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獨治大明》第325章 寶船明遠,明迎革命
  第324章 八月南洋,取金不易

  天空蔚藍,幾隻白色海鷗翱翔在藍天白雲上。

  萬頃碧波裡,夏季的海風蕩起層層波紋,三艘三桅的海船揚帆朝南航行,仿佛進入了一個動漫般的世界。

  由於這片海域沒有遭受人類的破壞,這裡的一切顯得渾然天成,一群群色彩斑斕的遊魚在清澈的海底遨遊,珊瑚礁成片的珊瑚吸吮水中的微小漂浮物。

  面對如此的美景,特別是更加新穎的魚群和珊瑚礁,甲板上那幫初次出海的人員顯得十分的興奮。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壯哉,大明!”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島。會當船絕頂,一覽眾魚小。神乎,南洋!”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

  王守仁、勳戚子弟及一眾國子監學生站在甲板最前面,看到眼前的美景亦是不能自拔,便是紛紛有感而發地道。

  時光匆匆,當年的少年郎已經是年滿十八的年輕人。

  在朱祐樘的授意下,王華所主持的國子監不再局限於培養科舉人才,而是變為一座綜合性學院,學科涵蓋數學、醫學、美術、航海和語言等。

  此次朝廷安排人員將呂宋群島的多國使者送回來,國子監安排一部分優秀的生員隨行,故而有幸見識到海洋之美。

  這時代的大海確實無比壯闊,讓世世代代生活在中土的學子增長了眼界,連同那些一直眼高於頂的戚勳子弟同樣被震撼到了。

  工部侍郎陳政輕捋著胡須,那雙眼睛迷離地望著眼前的一切。

  他此次是以欽差的身份前來,一路上開闊了自己的眼界,終於明白陛下為何要帶領華夏走出來,而不是一直沉醉於地大物博了。

  或許大明的統治階層什麽都不缺,但在這個無邊無際的世界裡,華夏其實還可以獲取更大的資源。

  “呂宋島,你們快看!”

  一個年輕學子伸手一指,顯得十分興奮地道。

  入目之下,南邊的海域出現了一條綠色的地帶,那是一座充滿著原始氣息的巨大島嶼,似乎正在回應他們的歡呼般。

  “到了,但……不再屬於羅闍的島了!”

  馬拉尼國的使臣顏色跟各國使臣一起來到甲板上,只是看到呈現在自己面前的綠色海岸線,嘴角泛起了一絲苦澀。

  大明在今年的大朝會上,並不是說一說而已。

  在這大半年的時間裡,明廷跟呂宋島各個勢力取得了聯系,而這些一直敬仰大明的首領紛紛向大明稱臣。

  以前整個呂宋島名義上歸他們馬拉尼王國,只是現在明廷糾正了這一個錯誤,剝奪了他們呂宋之主的地位。

  現在整個呂宋島進行重新劃分,他們馬尼拉僅僅佔據馬拉尼海灣的中部地區,其余各地已經正式劃歸各部勢力。

  由於他們都屬於大明的藩屬國,在大明皇帝的牽頭之下,他們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只能在自己的地盤裡活動。

  “原來咱們生活的呂宋島是這番模樣啊!”滿臉胡須的麻逸國王麻珠看著眼前的島嶼,亦是忍不住發出感慨。

  他們麻逸國其實名不副實,因為他們僅僅只是村社的聯盟,對外事務由他們的首領出面調和,而首領並沒有絕對的統治力。

  當然,他們並不隸屬於馬拉尼國,一直都是一個獨立的聯盟體。

  早在宋朝之時,他們跟大明的廣州地區便有了貿易往來,以土產黃蠟、珍珠、檳榔等物交換華夏的瓷器和鐵器。

  至於他們的地盤雖然佔據呂宋島南部部分區域,但主要居住地是呂宋島西南的民都洛島,所以他們並不是呂宋島的原住民。

  由於他們的實力過於弱小,且在貿易上需要依仗於大明,故而大明將馬拉尼定為呂宋之主,他們亦是不敢站出來反對。

  好在,現在大明王朝不僅剝奪馬尼拉國王作為呂宋王的稱號,而且正式給予他們麻逸國授予麻逸王的稱號。

  麻珠看著眼前的呂宋島,心裡已經有了明確的決斷。

  此行見識大明王朝的強盛後,他知道小小的麻逸國想要好好生存下去,唯有牢牢地抱住大明王朝這一條粗大腿。

  不論是黃蠟、珍珠,還是檳榔,他們都要拚命往大明那邊送,從而拉近兩國的關系。

  “跟大明相比,咱們這座島不值一提啊!”

