是野人,其次是庶民。”

  “總有人以為這麽多年人口不增加是因為貴族們為了利益而壓榨庶民,讓庶民不斷的破產變成奴隸、野人,這對也不對。”

  “人口沒有大規模增加,確實是因為利益。但多出來的人口,並不是被貴族們通過規矩吃掉了,而是被活祭了。每一位貴族身死之後,都會祭祀掉少則數十多則數千的奴隸。”

  “每一場戰爭,如果輸掉了一座城市,這座城市的國人都可以用贖金贖買自己,聽起來也很仁慈,但是又有誰在乎過那些城市附近原本的野人呢?那些野人,都被活祭掉了。”

  “野人被活祭,這是自古以來的老傳統了。在前朝大商的時候,別說野人了,連國人、士人甚至是貴族都給你活祭掉,相比之下,還是我姬周夠仁義,夠善良,將活祭的范圍縮小到了野人,真是仁慈而偉大的周公旦。”

  “老友,你說在孤了解這些歷史之後,孤又怎麽可能在乎野人的生死呢?怎麽可能在乎庶民的生死呢?即使是貴族的生死,說實話孤也不在乎,都只是工具而已。”

  “當今天下,能堂堂正正做人的,也就是少數初代國君和真人而已。其他的,即使是孤,如今也算不上堂堂正正做人,一個不知道沒落了多少年的姬氏野路子,孤都得小心又小心,還得哄著他,誰讓他有利用價值呢。”

  “就像現在,孤打著為他療傷的旗號,派遣道兵大規模獵殺野人並進行血祭。”

  “最終,血祭收獲的精血,九成在孤這裡,一成到了他手上,幫助他療傷。可是罵名卻由他和孤一起承擔,甚至他還佔了大頭,誰讓孤是個沒有能力的昏君呢?面對姬氏同族強者的要求,孤又沒有拒絕的膽量?”

  “你就不怕他看穿了這一切,然後直接憑借實力殺死伱?”天眼道人再次問道。

  “不怕,道兄你這個問題就像是個玩笑一樣,一點兒也不好笑。”

  “他雖然學習了所謂的上古神通,但實力也就那樣。上古神通如果足夠強大,就不會是上古神通了,而是會流傳下來變成當今時代的神通。”

  “所謂的上古神通,大多不過是落後於時代的產物。當今天下,比起大周剛建立那會兒已經過去了太久太久,這麽多年來,全天下的野人被血祭了一茬又一茬,他們體內源自炎黃二帝的天帝精血也一直被收割。當今諸侯的實力,比起姬周剛建立那會兒,實在是強大太多太多!”

  “就連孤巢國,也通過這麽多萬年的努力,開創並完善了不止一道初代君主層次的神通。可是他還在抱著所謂的上古神通不放,聽他的語言還以此為傲,還很是自豪的模樣。”

  說道這裡,國君喜連連搖頭:“孤算是知道嫡脈為何會衰落了,都什麽時候了,還抱著當年的那一套不放。”

  “如今的諸侯國,但凡有點兒眼力的都在利用練氣士,都在學習練氣士。甚至很多國家的國君,都身兼血脈貴族和練氣士雙重身份。練氣士能發展到今天,也多虧了天下諸侯的暗中相助。”

  “練氣士就像是諸侯們種的韭菜一樣,如今已經到了收獲的時候。只不過,孤實力弱小,只能收割收割巢國的練氣士。這一次收割之後,孤將獲得練氣士們八百年來的努力成果。”

  “只需過上一段時間,大不了到孤兒子繼位之後,讓他再重新接納練氣士,讓他前往某個道宮求學,最後帶著他的同窗們,打倒孤原本立下的太子,殺死他的兄弟,繼承孤的位置,這個劇本其實就挺好的。”

  “這樣,他又可以再次和練氣士們親善,練氣士們也會在推翻太子之後再次獲得高位,大不了再把執政的位置讓出來嘛。至於因此而死掉的貴族,孤不在乎!”

