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紅樓襄王》447.第447章 陛下,請下旨吧!
  第447章 陛下,請下旨吧!
  正統十二年,三月初一。

  從正月初一到現在,賈珍已在府中停靈四十九天,今日便到了該出殯的時候。

  為此賈家上下早就在做準備,能有的排場全都給安排上了,和尚道士旗幡各種紙扎……

  除了這些排場,京城武勳還有不少人來路祭,沿街搭建了不少祭棚。

  除了關系格外好的人,這些勳貴多是派家中子侄輩來,賈家只需對等派人答謝即可。

  但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四王之中碩果僅存的北靜王,居然親自來到了路祭現場。

  這確實出乎賈家眾人預料,於是賈赦賈政便召集賈家近支,要一起去拜見北靜王水溶。

  在賈家眾人慌張準備時,轎子裡的水溶捏緊了衣角。

  “此去路祭,你必將得罪睿王,你真的決定好了?”

  “我沒有選擇的余地!”

  “既然如此,那你就去吧!”

  這是今日臨行前,水溶與妻子的一番對話,此刻再度浮現在腦海中。

  “是啊……我根本沒有選擇,跟著太子才有好結果!”

  輕聲呢喃了一句,水溶徹底下定了決心,目光也變得堅定起來。

  大概過了幾分鍾,賈家眾人終於準備完畢,來到了水溶的轎子面前。

  “臣等叩見王爺!”

  別看水溶在朱景洪三兄弟面前毫無地位,但他這郡王的地位卻是實打實的高,故而此時賈政等人行的是叩拜大禮。

  轎簾子被拉開,水溶從裡面走了出來,神色間略帶悲戚之色。

  “諸位平身!”

  待眾人起身之後,水溶方才開口:“我與珍侄相交莫逆,如今他已魂歸九泉,當真是……”

  說到這裡,水溶還急了幾滴眼淚出來,此刻的他確實感到的悲傷。

  傷感於自身孤苦無依……

  沒錯,堂堂的北靜郡王,此刻居然覺得自身孤苦無依。

  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是因為看到賈珍死了,想到他是被朱景洪打得半死,最後才會早早的隕命。

  他水溶爵位雖高,但在朱景洪三兄弟面前,又算得了個什麽?
  水溶產生消極想法,也算是觸景生情了。

  一番致哀之後,水溶方抬起頭來說道:“斯人已逝,生者仍需前行,勿以逝者之已去,而悼之過甚……”

  闔府上下,就賈政與水溶相交最密,此時便見他上前答道:“愚侄之喪,累蒙郡駕下臨,蔭生輩何以克當!”

  聽得此言,水溶遂笑道:“世交之誼,何出此言!”

  言罷,水溶便命王府長史代奠,賈政賈赦等人便隨其而往,代祭奠完畢方返回水溶面前。

  因時間線已便,水溶與賈寶玉已相熟,此刻便與他閑聊了起來。

  在此逗留了約一刻鍾,水溶才擺駕離去,賈家送葬隊伍得以繼續前行。

  而水溶親往路祭的消息,一個時辰後就傳進了朱景淵耳中,此時的他正在集賢館與學士們說話。

  集賢館不是翰林院,這裡的學士們都只是普通進士,按常理來說只能外放為知縣。

  但有朱景淵幫忙運作,他們往往能有更好的去處,所以這幫人自是以朱景淵馬首是瞻。

  近日朱景淵又安排了幾人出去,自然是贏得了一片讚頌,此刻所有人都在巴結奉承他。

  被拍馬屁自然是高興的,只不過水溶的消息傳來,就讓朱景淵高興不起來了。

  “殿下,有何事發生?”有官員問道。

  目光掃過眾人,朱景淵只是歎了口氣,頗有些欲言又止的模樣。

  這便讓眾人更好奇了,於是再度詢問起了情況,並乘機表達了願為他排憂解難的忠心。

  見氣氛差不多了,朱景淵方開口道:“有人欺辱於我!”

  這話一聽眾人都驚訝,這世上還有誰能欺辱您?是皇帝陛下還是太子?
  “殿下,誰這麽不長眼?”

  “北靜王水溶,他與我素有舊怨,只是他家於國有功,我也只能多忍讓些了!”

  在這裡,朱景淵略過水溶如何欺辱的他,因為他都不知道該如何去編。

  其他人也知道這只是個由頭,也都沒有去深究這些細節,他們都明白重點是朱景淵出氣。

  “殿下,那北靜王雖於國有功,但不是說他可以橫行無忌……”

  “陳大人所言有理,我大明有國法綱常,別說是如今的北靜王,便是他祖上有罪也該以國法論之!”

