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獨治大明》第424章 江南贏了?連朱祐樘都坐不住!
  正當寧波市舶司遭到雷霆一擊之時,此時京城迎來了陽春三月。

  京城郊外已經萬物複蘇,呈現一副農耕的景象。

  冬日的凍土被黃牛拖著犁耙翻成了黑土地,經歷一場場春雨的滋潤,加上從水渠引來活水,農田變成了一面面鏡子般。

  吱吱!

  滋滋!

  哇哇!

  一些青蛙已經從冬眠中蘇醒過來,春燕在水田中啄起新泥築巢,各種的小動物已經活躍在田野間。

  既沒有農藥等化學試劑,亦沒有轟鳴的機械聲音,而今的田野正呈現一幅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美景。

  弘治五年,這是一個好時代。

  正在辛勤勞作的農夫是一張張經歷風霜的臉,只是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雖然現在剛剛開啟春播,但眼睛已經期待著收獲,期待將會變得更好的生活。

  “官府張榜說今年不再限制咱們種植棉花面積了!”

  “如果全都種植棉花的人家,可以用新幣進行繳稅!”

  “養鴨子的人家可以得到官府的補助,每隻鴨都可以領取米票或抵銷稅糧呢!”

  ……

  跟往年有所不同,今年的官府給與北直隸百姓一些福利性政策,而這些福利性政策第一時間在北直隸地區傳播開來。

  以前的百姓都十分抵觸政令,畢竟官府不管頒行什麽新的政令,其實都是想要從他們身上壓榨油水。

  只是經歷了朝廷整頓鹽政降低鹽價、打擊金融清除高利貸和清丈田畝等政令後,一切都已經發生改變。

  他們現在反而開始期待新的政令,如今的朝廷心裡確實是裝著他們這幫普通百姓,總會出現很多的惠民措施。

  像百姓養鴨子還能給補助,這種好事情在以前是連想都不敢想,甚至不可能相信朝廷會安什麽好心。

  但到了今年,一切都仿佛是水到渠成般,而今這個充滿關愛百姓的朝廷再度給予他們普通百姓一些好處。

  “若真是如此的話,我今年全都種上棉花了!”

  “嘻嘻……養鴨子竟然有這等好事,那我再孵一窩鴨蛋!”

  “現在的天子真的太賢明了,單是他這些年的舉措,老漢便希望他能長命百歲!”

  ……

  面對著朝廷剛剛頒布下來的新政,面對著這些明顯有利他們的福利性政策,百姓們對朱祐樘是越發的愛戴。

  或許朱祐樘在士大夫群體越來越坐實他暴君的名號,但在如今普通百姓的心裡,弘治帝已經是一位無比聖明的天子,甚至超越了傳說中的堯。

  朝廷的福利性政策同樣傳到北郊,亦傳到了趙老四的耳中。

  趙老四是第一批嘗試種植棉花的吃蟹人,正是這些年種植棉花帶來豐厚的經濟收益,讓他全家穿上新棉衣和蓋上了新房子。

  現在得知官府今年已經松開對種植棉花的限制,在認真對比稻谷和棉花的產值後,便決定二十畝田全都種上棉花。

  “咱們按著朝廷的政令走準沒錯,大家今年都種多一點棉花吧!”

  趙老四是一個熱心腸的人,不僅自己全都種上棉花,而且還鼓動村裡的人跟著他一起種植棉花趁機賺上一筆。

  雖然他預期棉花有所跌價,但怎麽都要強於種植稻谷的經濟收益,所以種植棉花仍舊是他們農戶的最佳選項。

  “你看著吧!我今年的田全種植水稻,瞧一瞧咱們兩個誰能發財!”馬有禮的祖上闊綽過,顯得十分倔強地道。

  趙老四得知馬有禮竟然是這個打算,頓時皺起眉頭無奈道:“你這人好歹上過幾年私塾,怎麽這麽固執呢?”

  “我看你才是看不透!現在人人都爭種棉花,到時棉花多了,棉花肯定賣不上價錢,但米價必定飛漲!”蹲在牆腳的馬有禮冷哼一聲,顯得眾人皆醉我獨醒地別臉望天。

  雖然他不明白朝廷因何要放開對棉花種植的限制,只是他知道豐年米故賤的道理。反觀棉花的行情好了幾年,原本棉花就應該是要回落,現在大面積種植必定賤到泥裡。

  至於北直隸的米價,他們北方地區原本就缺糧,現在種糧的人少了,那麽米價自然是要水漲船高,所以現在種植水稻才是最佳選擇。

  趙老四看到自己是說服不了自作聰明的馬有禮,便進行挑釁道:“馬有禮,要麽咱們賭一個唄!”