  古麻剌郎等勢力同樣被明廷冊封為國王,現在跟著馬拉尼使者顏色和麻逸國王麻珠站在甲板上,卻是有著不一樣的感慨。

  他們是乘坐海船從天津登陸,從福建沿途北上的時候,卻是已經領教兩者的差距。即便眼前自己所居住的海島很壯觀,但相較於大明王朝宛如鯨魚比之小蝦米。

  艦隊從平靜的海面劃過,留下了一道道白色的波痕。

  此行足足有三艘大海船,一艘海船主要是將使團及他們的賞賜物送回來,一艘海船是往呂宋城輸送的軍資和物資,一艘海船則是前來南洋從事海上貿易。

  雖然大明跟南洋一直有貿易往來,但大明商人主要是看上人家的珍珠,故而雙方的貿易總量並不大。

  只是現在大明開啟航線後,即便馬拉尼過剩的糧食和蔬果,而今亦成為南洋商船所重點貿易的商品。

  至於明朝方面,在攜帶他們所喜的瓷器和鐵器的同時,亦是向他們極力推廣大明的棉布,讓棉布成為南洋居民衣服料子的首選。

  待到艦隊靠近呂宋島的海岸線後,便沿著西海岸線繼續航行。

  呂宋島的海岸線總長超過5000公裡,若排除無法通行的因素,哪怕步行繞島一周亦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

  由於呂宋島的北部屬於海洋性熱帶氣候,南部屬於熱帶雨林氣候,而今又處於農耕時代,所以呂宋島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

  加上呂宋中北部大部分是山地、高原和丘陵,像馬榮火山是全世界都排得上號的活火山,致使這裡的人口相對較少。

  特別水源是製約人口發展的最大因素,不說呂宋這裡沒有農業支持和挖井技術的島嶼,哪怕是在大明的西南地區亦存在大量的無主之地。

  正是如此,哪怕大明將呂宋島劃出幾個王國,但他們所著重的是耕地和水源區,整個島大半區域屬於無主之地,亦或者是大明王朝呂宋巡撫衙門的轄地。

  經過一日一夜的航行,大明航隊終於來到一個被稱為玳瑁的地方,這裡生活的玳瑁成為海船的重要補給站。
    只是現在這裡不再是獵殺場,而今出現了一座港口和一座城,正是大明王朝派遣工部所修建的呂宋碼頭和呂宋城。

  呂宋巡撫衙門自然坐落在城中,呂宋巡撫張遂已經帶領俞元讚等將士恭候在呂宋碼頭上。

  此行的總負責人是工部左侍郎陳政,雖然名義上是護送各國使者返回呂宋島,但更重要的任務是了解這裡的最新情況。

  現在已經是弘治三年八月份,大明布局呂宋已經長達大半年之久。

  且不說皇帝著不著急,哪怕京城的百姓都已經是翹首以盼,卻是希望知曉呂宋方面的成效,是否真能找到海外金礦。

  “金礦找到幾處了?”

  “主要金礦有四處!”

  “金礦的規模怎麽樣?”

  “不可估量,目測起碼有上千萬兩黃金!”

  ……

  工部侍郎陳政在勒令使船將各國使臣送回去後,當即向呂宋巡撫張遂打聽具體的情況,得知答案讓他心裡湧起了一陣狂喜。

  雖然不可能一下子便將上千萬兩黃金帶回去,但哪怕是花費二十年的時間,一年產出五十萬兩黃金都是十分的驚人。

  很顯然,皇帝堅持下南洋的做法是做對了,那位英明神武的皇帝又將開辟出一條重要財源。

  北京城,西苑。

  遠在一萬多裡外的太液池湖面顯得古井無波,一隻黑色的水蜻蜓正立在魚竿末端上,這裡宛如一個美侖美奐般的垂鉤圖。

  隨著浮標被拉進水裡,那隻蜻蜓被揚起的魚竿驚走,而一尾極漂亮的紅鯉魚被魚線帶出了水面,紅鯉魚呈現一個矯健的身形。

  足足八百畝的水域,既是一個沒有汙染的世界裡,又是一個沒有其他釣魚人的場所,這裡的魚情簡直是釣魚人的天堂。

  “陛下,這條魚好肥、好漂亮!”劉瑾上前,摘下那條活蹦亂跳的魚道。

  朱祐樘將魚竿放在旁邊,接過旁邊佳人送過來的茶水道:“算一算日子,陳政現在應該到呂宋城了吧?”