  這些人也就是嘴炮厲害,北靜王祖上能被世祖封異姓王,那是絕對國之乾城。

  首任北靜王若真站在這裡,這幫人絕對屁都不敢放一個。

  當然了,世界上沒有如果,所以眼下他們既敢也能向北靜王水溶開炮。

  眾人紛紛為朱景淵鳴不平,後者卻面帶憂色道:“算了吧……他畢竟沒犯大錯,若不能將其致法問罪,不過徒增笑柄而已!”

  表面上看,朱景淵是在說要算了,實際卻提出了很嚴苛的要求,他要將北靜王府直接乾死。

  從東華門事變之後,勳貴們恪守著一條規矩,那就是不參與立儲爭鬥。

  如今水溶明著站隊太子,不把他搞死用以示眾立威,朱景淵心氣絕不會順。

  他也相信,清理北靜王這等佔著高位的老勳貴,新興勳貴們絕對會樂見其成。

  事實上,輔佐世祖中興的四王八公十六侯,其中有三家在世祖時就被誅殺,後續承平年間又因罪覆滅了三家。

  換句話說,在降等襲爵這等制度下,勳貴衰落乃至消亡本就是極正常的事。

  既然別的勳貴可以消亡,那麽北靜王府一樣也可以。

  “殿下放心,那北靜王府素來跋扈,臣等找到罪證便會參劾於他!”

  “此人毫無為臣本分,竟欺辱到殿下面前,是可忍孰不可忍……”

  眼見眾人統一了思想,朱景淵便真正放心下來,接下來如何去做已不需要他教。

  與此同時,北靜王路祭賈珍的消息,也傳進了左春坊大學士徐新安耳中。

  徐新安清楚其中厲害關系,他知道北靜王今日之舉意味著什麽,更明白睿王府一定會對他出手。

  對於水溶“逾矩”之舉,徐新安自然是很不喜歡,作為文官他很排斥武勳摻和奪嫡,認為這是取亂之道。

  可即使排斥,徐新安也不得不以利益為導向,在這件事上聯合一批人保下水溶。

  而這樣的局面,水溶本人根本沒想到,他隻想到了緊跟太子會得罪睿王,而想過得罪睿王的這件事的嚴重程度。

  這並非是水溶不夠聰明,而是他低估了自己的行為,對於整個奪嫡大戲的意義。

  很快,徐新安找到了太子朱景源,此刻他正如往常一般在看奏疏。

  奏疏都是幾年前的,朱景源主要看發生了什麽時,以及批答上是如何應對這些事。

  在他左右,各有幾名學士陪著,以便他隨時詢問情況。

  聽了徐新安的分析,朱景源自是格外驚訝,緊接著便為水溶擔心起來。

  而後一如既往的,他向徐新安詢問了該如何應對。

  “殿下,臣以為……”
    ………………

  在這兩方緊鑼密鼓準備時,朱景洪正陪著皇帝觀看演武。

  距上次踏青已過去二十多天,侯璟和王傑已率軍趕赴西北,其他人也都分到了親軍中去,每個人都算有了好的歸宿。

  今日演武,乃是皇帝要再度檢驗北四衛實戰能力,並依其今日表現決定是否派其北上。

  北四衛的將領雖為皇帝倚重,但也都希望能夠多立軍功,如此方能為升官提爵打下基礎。

  親軍的指揮使只有三條路可走,最好是調京營任職副總兵官,其次是外放到地方任都指揮使。

  至於第三條路,就是一直熬到五十歲,朝廷會給個京營副總兵的虛銜,然後就可以致仕回家歸養了。

  換句話說,雖然侍衛親軍深得皇帝信任,但做到指揮使還想往上升,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軍功就顯得格外的重要。

  山坡上的望樓上,朱鹹銘拿著單筒望遠鏡,觀察著下方平原上軍隊調動進退。

  在他身旁朱景洪安靜的站著,雖然皇帝全程都沒怎麽說話,但他已感覺到老頭兒今日很滿意。

  在他們身後,則是五軍都督府一眾都督,以及兼任京營總兵的僉事和其他親軍指揮使。

  今日之演武是為檢驗北四衛實戰能力,對這種事朱鹹銘不喜歡獨斷專行,所以叫來了高級武官們一同參詳。

  皇帝雖未說話,後面的武官們卻已議論起來,大致意思都是對北四衛的讚許。

  不是所有軍隊都要實戰來檢驗戰鬥力,北四衛這種僅憑演武的表現,就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演武持續了一個時辰結束,步炮協同的作戰方式別開生面,直讓朱鹹銘臉上笑容燦爛。

  演武結束後,朱鹹銘並未著急離開,而是把將領們召集到一起議論。

  校場議事廳內,皇帝朱鹹銘坐在上首位置,在他左側則是朱景洪挎刀侍立。

  而一眾武將們,則依品級分列於大廳兩側,此時正對北四衛的表現發表議論。

  每個人都在說話,而且說話的角度和內容不同,但意思卻只有一個……北四衛已具有實戰能力。

  聽了眾人的想法,朱鹹銘面露思索,此刻他已在做最後的決定。

  “陛下……”

  “陛下……”

  幾道呼喊聲傳來,朱鹹銘抬頭看向前方,卻是北四衛四位指揮使跪在前面。

  最前面羽林左衛指揮使江慶盛,此四人裡以他官階(散階官)最高,所以是由他來領頭。

  “陛下,準噶爾狼子野心,意圖擾亂天下天平,臣等為陛下親軍天子利劍,飽受朝廷厚待主上信重……”

  “值此賊虜造逆之時,臣等安能坐享利祿,還請陛下開恩,全臣等忠君報國之心,調臣等赴西北征討逆賊!”

