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澳洲崛起錄》第903章 天空上的較量
  第903章 天空上的較量
  在巴爾乾爆發戰爭的時候,同為巴爾乾國家的羅馬尼亞,此時的局面也並不穩定。

  時任羅馬尼亞陸軍大臣和總參謀長的安東內斯庫在巴爾乾戰爭爆發之後求見羅馬尼亞國王卡羅爾二世,堅決反對卡羅爾二世和俄國的接觸,並且請求卡羅爾二世授權讓他組建新一屆羅馬尼亞內閣政府。

  這樣的要求在羅馬尼亞國王卡羅爾二世看來,自然是不可理喻的。

  理所當然的,安東內斯庫被卡羅爾二世拘捕,並且剝奪了一切職位和權力。

  但卡羅爾二世明顯低估了安東內斯庫在德國和意大利心中的重要性。

  在安東內斯庫被拘捕的第二天,德國駐羅馬尼亞大使就求見卡羅爾二世,要求卡羅爾二世立即釋放安東內斯庫,並且允許安東內斯庫組建新的羅馬尼亞內閣。

  如果只是安東內斯庫的意見,卡羅爾二世自然可以忽略。但問題是,提出這個要求的從安東內斯庫變成了德國政府,這就不得不讓卡羅爾二世慎重考慮了。

  德國人除了口頭方面的威脅之外,也給了羅馬尼亞實際性的好處,那就是許諾在戰爭結束之後,將匈牙利的特蘭西瓦尼亞割讓給羅馬尼亞。

  特蘭西瓦尼亞位於匈牙利東部,臨近羅馬尼亞。整個特蘭西瓦尼亞幾乎相當於現在羅馬尼亞的大半國土,如果能夠吞並特蘭西瓦尼,對羅馬尼亞來說,絕對能夠大幅度提高自己的綜合國力。

  有了特蘭西瓦尼亞作為大餅,卡羅爾二世對自己之前的決定也就有些動搖了。

  1936年11月3日,羅馬尼亞國王卡羅爾二世釋放了安東內斯庫,並且授予安東內斯庫組建新一屆內閣政府的權利。

  幾乎是同時,羅馬尼亞政府同意了德國的要求,願意割讓原本屬於保加利亞的多布羅加。

  這樣一來,德國終於調停了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矛盾,將這兩個巴爾乾國家拉上了自己的戰場。

  11月5日,在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雙方政府的見證之下,羅保盟約正式締結。

  11月7日,羅馬尼亞對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和希臘宣戰,並且加入了德意同盟。

  有著羅馬尼亞的幫助,保加利亞終於能緩一口氣。

  羅馬尼亞的體量和南斯拉夫差不了多少,並且和南斯拉夫接近,能吸引大量的南斯拉夫軍隊。

  有著羅馬尼亞參戰,保加利亞也終於能夠騰出一部分軍隊,將目光放在自己南部的希臘王國身上。

  超過20萬保加利亞軍隊對亞歷山德魯波利斯展開了瘋狂進攻。而在希臘這邊,因為相鄰的帝國只有保加利亞的原因,希臘的軍隊全部位於塞薩洛尼基至亞歷山德魯波利斯一線,光是亞歷山德魯波利斯就擁有接近30萬希臘軍隊。

  20萬保加利亞軍隊對抗30萬希臘軍隊,兩者之間的戰鬥力差不多處於同一水平。

  雖然保加利亞軍隊的綜合戰鬥力更高,但希臘軍隊因為人數更多的原因,倒也能拖住保加利亞軍隊。

  羅馬尼亞參戰之後,巴爾乾國家中局面最差的應該就是南斯拉夫了。

  南斯拉夫因為和意大利,羅馬尼亞以及保加利亞都接壤,導致南斯拉夫不得不面臨三線作戰的壓力。

  雖然也有著阿爾巴尼亞和希臘軍隊的支援,但其中的大部分軍隊都需要南斯拉夫獨自面對。

  南斯拉夫方面,目前的軍隊數量在70萬左右。其中北部和意大利的邊境部署著超過30萬軍隊,他們的目的暫時是防守,被南部南斯拉夫軍隊的進攻拖延更多的時間。

  剩下的40萬軍隊全部部署在南部,其中更多的軍隊位於萊斯科瓦茨,距離保加利亞的首都索菲亞只有幾十公裡的距離。

  也正是因為來自南斯拉夫的壓力,讓保加利亞不得不在索菲亞保留20多萬的兵力。

  要知道,組成南斯拉夫最主要的國家就是塞爾維亞,塞爾維亞的戰鬥力自然毋庸置疑。

  在一戰之前,最強大的兩個巴爾乾國家就是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這兩個國家雖然人口並不多,甚至還比不上羅馬尼亞,但軍隊的戰鬥力已經堪比列強,甚至比意大利這樣的列強還要強大。

