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神話諸侯時代》第248章 和氏璧
  第248章 和氏璧

  十日後舉行祭祀活動,這十天就是留給巢國十六郡的忠臣們跑路的。

  巢國好歹也立國這麽多年了,要說一個忠臣義士都沒有那也是扯淡。只是忠臣往往死的都很快,遇到危及巢國存續的大敵之時,忠臣們往往會往上衝。

  這一衝,大多數忠臣就死掉了。

  這就是為何王朝末年,乍看之下,到處都是奸臣的原因。其實不是沒有忠臣,而是忠臣都被昏君乾掉了,或者被敵人乾掉了。

  以至於某些腦子有泡的亡國之君竟然能公開的喊出:君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的口號。

  通過這個口號就知道,這位亡國之君直到臨死的那一刻,都還發自內心的認為,我大萌能有今天和他這個皇帝老子沒有半分錢關系,全都是這群亡國之臣,全都是這群豬隊友才導致了大萌滅亡。

  巢國的忠臣就和大萌類似,一部分忠臣死在了和鹽城交鋒的路上,一部分忠臣,死於倒行逆施的巢伯喜之手,剩下的就算還有忠臣,也不願意繼續效忠於巢伯喜了,他們效忠於整個巢國。

  所以,這會兒少數殘存的忠臣,打算帶著巢伯的孫子、重孫子或者孫女、重孫女一起,前往其他國家。

  就比如眼前這位,就是巢國真正的忠臣,他乾脆直接來到了君府,這會兒薑華還在思考未來鹽城變成了諸侯,到底要起一個什麽名字呢。

  按理說,可以直接叫鹽伯,但是鹽伯這個名字,實在是不好聽。

  也有大臣建議,乾脆叫炎伯好了,國家的名字就叫炎,鹽通炎嘛,好歹是一個音。而且薑華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神農氏,神農氏的無數尊稱之中,炎帝這個尊稱也是第一流的存在。

  還有大臣說,巢國和東寧島都在東方,就叫東伯吧。

  這個建議剛提出來就有人反對,說以東作為國名,實在是太過猖狂,很容易招來不滿,這個名稱如今鹽城的勢力還擔不起!
  也有大臣建議,要不乾脆就叫道國吧,道人之國就叫道國,然後也被集火狂噴。有人認為,這太過猖獗,也有人認為當今天下終究是貴族為主,光明正大的以道國為名,這會引發全天下的反感,而且並不是所有的道人都覺得鹽城很好,也有不少道人覺得鹽城不怎地。

  在一片混亂的爭吵聲中,薑華見到了眼前的這位巢國大忠臣。

  這個時代,大家夥兒對於真正的忠臣,表面上都不會過分刁難。哪怕實際上不要臉,可是表面上也是要臉的。

  不僅僅這個時代是這樣,接下來很多個時代,對於前朝的眾人公認的的大忠臣,只要對方願意以後不搞事兒了,後來的統治者,也是願意給個榮譽打發一下的。順便還能號召一下全天下的大臣,好好的學習一下對方的忠義精神。

  所以,這位巢國的大忠臣才能見到薑華。

  坐了下來之後,薑華才開始認真觀察這位大忠臣。

  他的臉色是偏紅,紅的有些發黑,這是血脈的緣故。按照情報分析,這是火屬性血脈太過濃重的常見表現之一。

  這位大忠臣名叫魯藝,他們家乃是巢國的史官,世代負責修史,不參與政事,聲望很高。

  此前巢伯發布滅道令之後,魯藝就勸諫過巢伯,不過沒啥用。

  後來巢伯倒行逆施的時候,魯藝第二次勸諫巢伯,不過還是沒啥用。

  至於第三次勸諫,沒有了,很顯然,魯藝並不是那種一根筋的大忠臣,而是一位有著靈活的道德底線的大忠臣。

  他自己也清楚,巢伯喜能容忍他兩次勸諫,已經是極限了,如果有第三次,大概率是殺全家。

  後來,其他人爭相出賣巢國利益的時候,魯藝冷眼旁觀,既沒有向巢伯出頭舉報這些人,也沒有加入這些人的行列,而是默默地將自己的見聞記錄在史書之上。

  這種人,按理說應該找個機會直接嘎掉!
  他知道的太多了!
  這種人如果活著前往了其他國家,說不定就會四處造謠,四處說鹽城的壞話,這是有可能的!

  而且,未來仇恨鹽城的一定有很多。

  不,其實此刻仇恨鹽城的就已經有很多人了!
  巢國的低價傾銷,這十五年來,讓很多貴族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顱,心裡對鹽城早就恨得要死!

  要是遇到了這位史官,就算史官本人堅貞不屈,估摸著也會製造大量的謠言,反正造謠這種事兒也就是一張嘴而已。

  薑華甚至此刻都能想到對方的某些謠言:忠貞之士帶著巢伯的後人一路逃竄,路上遭到了鹽城九九八十一次襲殺,幸虧這一路上有各種好心人相助……

  昏君和忠臣!
  忠貞不屈之士,護衛著主君最後的血脈歷經磨難,前往安全的國度。

  類似的故事,一直是人們最喜歡的。

  到時候薑華就是再多長幾張嘴也說不清啊。

  可能是考慮到這一點,所以巢伯剛死,魯藝就帶著巢伯的一位重孫女光明正大的向巢城的眾人表示,自己要前來鹽城,為巢國的忠貞之士討一個生路。

  他這麽一站出來,就讓很多人在背後恨死了他!