  “賭什麽!”馬有禮仍舊將手藏在袖中,眼睛閃過一抹狡猾地道。

  趙老四知道馬有禮的女兒雖然有點胖,但生得細皮嫩肉:“如果你輸了,將你女兒給我小兒子做媳婦!”

  “如果你輸了呢?”馬有禮知曉對方老早就想跟自己結親,便進行反問道。

  趙老四眯了眯眼睛,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道:“我小兒子給你做上門女婿!”

  “好,一言為定!”馬有禮的眼睛微亮,當即痛快地答應了這個賭注。

  很快,在裡正的見證下,這個賭注便完成了。

  雖然這個賭注對兩家十分重要,但在現在這個時代,不過是農民間的一個小小的遊戲。至於接下來是棉花賤米貴,還是棉花貴米賤,只有交由時間來給出答案了。

  京城的三月,已經是春暖花開的時節,西苑已經變成一個鳥語花香的皇家園林,太液池的水清澈如鏡。

  養心殿,一縷縷青煙從銅爐中冒起,空氣中飄散著一股淡淡的檀香味。

  朱祐樘坐在寶案前處理著來自兩京十三省的奏疏,現在已經習慣於這種三點一線般的生活,針對這個國家的治理是越來越得心應手。
    雖然人在皇宮,但兩京十三省的大事件都了解如胸,即便是東瀛那邊亦有情報傳回,而今東極島的采金工作已經有序地進行。

  若說有什麽感到擔憂的是,石見銀礦開采受阻,這直接影響到自己兩年後的白銀兌付。要麽盡快重啟開采石見銀礦,要麽從其他銀礦中弄來大量的白銀。

  雖然現在大明王朝面臨的問題多如牛毛,但目前最重要的事務,其實還是打造屬於華夏的貨幣體系。

  韓牛站在門口處,顯得小心翼翼地接過剛剛送來的茶盞。

  現在他們統管京營的太監,每日都會前來西苑輪值,伺候著這一位給予他們榮華富貴的大明皇帝。

  經過這些年的相處,他知曉自己是幸運的,遇到的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而大明必定能重返明朝初期的榮光。

  “著令山東巡撫巡視府倉,各府糧倉務必夯實!”朱祐樘仿佛進入忘我境界般,正在十分認真地處理手頭上的政務。

  生活在這個時代,糧食安全才是重中之重,甚至直接關系到千千萬萬人的性命。

  不僅是一個國家,哪怕是一個地區,其實都要保障糧食充足,不然很容易會造成一個地區的大動蕩。

  很多農民起義並非是他們想要推翻封建王朝,而是當地的糧食嚴重不足,為了生存他們才不得不走上造反的道路。

  即便是被大家所痛恨的北方遊牧民族,有些時候選擇南下亦是迫不得已,特別遇上災情只有南下才能解決糧食的問題。

  雖然山東現在是一片太平,並沒有相應的蝗蟲報告,但他的心裡始終感到不踏實。按以前的經驗,一地的蝗災通常是連續性的。

  作為一個有志於帶領華夏走向強盛的帝王,卻是不能等到出現蝗災再亡羊補牢,而是需要擁有未雨綢繆的智慧。

  朱祐樘雖然沒有得到高產作物,但十分重視國家的糧食安全。

  去年已經成功打通朝鮮的糧食貿易,雖然朝鮮北部的橋梁遭到破壞,但天津港成為連接朝鮮海港的紐帶。

  東北府的糧食產量已經逐年走高,加上漕糧亦能通過京杭大運河按時運達通州糧倉,所以京城並不需要過度擔心糧食問題。

  出於山東糧食安全考慮,亦是提前防范山東可能出現的蝗災,他決定夯實山東各府的糧倉以防突然出現的缺糧情況。

  今年之所以鼓勵百姓養殖鴨子,正是希望通過民間的力量將蝗災扼殺在搖籃中,亦或者讓蝗災的規模變小。

  至於鼓勵百姓種植棉花,同樣是為了防范蝗災。

  雖然大面積種植棉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北方糧食的總產量,但如果山東蝗災真的來臨,那麽種植棉花的百姓便可以避過蝗災,經濟損失會大大降低。

  “陛下,請用茶!”韓牛端著茶盞過來,顯得小心翼翼地道。

  朱祐樘看著出現在自己面前的年輕太監是越來越穩重,突然開口進行詢問:“韓牛,此次解運黃金船在海上可有不適?”