  “唉,就是可惜了,孤的實力還是不夠,巢國的國力也不足,只能每隔幾百年收割一次。等到孤順利突破,巢國的面積也會因此而擴大,到那時就能像隔壁的那些大諸侯國一樣,每隔幾千年收割一次練氣士。”

  “到那時,練氣士們看沒看出來真相都不重要,因為君主的手上掌握著榮華富貴,掌握著他們想要的功名利祿。”

  “借助練氣士的力量去消滅國內舊貴族的力量,再反過來,借助舊貴族的力量消滅練氣士的力量,每一次反覆,都會死掉一些公子,死掉一些道人、貴族,甚至是死掉一些君主,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孤只是給其他諸侯們打個樣而已,全天下的諸侯們遲早會這麽做的。”

  “想的真美。”天衍道人冷冷的道。

  “嘿嘿,那是當然。而且練氣士三聖一定會被諸侯聯手屠殺的,他們活著的時候,練氣士太團結了,這樣不好。只有他們三個都死了,練氣士團體才能真正的在各國之中站穩跟腳。”

  ……

  就在國君繼續做著春秋大夢的時候,東寧島上有一個白胡子老爺爺正式走進了一座初級學宮之中,成為了這家學宮的老師。

  這位老爺爺雖然人看上去很老,額頭上也滿是皺紋,胡子、眉毛、頭髮全都白了,但是精神卻很好,雙目看上去就很有神,給人一種充滿了智慧的感覺。

  學生們並不知道這位老爺爺到底叫什麽名字,只知道他姓李,所以都直接喊他李爺爺。

  “李爺爺好。”

  “誒,大家好,大家都好。”

  看著底下坐著的孩子,老爺爺很開心。這些孩子年紀都不大,普遍在三到六歲。其實他們嚴格的講,並不具備入學資格,起碼也得六歲以後了才能入學。

  不過初級學宮有的是錢,至少不缺孩子們一口吃的,再加上很多父母此刻都在忙著開荒,白天的時候也沒空照顧孩子,久而久之,不知道從哪座初級學宮開始,率先替附近的父母們照顧幾歲大的小娃娃。

  這個舉動被太守府得知之後,就受到了表彰,最終經過討論後,每一座初級學宮就多出了一些教室,多出了一些玩樂的地方,專門供這些小娃娃們一起玩兒。

  這樣娃娃們有了玩樂的地方,娃娃的父母們也可以一心一意的好好開荒。甚至有條件的初級學宮,還會寓教於樂,傳授一些基礎的知識。

  比如這位白胡子李爺爺,就是一位專門過來照顧娃娃們的老師。他本人並不是什麽道士,也不是什麽國人,就是個普普通通的活得長久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大爺。

  這位老大爺雖然才來到學宮幾天,但是卻很受孩子們的歡迎,因為他最擅長講故事了,各種各樣的故事都會講。

  “爺爺,爺爺,我今年已經五歲了,也已經學會了識字,可為什麽初級學宮不收我呢?按照標準,不是學會寫自己的名字就能入學嗎?可他們為什麽不允許我入學,反而讓我在這裡繼續待著呢?我是下半年出身的,今年周歲才四歲多,明年入學的時候,我才五周歲多,不到六周歲,豈不是說我得多留兩年?”某個孩子直接問道。

  “爺爺,爺爺,我也會寫自己的名字了,為什麽現在不教咱們如何練氣呢?我聽說如今鹽城的局勢還不算安定,雖然已經打了一個又一個勝仗,可局勢還是很危險,這種時候,為什麽不趕緊讓學宮的教習們都上前線呢?”

  聽著孩子們這些天真的問題,李爺爺笑著捋了捋自己長長的胡子:“嗯,孩子們的問題,老夫我都有在認真聽,也有認真思考。老夫一定會認真的回答你們的每一個問題,所以不要著急。”

  “不過,在回答你們的問題之前,爺爺先給你們講一個故事。”

  看著這些孩子,李爺爺的臉上滿是慈祥。或許是上了年紀的緣故,他就喜歡和這些孩子待在一起。整個鹽城,最讓他開心的地方最讓他滿意的地方不是學宮裡的大圖書館,而是這些孩子們在的地方。

  這些孩子,有的天真,有的天才,有的早慧,有的愚笨,但大都比較真誠,不像那些成年人,心思一個比一個重。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發生在宋國的故事。”

  “據說有一個宋國的農夫,他常年種田,有一天他看到田地裡的秧苗發現這些秧苗長的都不高……”

  “這就是拔苗助長的故事,孩子們聽完這個故事,有什麽想法呢?”說完,李爺爺就慈愛的看著孩子們,認真的聽他們接下來發表的看法。

  “肯定不能拔啊,秧苗這麽拔不就死了,這個宋國人真笨,這麽簡單的道理都不懂。”

  “想要讓秧苗成長,得給時間還得澆水,麻煩著呢,功夫不到就想提前長大,哪有這種好事?”

  “哦,我明白了,爺爺這是在告訴我們,不要急著學本事,我們也得靜下來慢慢成長才行,否則就是拔苗助長,哪怕短時間內看著長高了,但其實底子都是虛的,要不了多久就該死了。”

  “爺爺你騙人!這個故事不可能是真的,一定是假的!這世上沒有這麽愚蠢的農夫……”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