  巴爾乾國家在一戰中的戰績,可是拖住了大量的奧匈帝國的軍隊。奧匈帝國陸軍的戰鬥力在列強中也處於中上,這也能證明巴爾乾國家的戰鬥力確實不錯。

  不過話說回來,身處巴爾乾這樣的火藥桶,如果自身的軍事實力並不強大,最終的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被吞並。

  也正是因為巴爾乾不斷的戰火和硝煙,導致巴爾乾國家的軍事實力都很強大。畢竟只有經歷過戰爭的士兵才能稱得上真正的精銳,才能具備強大的戰鬥力。

  在巴爾乾國家的交戰中,裝甲部隊和空軍也是隨處可見的。

  雖然這些國家的工業遠遠比不上列強,但他們或多或少也算是歐洲軍事實力比較不錯的國家,自然也會擁有一定數量的坦克和空軍。

  這其中,受到英法澳三國支援的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和希臘,明顯擁有更多的空軍。

  特別是南斯拉夫,因為面臨三線作戰的原因,在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幫助下,目前已經擁有超過700架飛機。

  當然,這700架飛機有著很大的水分,其中只有三分之一是目前比較主流的飛機,剩下的都是英國和澳大拉西亞淘汰的產品。

  但好歹也是700架飛機,並且這些飛機的穩定性都經過了考驗,只不過在火力和速度方面落後而已。

  用在戰場上,特別是針對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這樣飛機數量比較少的國家,大規模的空軍還是很有成效的。

  南斯拉夫動用飛機的第一場戰役,其實就是對保加利亞的空襲。而空襲的第一目標,自然就是距離邊境十分接近,並且對保加利亞來說十分重要的首都索非亞了。

  首都和邊境線相隔幾十公裡,這在巴爾乾國家中也並不罕見。

  畢竟巴爾乾國家的土地面積都不大,目前最大的巴爾乾國家是南斯拉夫,而南斯拉夫是由多個國家合並而來的。

  哪怕如此,南斯拉夫的首都貝爾格萊德距離羅馬尼亞也不過幾十公裡的距離。而羅馬尼亞的首都布加勒斯特距離保加利亞同樣幾十公裡的距離。

  同理,阿爾巴尼亞的首都地拉那,距離南斯拉夫也只有幾十公裡的距離。

  唯一例外的可能就是希臘了,希臘的首都位於國家的南部,而希臘本來就是巴爾乾半島最南部的國家,這也讓首都雅典遠離巴爾乾諸國。

  但話說回來,雅典是一個沿海城市,並且和土耳其隔海相望。在巴爾乾諸國的首都中,雅典反而並不是最安全的那一個。

  巴爾乾三國中,南斯拉夫擁有超過700架飛機,是擁有飛機數量最多的國家。

  希臘僅次於南斯拉夫,同樣也擁有超過500架飛機。這500架飛機有大半來自英國,畢竟希臘和英國的關系還是比較友好的。

  數量最少的就是阿爾巴尼亞了。沒辦法,阿爾巴尼亞本來就是個小國,再加上領土,要麽沿海,要麽被南斯拉夫和希臘包圍,也沒有裝備太多空軍的必要。

  南斯拉夫的空軍只有不到100架飛機,這樣的數量放眼整個巴爾乾國家,都絕對是最少的了。
    但三個國家加起來,巴爾乾三國仍然擁有超過1300架飛機,這樣的飛機數量還是相當可觀的。

  再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

  保加利亞的軍工行業遭受了太大的限制,作為一戰的戰敗國家,保加利亞的飛機數量一直是巴爾乾國家中墊底的存在,哪怕是現在也不過只有100多架出頭。

  羅馬尼亞雖然好一點,但也好不到哪裡去。整個羅馬尼亞加上德國的援助,也只是勉強湊齊了400架飛機,飛機數量遠遠落後於南斯拉夫。

  但好消息是,參加這場戰爭的除了巴爾乾國家之外,還有著身為列強的意大利。

  意大利目前的飛機總量已經突破3000架,雖然有相當一部分飛機要用在其他地方,但拿出接近1000架飛機打這場戰爭還是沒問題的。

  不過英法也不是沒有應對的手段。為了幫助巴爾乾三國,英國特意加強了對地中海的巡邏,甚至多次光顧亞德裡亞海。

  本來英法還在為巴爾乾三國的參戰松了一口氣,但讓英法沒想到的是,奧地利在堅守了幾個月之後,終究還是沒能抵抗住德國和意大利的聯合進攻。

  1936年11月15日,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被德國軍隊攻破,超過20萬奧地利士兵被德國俘虜。

