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神話諸侯時代》第181章 士為知己者死
  第181章 士為知己者死
  時代和時代是不一樣的,至少在當前這個時代,主君們對於人才容忍度還是比較高的。即使某個人才,當著君主的面罵君主不是個東西,只要這家夥有點兒名聲,君主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最多就是以後不見你這老東西了。

  對於主君親自拜訪人才,這個時代接受程度也比較高。

  但,當這件事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吳起還是有些激動。這一激動,他就開始講述自己的所思所想。

  他有一種預感,興許薑華就是他命中注定的主君!

  “太守,這些時日以來,我和何兄在東寧島上觀摩了很多東西,也長了很多見識。”

  “如今的東寧島,很多地方都是新的。”

  “在過去的時候,諸侯國們大多是依靠貴族來治理天下,那個時候,郡守、郡丞、郡尉還有縣令等重要位置,全都是貴族出身。”

  “父親是郡守,兒子就也還是郡守。有的郡,連續七八代郡守都是一家人。”

  “那個時候的諸侯國,就像是一潭死水一樣。”

  “可是東寧島不一樣,這裡開創新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就從人才選拔制度上來說吧。”

  “在諸國,想要做官,要麽你自己是貴族,要麽你娶了貴族家的嫡女,要麽你實力突出,又立下了功勞。但無論是哪種方式,當官的概率都非常小,沒有固定的流程。”

  “而在東寧島上,只需能夠識文斷字,就能參加村長考核。”

  “在識文斷字的基礎上,能夠通曉法律文書,就能參加鄉長考核。”

  “在這裡,即使是一個普通人,也有機會一步步的從村長做起,只要有能力,做到鄉長甚至是縣令問題都不大。”

  聽到這裡,薑華肯定的道:“確實,如今鹽城治下一百多個縣,大多數縣令都是從鄉長的位置一步一步提拔上來的。”

  “即使是內閣外放的人,也是先做一做鄉長,再重新回到內閣,一段時間後再外放,才能做縣令,但也算是當過鄉長的。”

  “韓氏的公子非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叫做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沒有地方實際施政經就去做太守,那就是不負責任。”

  “即使是那十個郡,也都是讓他們先從一個鄉鎮開始,治理好了,再慢慢的增加百姓,變成一個縣,最後才是一個郡。”

  聽到這裡,吳起讚同的點了點頭:“是啊,所以整個東寧島之上都充滿了一種難以形容的活力,在這裡,百姓的生活充滿了希望。”

  “不過,也不是沒有不足之處。”

  “還請先生教我。”薑華認真的道,說著,還給吳起端了杯茶水。

  吳起雙手接過茶水,有些激動的喝了一大口:“實力!”

  “如今的鹽城,充滿了希望,每一天都比過去要強。按照如今的發展速度,只需數年就能和巢國比肩,只需數十年,就可以徹底吞並巢國。”

  “而等到鹽城吞並巢國之後,難受的就該是徐國和吳國了。”

  “對於這兩國而言,腐朽落後的巢國不值一提,可是一個新生的野心勃勃的鹽城,就是心腹大患!”

  “過去的時候,徐國進攻巢國,吳國就幫巢國防守。吳國進攻巢國,徐國就去截斷吳國的後路。巢國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太過弱小。”

  “無論怎麽看,他們都不會坐視主君吞並巢國,必要時肯定會直接出兵。”

  “如今的鹽城,雖然一派生機勃勃之景,但硬實力方面差的太遠,一個真人或初代君主都沒有。”

  “百家爭鳴確實很有前途,道法走進生活的理念也很好,可是這些都太遠了。如果太守一個勁兒的沉迷於所謂的光輝未來之中,那麽可能連現在這一關都度不過去。”

  “不過,鹽城也就八百年歷史,能發展到今日的地步,已經很是難得。”

  “不過,初代君主和先天真人不是那麽容易的。”

  “靈寶和先天靈根,只有有緣人才能遇見,講究緣分就更加玄乎。”

  “相對而言,還是煉製一隻玄級道兵更加靠譜一些。”