  江慶盛這番話早就準備好了,故而此刻說出來不但流暢,而且很有些家國天下的情懷,那是相當的有戰鬥力。

  “伏望陛下聖準,允臣等征討逆賊,生擒敵酋,問罪禦前!”

  這一句,由這四位指揮使一起說出來,那忠君報國的真情實感格外有感染力,至少朱鹹銘是被觸動到了。

  而緊接著,這幾乎趴在地上的四人,以非常別扭的姿勢抬起頭來,滿是祈求道:“陛下,請下旨吧!”

  “請陛下下旨,北四衛將士願為陛下效死!”

  “叩請陛下下旨!”

  然而,此時朱鹹銘看向了一旁的朱景洪,平靜說道:“可真有伱們的!”

  “爹,您這話兒子實在不明白!”朱景洪佯作茫然。

  冷哼了兩聲,朱鹹銘看向了前方,鄭重開口道:“行了,都起來……”

  “堂堂的親軍指揮使,如眼下這般輕浮失態,成什麽樣子?”

  話是這樣說,可誰都知道皇帝此時很高興。

  待江慶盛幾人起身入班,朱鹹銘端起了茶杯,然後問道:“北四衛參戰,你們怎麽看?”

  此刻廳內武官雖多,但有資格在這件事上發言的,也就五軍都督府的都督們。

  “回稟陛下,北四衛本為強兵,如今又已脫胎換骨,臣以為可以用之!”

  “臣附議……”

  “臣附議……”

  兵部雖掌握調兵權,但屬於是程序上的過程,具體如何部署兵力他們話語權不大。

  而武將主導軍隊的好處則是,能最大程度以戰爭需求為導向,而不會摻雜其他沒必要的東西。

  所以此刻,都督們都支持讓北四衛參戰,一方面是他們相信北四衛的能力,另一方面他們也很想知道,這支新式軍隊戰鬥力究竟如何。

  後一點尤為重要,因為這關系軍隊的改進方向,對大明朝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本眾將以為,有了自己等人力挺之後,皇帝就會順勢同意下來。

  誰知朱鹹銘再度看向朱景洪,問道:“你怎麽看?”

  事實上朱鹹銘已有決斷,可他還是鬼使神差問了這一句,讓現場眾人不由得多想了些。

  “兒子以為,可以讓北四衛去試試看!”

  “嗯!”

  “傳旨戶部往西北增調七十萬石糧食,傳旨工部調撥軍械,傳旨兵部……北四衛四月中旬開赴西北!”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其實除了糧草之外,增調大軍要準備的東西很多。

  所以北四衛要在四月中旬開拔,中間還有四十多天時間準備。

  “臣等叩謝陛下隆恩!”江慶盛四人出班參拜。

  在場的其他親軍指揮使們,看向他們的眼中多有羨慕,暗歎他們離升官又近了一步。

  無論戰局結果如何,只要去西北打一次漂亮仗,就能給履歷增添不少光彩,將成為極為有力的進身之階。

  接下來,眾人又議了西北的局面,然後皇帝才命眾臣散去,自己也往皇宮裡去了。

  路上,朱景洪騎馬跟著龍輦一側,盤算著自己該如何開口。

  醞釀了好一陣,朱景洪終於下定決心,說道:“爹,兒子也想去西北看看!”

  只聽轎內朱鹹銘答道:“我就知道你憋不住,此事你還是別妄想了,即使我同意你娘也不會同意!”

  “爹……您是言出法隨的皇帝,此事您同意不就行了,難道您還怕娘找你麻煩?”

  還真被你說中了……雖然心裡這樣想,但朱鹹銘嘴上卻說道:“你娘也愛護你,你小子別不知好歹!”

  “兩年前你跟老四到金陵去,一場重病差點兒連命都丟了,當時就把你娘嚇得半死,每天以淚洗面哭訴不停……”

  那段日子,朱鹹銘也被皇后埋怨個不停,所以他對當時的情況記得很清楚。

  兩年前去金陵,前身這好身板病倒就離譜,病得一命嗚呼就更離譜了……這件事朱景洪越想越不對勁。

  多想不會有結果,所以慢慢的朱景洪也就淡忘了,如今被皇帝提起又勾起了他的回憶。

  會不會是老六下的毒手?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