  經過漫長的戰爭之後,奧地利政府所控制的城市只有兩座,均位於奧地利的南部,分別是克拉根福和格拉茨。

  這兩座城市能夠保住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都位於和南斯拉夫的邊境,這裡有著一部分南斯拉夫軍隊駐扎,可以隨時幫助奧地利。

  11月16日,數十萬德國軍隊南下,將格拉茨團團包圍。

  11月17日,克拉根福也沒有逃脫德國人的魔爪,被大量的德國軍隊包圍,奧地利的領土除了這兩座城市之外,基本全部被德國軍隊佔領。

  1936年11月21日,經過多天的商談之後,在德國媒體的見證之下,奧地利政府宣布對德國投降,並且解散了自己的所有武裝。

  1936年11月23日,德國宣布和奧地利進行合並,建立真正的德意志人的帝國。

  奧地利投降對英法來說是絕對的壞消息,甚至會影響到巴爾乾地區的局勢。

  沒了奧地利的阻攔之後,大量的德國軍隊可以輕易南下,這對南斯拉夫來說是致命的打擊。

  更重要的是,意大利軍隊也可以騰出手來,對法國和南斯拉夫產生更大的威脅。

  這一下讓巴爾乾的局勢變得更加混亂,巴爾乾三國不僅要對抗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甚至還要對抗德國和意大利。

  局勢的變動讓英法徹底坐不住了。

  11月27日,英國從利比亞和埃及調動了30萬軍隊北上,試圖支援希臘和南斯拉夫。

  法國雖然沒有支援巴爾乾國家的動向,但卻也從非洲殖民地調動了大約20萬軍隊。

  英國的30萬軍隊直接前往了南斯拉夫,預計在斯普利特集結,隨後北上前往盧布爾雅那。

  盧布爾雅那是南斯拉夫西北部的城市,再往西就是意大利人的土地。這裡不僅能夠防備意大利,同樣也能防備德國軍隊南下。

  很明顯,英國人也在擔心,如果大量德國軍隊南下的話,可能會對南斯拉夫造成過大的衝擊。

  如果讓德國軍隊掌握了南斯拉夫的秩序,英法在這場戰爭中戰勝的希望也將更加渺茫。

  特別是德國吞並了整個奧地利帝國之後,德國的人口和工業會變得更加強大,這對英法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要知道,奧地利除了人口之外,也擁有相當不錯的礦產資源。這些礦產資源對目前資源貧乏的德國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助力,這可能會幫助德國人重新整頓軍備,並且加快軍工業的發展速度。

  為了阻攔德國人,英國人也算豁出去了。

  在巴爾乾方向,英國人用半個月的時間,調集了超過2000架飛機。

  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裡,這2000多架飛機對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區展開了大轟炸,轟炸的主要目標就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工廠和礦產。

  這下英國人也顧不得會不會誤傷奧地利人了,反正奧地利已經被德國吞並,奧地利人的傷亡已經成了一件小事。

  如果無法破壞德國的工業生產,讓德國繼續肆無忌憚的對南斯拉夫發動進攻的,英法辛辛苦苦開辟的巴爾乾戰場也將成為一個笑話。

  英國對德國重要設施接連不斷的轟炸,自然引起了德國政府和首相的憤怒。

  隨著德國首相的一聲令下,大量的德國飛機開始起飛,懷著復仇的目的,對英國本土也展開了大轟炸。

  因為英德雙方暫時都威脅不了對方的本土,導致目前的空戰幾乎成了雙方交火的唯一手段。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空戰,也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英國和德國民眾的關注。

  雖然空中大戰的結局代表不了最終戰爭的結局,但誰也不能否認,英德雙方誰能夠佔據空中的優勢,這場戰爭的勝算也會更大。

  而且,除了爭那一點點勝算之外,英德之間的大空戰,也更像是兩國之間的互相報復和發泄。

  不過好消息是,英國在工業生產速度方面,是要遠遠領先德國的。

  因為英國不僅有著自己本土工業的幫助,而有著美洲各國家的工業,以及澳大拉西亞工業的幫助。

  而德國,他們只能憑借著自己的工業進行生產,意大利的工業本來就不強,能夠滿足國內的軍工需要就已經很不錯了。

  甚至在大部分時候,德國的軍工業生產還要照顧意大利,幫助意大利生產一部分武器裝備。

  雖然短時間內可能看不出差距,但長久以來,英法澳同盟國的飛機數量,將會遠遠超過德意協約國的飛機數量。

  目前德意兩國的飛機數量大約有7000架,而英法澳三國的飛機數量就已經超過9000架。

  德國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英國空軍,他們所面臨的將會是更加強大的同盟國空軍。

   44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日萬第4/10天,今日已更44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