  “我這裡有數種玄級道兵的煉製之法,如果太守願意,大可以讓我先煉製一些黃級道兵作為基礎,順便檢驗一下我的能力。如果一切順利,再去煉製玄級道兵也不遲。”說到這裡的時候,吳起就有些忐忑。

  隨隨便便就要求對方給錢給資源給人,然後張嘴就是自己要煉製玄級道兵,這靠譜嗎?
  即使自己說了,先煉製黃級道兵證明自己的本事,對方也未必會同意吧?
  看著很是緊張的吳起,薑華真誠的笑了笑:“何必這麽麻煩,既然先生有此自信,那就直接從玄級道兵開始吧。先生有什麽需要的,直接和鳳逸對接就是。”

  說到這裡,薑華看了一眼鳳逸,鳳逸走上前來,對著吳起拱了拱手。

  這一瞬的吳起,滿心歡喜!
  雖然他不知道為什麽薑華願意如此信任他,但這一瞬吳起決定,未來只要薑華不負他,他就絕對不負薑華。

  “臣吳起,拜見主君。”說著,吳起就站起身來,朝著薑華重重的一拜。

  薑華也站了起來,很認真的受了這一拜,然後才伸出雙手把吳起給扶起來。

  “孤對於道兵不是很了解,還請先生教我。”

  吳起收拾了下個人情緒,一提到專業方面,立刻就精神起來了:“道兵歷史悠久,前朝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

  “我們的這個天下,實在是太大太大!”

  “就以巢國為例,如今的巢國也就四五十個郡,可是卻也已經有了方圓五千裡山河。”

  “如果用期刊上面的最新標準的話,巢國的面積大約是三百多萬平方公裡。其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面積,都是各種河流、山川。”

  “這還只是小小的巢國,上面還有大諸侯國,這麽大的天下,普通人可能窮其一生都沒法走遍整個天下。”

  “而且,實力到了大夫的層次,就可以正面解決百人級別的精銳甲士。如果大夫激發血脈,演化出真身,再借助周圍的天地之力,那麽以一己之力殲滅千人規模的軍隊也不是不可能。”

  “這種時候,普通士兵就沒有了意義。一般只能在本地維持治安,維護穩定。”

  “所以,列國之間,真正的主力都是道兵。”

  “列國征伐之時,也都是以道兵為主力。黃級道兵是基礎,玄級道兵也很常見。”

  “至於地級道兵,就非常少見了,那位至尊應該有,晉國應該也有,楚國可能有可能沒有,吳國的話,過去沒有,但是未來就說不準了,畢竟長卿前輩正在吳國練兵,能不能練出一隻地級道兵來,我也說不好。”

  “玄級道兵就得能接引天地之力,像楚國的祝融道兵,直接接引天地間無窮無盡的火行靈氣,所以在有火焰的地方,在火山附近,祝融道兵的實力就會強上很多。”

  “當然,即使沒有合適的地形,祝融道兵也能吸引天地間的火行靈氣演化出一尊祝融出來。”

  “咱們鹽城靠近大海,整個巢國也是水域頗多,可以嘗試著煉製一隻玄冥道兵……”

  “理論上講,最好每一個道兵都是大夫,這樣由數萬大夫組成的玄冥道兵,才算是最巔峰最完美的玄級道兵。”

  “但是實際上根本做不到,數萬大夫,這樣的規模,這樣的數量,想想就知道不可能。所以,歷代以來,都是通過配備特殊的法器、鎧甲,再以士人為基礎,盡可能的提高實力。”

  “數以萬計的大夫,臣也不指望。”

  聽到這裡,薑華直接默默地喝了口茶,你就是把薑華賣了,現在也拿不出數以萬計的大夫來啊。

  “數以萬計的術士,也不可能隨隨便便就抽調出來。”

  “臣打算先練上五千道兵,這五千人可以是沒有基礎的普通人,只是這樣一來就得精挑細選。”

  “修為不夠,相性來湊。”

  “先挑選出契合度較高的八千人,然後準備好海量的物資,臣再以特殊手法,接引玄冥之力降臨,能扛得住的,修為提升的就會很快。”

