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3章 劍南鹽案
下午時分,李鄴召見了宗正寺卿李琳,給他說起了李適的事情。
李琳沉吟一下道:“皇長孫發瘋之事並不是秘密,宗室基本上都知道,隻李輔國不允許調查此事,宗正寺也沒有任何回應。”
“那李適去世之事,宗正寺知道嗎?我聽沈家說,他們通知過朝廷。”
李琳點點頭,“是通知過朝廷,但被李輔國壓下了,其實當時情況很亂,加上後來三王討逆,根本沒有人管這件事。”
“沈家怎麽說的?”
“沈家說皇太孫強暴侍女,侍女拔發簪欲自盡,皇太孫在爭奪發簪時,不慎被發簪刺中心臟而死,還說當時他完全失去理智,瘋狂如魔,無人敢阻止。”
李鄴點點頭,雖然沈家說得含糊,但也算是符合事實。
李鄴沉吟一下道:“我會派內衛去調查此事,如果屬實,就不用再追究了,直接讓內衛把李適屍骸運回長安,宗正寺給他重新安葬,和蜀王李倓的遺體一起安葬。”
“卑職完全支持殿下的決定!”
“就這樣吧!回頭我安排內衛,如果需要,宗正寺也可以安排一名官員跟隨內衛去湖州。”
李琳苦笑一聲道:“殿下安排內衛吧!宗正寺就不去了,這件事鬧大有損皇族的顏面。”
“也好!此事就到此為止。”
李琳走了,李鄴沉思片刻,正要派人通知李成華,杜佑卻在門口道:“殿下,內衛李都統求見!”
來得正巧,李鄴笑道:“請她進來!”
片刻,李成華快步走進來,抱拳行一禮,“參見殿下!”
“來得很巧,我正要派人去找你。”
“殿下找卑職有事?”
李鄴點點頭,“先說你的事情吧!回頭我再和你談。”
“卑職要向殿下匯報巴蜀私鹽案之事,私鹽案背後的策劃人內衛已經查到了。”
“是誰?”
“回稟殿下,是成都府尹崔圓的兒子崔維。”
李鄴臉色立刻沉了下來,難怪劍南道和山南西道私鹽泛濫,原來是崔圓的兒子在背後支持。
“這件事崔圓知情嗎?”
“卑職認為他知情!”
李鄴負手走了幾步又問道:“證據可確鑿?”
“回稟殿下,證據確鑿。”
李成華將一份報告放在桌上,“這是內衛的調查報告,持續了半年,完全查清楚了各種關系。”
李鄴拾起報告翻看了幾頁,從報告中的事實來看,就算崔圓沒有參加,但他也一定知情。
但崔圓不是一般人啊!他在劍南各地人脈極深,如果他知道朝廷要收拾他,恐怕會鬧得魚死網破。
得先想一個策略把他調出成都,然後再把他秘密帶回長安,那時才能對他兒子下手。
想到這,李鄴點點頭,“這件事我知道了,我先把崔圓調出巴蜀,然後再通知你們再動手,在此之前內衛不能有任何動作,防止打草驚蛇!”
“卑職遵令!”
李鄴擺擺手又道:“再說說我找你的事情,你派人去湖州沈家,調查一下皇長孫李適的死因,我知道他是怎麽死的,也不想追究誰的責任,只是要一份報告而已,然後把他的屍骨帶回長安。”
“殿下只是想要一份調查報告?”
“對!不是讓你們去破案,也不是讓你們抓人,就是調查死因,另外,順便調查一下錢塘江水賊宋廣春的情況。”
“卑職明白了,這就回去安排人去湖州。”
李成華行一禮走了。
李鄴沉思良久,變便起身去中書省找父親李岱。
李鄴父子二人,一個是監國攝政王,一個是右相中書令,看起來把持了整個大唐的軍政大權,但實際上百官都不這樣認為,相反,正是有李岱為右相,才真正做到了君相分權,政事堂才有了前所未有的權力。
李岱的公正、寬厚和清廉贏得了滿朝文武的尊重,尤其在朝廷財政最困難之時,朝廷百官幾個月沒有發俸祿,很多低層官員家裡鍋都揭不開,眼看要被房東趕出家門,李岱毅然挺身而出,散盡家財,用自己的錢補貼最困難的官員,幫助低層官員渡過了最艱難的歲月。
也正是這個緣故,很多官員都甚至希望李岱登基為帝,開創一個真正的文治王朝,只是李岱堅決不肯上位,才讓大家死了這條心。
李鄴來到父親官房,正好遇到父親李岱在和李峴商談什麽事。
“殿下來了!”李峴連忙起身笑道。
“要不,我先告辭了,回頭再和敬文談。”
李鄴笑著擺擺手,“李尚書正好在,我的事情和工部有關,一起吧!”
李峴點點頭坐下,李鄴也坐了下來,把內衛報告交給了父親李岱,“先看看這個再說!”
李岱大致看了一下報告,頓時又驚又怒,他報告遞給李峴,這才對李鄴道:“這個崔圓簡直膽大妄為,難怪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巴蜀兩道鹽稅銳減,原來他兒子在搞鬼!”
劍南道和山南西道是稅制改革的試點,用專賣間接稅來取代戶稅,李鄴考慮用鹽鐵糖酒四樣東西實行專賣,然後取消戶稅和商稅,否則百姓都不肯分家,以避戶稅,不利於人口增長。
一旦取消戶稅,官府再強令分家,百姓抵觸就沒有那麽大,否則一戶分成三戶,百姓每年就要多交五貫稅錢,擱誰也不願分家。
李峴看完報告,對李鄴道:“從報告情況來看,崔圓之子這麽肆無忌憚賣私鹽,崔圓肯定是知情的。”
李鄴點點頭,“我認為他知情,但崔圓在巴蜀根基很深,如果倉促抓人,我怕會引發巴蜀內亂。”
“那殿下打算怎麽辦?”李岱問道。
李鄴微微笑道:“把他騙出成都,在偏遠之處秘密抓捕。”
“有方案嗎?”
李鄴點點頭,“我沒記錯的話,崔圓還兼任劍南轉運使,對吧?”
李岱想了想道:“好像是!”
李鄴緩緩道:“我建議由政事堂牽頭,召集劍南道和山南西道轉運使,以及沿途各州官員,齊聚利州綿谷縣商議嘉陵江水運疏浚事宜,崔圓是劍南道轉運使,也事關劍南道物資外運,崔圓必然會去,內衛就在利州綿谷縣秘密抓捕崔圓,沒有崔圓坐鎮成都,他兒子和其他官員也逃不掉了。”
李峴豎起大拇指讚道:“這是個絕妙之計,嘉陵江水運疏浚早就在吹風了,工部的官員還去實地勘探,眼看丹灞水道要完工,那麽推行嘉陵江疏浚也就迫在眉睫了。”
李岱笑道:“那就煩請李尚書去一趟利州!”
李峴就是工部尚書,這件事恰好是他的管轄范疇。
李峴想了想道:“我去當然沒有問題,但最好還是召開政事堂議事,做出決議,以政事堂的名義召集相關官員,然後我和都水監令一起前往利州。”
李岱點點頭頭,“說得有道理,就把它當做一件正事來做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