  明明只需要殺人就能立下功勞,討好鹽城,結果魯藝站出來表示要代表巢城談判之後,其他人就不好光明正大的法器兵變了,這種時候繼續兵變殺人,那面子上就不好看了。

  魯藝不是一個人過來的,他的懷裡還抱著一個三四歲大的小女孩。

  看著薑華將視線放在小女孩身上之上,魯藝連忙解釋道:“這是廢太子一位庶子的庶女,自從昏君返老還童之後就一直在倒行逆施,廢太子也被他親自殺了,所以,雖然是重孫女,但其實她和昏君之間也是有仇的。”

  “不知鹽君願不願意存亡續絕,給巢伯的某個後代,或者從宗室之中挑選一人,繼承巢伯的爵位,並給予一定的封地,使之傳承不絕?”

  存亡續絕,這個其實沒毛病。

  表面上看上去,很多國家都是這麽做的。

  不過,史書上隻記載了勝利者存亡續絕,並沒有記載失敗者存亡續絕之後,又活了多久。這種事情,史書上不會明著說,得自己慢慢查資料,慢慢品味。

  比如素來被視為南蠻子的楚國,楚國崛起至今,滅國無數,一開始的時候,楚國也會存亡續絕,但主要目的是收買人心。等到被滅的國家人心歸附,過了一代人兩代人之後,存亡續絕的對象,就可以被病死了。

  不僅僅楚國是這麽乾的,全天下的諸侯國,九成九都是這麽乾的!

  所以,存亡續絕這東西,聽聽就好,等到人心歸附之後,即使被病死又能如何?
  “存亡續絕是大仁大義之事,雖然巢伯發布滅道令之後和我有殺父之仇,但孤也願意效仿前輩。”

  “此次,孤會留下一個鄉鎮作為巢大夫的封地。巢國覆滅之後,孤會選擇一人成為巢大夫,繼承巢國的祭祀,允許其在鄉鎮之內以巢伯自居。”

  至於這個鄉鎮能存在多長時間,這就不好說了。

  不過很顯然,魯藝是明白這些的。有些話不用說的太明白,大家都懂。

  所以,魯藝點了點頭之後再次抱了抱懷裡的小女孩,此刻,小女孩還處於昏睡狀態:“此女乃是廢太子的孫女,資質不怎麽樣,未來成年之時,也就是個普通士人的程度。”

  “我打算送她去曲阜學宮學道。”

  “為此,我願意拿出我這一脈從古至今,從巢國誕生以來所記錄的一切秘聞。”

  “包括官方公布的史書,也包括不能公布,僅僅只能由公族子弟閱讀的那一部分史書,還包括僅能由國君一脈閱讀的史書。”

  “此外,巢國還有一些被封印了只能使用特殊手法閱讀的特殊史書,只能由歷代的巢伯觀看。”

  “不過,這些特殊史書,一般都是由史官一脈保存。”

  “除此之外,我還願意拿出史官一脈所記錄的一切隱秘信息!”

  “這些信息,在史官一脈手裡,可能僅僅只是一些信息。可如果到了鹽君手裡,一定會得到妥善利用。”

  可能是害怕薑華不答應,魯藝接著說道:“這些秘聞之中,初代君主層次的秘聞就有不少。靈寶層次的秘聞,也有不少。”

  說到這裡,魯藝很有些舍不得的拿出了一枚玉佩:“這枚玉佩之中,封印著一道疑似靈寶的機緣。”

  “那是很久很久之前的某代祖先,當時那一代祖先還沒有接替史官的位置,在列國巡遊增長見聞。”

  “有一次,他前往了楚國,路過荊山的時候,祖先下意識的使用了祖傳的望氣術看了一眼,無意間看到了一抹紫氣,可是後來無論他怎麽看都看不到了。”

  “這荊山可不簡單,山脈廣大,內部定然有妖神存在。而且,那裡是好幾條大河的發源地,地脈廣闊……”

  “祖先將此事記在了日志之上,後來祖先回到巢國,繼承了史官之位,這個秘密也就成了史官一脈的秘密。”

  “後來每次有祖先遊覽楚國之時,必定冒險前往荊山,只是大多數祖先什麽都沒有發現。”

  “不過,也有祖先偶然間看到了漫天遍野的紫氣。”

  “有的祖先認為,這紫氣乃是楚國國運所化。”

  “有的祖先認為,這紫氣乃是某件正在孕育之中的靈寶。”

  “荊山廣大,這枚玉佩之中,封印著祖先數次看到紫氣的位置。每一次都不一樣,每一次看到的紫氣數目也不一樣。”

  “這道線索,直指一件靈寶!”

  楚國、荊山、靈寶、紫氣……

  這幾個詞串起來之後,薑華的腦海裡就浮現了三個字:和氏璧!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