  “咱們鹽城還是底蘊薄了,有的大諸侯國,血脈深厚,往往一個家族就有一個道兵。像楚國的四大氏族,全都是祝融道兵的上好材料,稍加巡邏就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祝融道兵。”

  “不過,一切從頭開始也好,這樣就不用受到那麽多的束縛。”

  “而且,既然主君你如此相信臣,那臣就一定會盡力而為。”

  說到這裡,吳起好似下定了決心一樣:“李聖曾經說過,修行就是修心。”

  “在各種民間傳說之中,李聖可以溝通天道這種概念性的存在,墨聖可以溝通過去現在未來的自己,孔聖可以溝通萬物,連凶獸都能化為瑞獸。”

  “臣雖然比不上三位前輩,但臣也能溝通底層士兵,做到上下一心。”

  “待臣施展神通之後,臣會直接控制著他們的身體,帶著他們的身體去適應玄冥之力。”

  這種說法,薑華也是第一次聽說,很是好奇。

  見狀,吳起認真的解釋道:“三聖的學派,走的路子和三聖差不多,但除了三聖之外,天下間也還有很多其他學派。學派和學派之間,差距最大的便在於修心。”

  “如今煉氣士的根基,基本上都是凝聚精氣神誕生法力,境界劃分也都是三聖制定的方士、術士、道士、羽士、真人五境。但不同學派,修心的方法不一樣。”

  “以兵家學派為例,這個學派遙尊太公望為開山祖師。”

  “當年長卿前輩開創兵家之時,先後在三聖門下聽道,尤其是墨聖,所以,如今的兵家受到墨家影響很深,很多修行之法,甚至乾脆就是借鑒墨家的。”

  “兵家的修心之法在於溝通士兵,主要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多多益善,講究的是數目,人多力量大。一個是如臂指使,講究的是沒有我和你之分,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們本就是一體。”

  “像臣剛剛說的,控制他們的身體,其實就是用過心靈上的溝通,讓他們和臣再無分別,融為一體,這樣才能將士用命,這樣臣才能幫助他們,直接控制他們的身體,用他們的身體去感知並修行玄冥之力。”

  “每一位士兵,臣都會控制他的身體,教導他三次,三次之後依然無法獨自吸收玄冥之力的,就不適合繼續當道兵了。”

  “除了人選和資源之外,還有地點,最好是在海外找一個海島……”

  片刻後,吳起才意猶未盡的和鳳逸前往隔壁,他要和鳳逸講述具體練兵所需了。而薑華則是看向了蕭何:“先生有何教我?”

  蕭何朝著薑華拱了拱手:“沒有什麽可以教導太守的。”

  “如今鹽城的一切都是新的,一切皆有可能,很多政令在結果出來之前,根本談不上好壞。”

  “而且,來到這裡前後還不到一個月,對整個東寧島了解有限,對巢國的了解更是僅限於口頭、傳聞、聽說。”

  “對鹽城的了解不夠深入,對巢國的了解更是僅限於聽說,這種時候,又能提出什麽有意義的建議呢?其實是沒有的。”

  “那麽先生願意進一步了解鹽城、了解巢國乃至於了解天下嗎?”

  蕭何重重的點了點頭:“願意!”

  “這裡有內閣大學士一職,不知先生可願屈就?”

  “內閣臣有所耳聞,不知這內閣大學士是?”

  看著感興趣的蕭何,薑華笑著解釋道:“起初之時,內閣主要負責充當查漏補缺、提建議的角色,算是孤的私人客卿。”

  “而如今,短短半年時光,鹽城就從一郡之地擴大到了如今的十郡之地。”

  “原本的內閣,就有些不合適了。”

  “借助此次內閣擴招的機會,也會同時進行改製。”

  “從今往後,內閣從低到高依次是學士、翰林學士、大學士。”

  “學士可外放為鄉長,翰林學士可外放為縣令,大學士可外放為郡守。”

  “未來,成為縣令之前,會先授予翰林學士之職,前往內閣學習、觀政一段時間,然後再充當縣令。”

  “未來,成為太守之前,也要先前往內閣學習、觀政一段時間。”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