  在這近半年的時間裡,他一改前兩年年年用戰的做法,而是選擇休養生息,更是有意削減重大的財政開支。

  雖然在自己主政下,鹽稅和糧稅都得到了迅猛增加,特別糧稅收入已經是坐三望四,一年的糧稅收入朝著四千萬石挺進。

  只是大明的宗藩要錢來養,勳戚和文武百官要養,自己的軍隊更需要繼續投錢強軍,建州的工事至今都還在穩步建設中,治理黃河同樣需要百萬兩計的投入。

  朱祐樘深刻地體會到做皇帝很難,想要做一個好皇帝更是難上加難。

  不論是嘉靖讓“家家皆淨”的加征加派政策,還是萬歷派遣太監廣征礦稅,其實收到的錢比自己清丈田畝要強。

  偏偏地,自己勞心勞力想要做一個好皇帝,故而並不打算讓百姓家家皆淨,所以始終不忍心加稅。

  所幸,崇文門的稅收得到了一點蚊子肉,而奢靡稅的效果同樣十分顯著,卻是得到了一大筆的富人稅補貼財政。

  雖然他成功地解決一度要停工的建州工程,以及治理黃河並沒有受到財政的影響,但奢靡稅收到的錢終究有限,卻是不可能將天下的富人都洗劫乾淨。

  一個帝國從來不缺花錢的地方,特別自己還面臨武器升級問題,所以現在大明的財政仍舊並不算十分寬裕。

  “陛下,人應該是到了,這張遂是應該好好治一治了!”

  “為何要治張遂?”

  “張遂從小小監察禦史被陛下超遷為巡撫,卻不知道感恩,反而不斷向朝廷索要銀兩,而今已經要去二百萬兩了,奴婢覺得有一半恐怕進了他們的口袋!”

  “你不懂!”

  “陛下,你派陳政過去不是要調查張遂嗎?”

  “是,亦不是,這錢肯定得花,但僅僅不讓張遂亂花!”

  ……

  朱祐樘身處在這個時代才發現,前世那些小說以為找到小說便有源源不斷的金子是騙人的,開采金礦的前期需要投入一大筆龐大的開支。

  到了此時此刻,讓他感受到做事確實不容易,亦是明白為何采金的企業利潤率並不算高。

  朱祐樘知道想要將金礦開采出來,不僅僅需要龐大的前期投資,而且還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

  最大的問題是運輸問題,並不是如何將金子運出來,而是如何將生活物資和生產物資運送進去,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銀兩支持。

  偏偏,呂宋是懸於海外之地,碧瑤金礦又是呂宋島的腹地,這大大加劇了開采的難度,更是提高了金礦的開采成本。

  除此之外,最大的問題其實是腐敗。

  大明並不是沒有金銀礦,除了年產量十幾萬兩白銀的雲南外,南方諸省有幾個大銀礦,現在亦是處於開采狀態,但其他的銀礦則是沒有太大的開采價值。

  這裡所提到的開采價值是官府而言,由於官府的采礦效率低下,一些銀礦工場是入不敷出,卻是白白肥了那些蛆蟲。

  另一方面,民間私采銀礦的事情是屢禁不絕,那些虧損的銀礦到民間卻是賺錢的買賣。

  “陛下聖明!”劉瑾得知朱祐樘是這個心思,當即便是恭維道。

  朱祐樘將手中的茶杯輕輕放下,而後重新拋竿道:“聖明不能當飯吃,陳政替朕視察歸來後,後續的錢還得更多了,但國帑現在差不多見底了啊!”

  明明可能得到好消息,明明是後世讓人垂涎的金礦,但到了堂堂帝王這裡,卻是沒有顯得多麽興奮。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黃金不能提升社會的生產力,遠不如將精力放到研製尼龍材料上,但偏偏世人皆癡迷於黃金。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