  由於去年的黃金船遇劫,所以朱祐樘亦是將京營統領之一的韓牛派往呂宋負責押運,而今成功地將新一批黃金運回京城。

  “回稟陛下,奴婢年幼被拐前,猶記是生活在船上。此行往返呂宋城,雖然耗時良多,但奴婢並無不適!”韓牛回憶幼年時期,便微笑著回答道。

  朱祐樘若有所悟地打量著韓牛,像突然想起什麽一般:“朕跟張永初見之時,他便說想要做像鄭和那樣的宦官,不知你可有此心思?”

  “陛下聖明如太宗,便需要奴婢下南洋往西海,奴婢願為陛下之鄭和!”韓牛的眼睛十分坦然,當即認真地表態道。

  朱祐樘知道航海對一些人確實存在著很大的魅力,便端起茶盞詢問道:“朕派工部侍郎劉璋前往南美洲尋找寶種,又遣新建伯之子王守仁南往澳洲,至今都沒有音訊,你難道不害怕嗎?”

  “陛下遣劉璋和王守仁於海上,志在給華夏萬民帶來長治久安。若陛下以為奴婢可堪一用,亦可將奴婢遣於海上,奴婢定效鄭和為陛下分憂!”韓牛亦是想要做實事的人,顯得沒有絲毫畏懼地道。

  雖然劉璋遲遲沒有歸來,確實讓人不免有所擔憂。只是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花費十三年,唐三藏取經花費十七年,劉璋前往新大陸尋找寶種難免有所波折。

  不過一旦能夠帶回高產農作物,那麽將是能夠名垂青史的華夏英雄,而自己亦是想要對華夏有所貢獻。

  朱祐樘感受到韓牛想要做事的決定,似笑非笑地輕呷一口茶水道:“若朕現在便要將你派往西洋呢?”

  “奴婢義不容辭!”韓牛的心中大喜,當即跪下來道。

  咦?
  劉瑾剛剛進來,結果聽到朱祐樘竟然要將韓牛派到西洋,不免得暗自一驚。

  朱祐樘心裡有了決斷,其實派韓牛前往西洋,不過是印度洋罷了。

  大明現在想要開展海上貿易,無疑需要開拓足夠大的消費市場,而消費能力跟人口有著很大的關系。

  目前最佳的地點有兩個:一個是印度,另一個是法國。

  自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結束後,兩國都走上統一民族道路,現在法國的人口已經達到一千二百萬左右。

  由於葡萄牙僅僅發現好望角,雖然已經開啟大航海時代,但並沒有打開海上商貿的航線,亦沒有大規模牟取海上資源,所以這些海洋國家只能是潛力種子。

  不過現在最重要還是印度的洛迪王朝,這是一個正處於沒落期的王朝,擁有大概一千五百萬的人口。

  大明的棉布需要市場,所以洛迪王朝是一個不錯的選項。至於歐洲的法國,現在的距離還是太遠,所以還得慢慢進行圖謀。

  朱祐樘決定啟動向西的計劃,便是決定賜姓道:“你本是無姓之人,朕便效仿太宗賜姓鄭和,你今後便改名鄭牛吧!”

  “奴婢鄭牛謝陛下賜名!”鄭牛心中當即大喜,便重重地叩頭道。

  朱祐樘原本是想要慢慢發展自身實力,但石見銀礦的變數和江南地主階層的阻止,讓他不得不加快推進海上貿易的腳步,正式打開往西的航線。

  好在,現在擁有足夠多的人才,亦擁有了明遠寶船的技術,財政上同樣不是問題,所以花費半年時間打造下西洋的船隊並不是什麽難事。

  鄭牛剛剛退下,劉瑾便將剛剛得到的軍情送上。

  朱祐樘看到是竟然是王越送來的,只是看到王越遇刺的內容後,當即十分憤怒道:“這江南是龍潭虎穴不成?召集重臣商議,朕要——下江南!”(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