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屁!”阿音沒忍住,當先打破怔愣的空氣。
春萍被嚇得肩頭一縮,瞳孔絲毫沒有退卻,眼皮子一抖一抖的,極其克制地注視著她。
阿音在她的眼神裡回過神來,胸骨迅速收縮,放低了嗓子皺眉道:“你細想想,莫不是過糊塗了,翻了這個年頭才勉強夠得著民國十五年,這十來年被吃了不成?”
她一疊聲兒問:“孫大總統年初沒了,你記得不記得?”
春萍咽了咽口水,眼神緊張地閃爍起來,望了一眼緊鎖眉頭的宋十九,才細聲道:“孫先生自我記事起便不在了。”
她明亮的眼睛像起了霧,疑竇而模糊地望著眾人,巨大的慌亂將她打得暈頭轉向,令她需要死死扣住桌底下凹凸不平的木料,才能抓住一點子真實感。
她迷茫的眼裡有李十一、宋十九與阿羅安靜的輪廓,似漁民蕩在海面,孤燈裡望著沉默的礁石。而阿音是有著尖利嗓音的鮫人,讓朦朦朧朧的蠱惑更進一層。
頭驟然一陣暈眩,險些在眾人驚詫的表情裡昏厥過去,春萍深深呼了一口氣,強力抑製住不安,令阿音絮絮叨叨的快語重新攫住混亂的思緒。
阿音“嘶”一聲翹起腿,側著身子打量她,見她面無血色的表情實在不似作假,才將曲起的食指遞到唇邊,無意識地咬了咬,又放下,拿指腹來回摩挲唇溝,問阿羅:“是春萍走岔了這光陰道,還是,咱們?”
未等阿羅開口,她忽而想起了什麽,搖頭否定:“街頭的餛飩攤兒,殺豬的陳麻子,都是往日模樣,咱們必定未動過。”
她又敲了敲一旁的牛皮紙信封,快語道:“塗老么遞的信兒,裡頭說四順還未足歲,請咱們回去瞧著他抓周。”
她三言兩語下了結論,對春萍鄭重其事地點頭:“你走岔了。”
她的邏輯十分簡單,同一堆人相比,一個人走岔了,難度實在小許多。
“走,走岔了光陰道,是什麽意思?”春萍的下巴止不住的哆嗦,心裡卻逐漸撥雲見日。怪道阿音這個打扮,怪道街巷和樂昌平,怪道她瞧見的那銀錢……不是尋常樣式。
並非入了黃泉,卻是回到了過去。
木屑陷入指甲裡,塞得脹脹的,成了她渾身上下唯一的感官,她正要開口,卻覺藏在桌底的手上被覆了一塊絲絹,那絲絹輕輕一拂,三兩下掃去指縫的碎屑,隨即將她的手包裹住,溫柔而不失力道地拿下來。
那不是絲絹,是宋十九細膩無骨的手。
她的余光裡瞧見宋十九另一手支著額頭,將眉心放開,嘴唇彎了彎,說:“原來如此。”
語氣淡然而無謂,並未將這混亂無序的緣由放在心上,似乎僅僅值得她鎖三秒眉點兩個頭,道一聲原來如此。
她驟然明白了春萍頭上的虱子為何悉數死了,原是她機緣巧合倒流了時光,旁的活物卻未必有這能耐。
春萍倒是很有能耐,她眼裡盛著笑,讚許地點了點頭。
春萍不曉得她的讚許從何而來,卻莫名令她熨帖了許多,方才旁人瞧她的眼神似瞧一隻無家可歸的喪家犬,唯獨宋十九的手攏起來,攏作一個小而溫暖的窩。
她不由自主地朝宋十九處挪了挪身子。
阿羅望一眼李十一,阿音也望一眼李十一,氣氛微妙得厲害,李十一垂頭默了一會子,抬起眼皮掃一圈桌面,問:“今日誰刷碗?”
“我。”五錢站起身,不緊不慢挽袖口。
待見阿羅垂下脖頸沒了別的話,才開始壘起碗筷來。
骨瓷碰撞的聲響過於家常,輕易便令光怪陸離的猜想落了地,到底活了幾百年,稀奇古怪的事見得多,五錢倒並不十分驚慌,天大的事也未必有眼前的涼透了的油花子難應付。
耳旁有春萍穿著布鞋上樓的響動,他卻罕見地在洗涮的動作中走了神,被寒霜抹過一遍的曉窗上印出一張帶酒窩的怯生生的臉,他記得五娘被判時,府間籍裡有這麽兩句——生死有序,勿亂時辰。
他將這句話嚼了又嚼,隨後面無表情地低下頭,將五娘的笑靨掖進波瀾不驚的眼底。
午歇的阿羅難得地未闔上雙眼,欲言又止的阿音亦難得地翻起了書,阿羅側身瞧她,她看書的樣子恬靜又可愛,文化人似的,只是習慣性地咬著指甲,也不管蔻丹才新鮮了幾日。
阿音翻了好些,仍舊不得要領,便索性將書一扔,光腳縮進阿羅懷裡。天氣寒涼,她渾身似被冰碴子裹了一層,凍得阿羅起了小栗子,阿羅卻未撤開,伸手將她攬住,軟軟的足底抵著她撫摸似的蹭。
阿音將臉頰擱在她頸窩旁,呼出的氣也涼颼颼的,小聲問她:“春萍的緣故,你知道,是不是?”
阿羅垂眼看她,指頭穿過她的頭髮,把玩一縷發尾,回道:“大抵能猜出來。”
阿音疑竇地望著她,眨眼,睫毛扇在阿羅的下巴上,癢酥酥的。
阿羅的下巴一收,仿佛是輕輕將喉頭咽下,嗓音柔得循循善誘:“咱們這裡頭,能在時辰上作功夫的,唯有阿九。”
自宋十九回來,她還未好生梳理過對她的態度,如今這一聲不是“十九”,亦不是“燭九陰”,而是斟酌再三不遠不近的“阿九”。
“阿九回歸那日,燈盞俱滅,晝夜無光,時辰恭迎其主,自有波動。”
橫公魚能感受到波動,旁的未必不能。
“機緣巧合下,擾亂的時光道,不經意將春萍帶了回來,並且,帶至了鍾山之神身邊。”
是以春萍總本能地靠近宋十九,是以她見著生人便暈眩起燒,她原本不屬於這裡,不過是被強留下,唯有宋十九能保有她的精氣,亦自然需避忌同他人的交集。
“那麽……”阿音將下唇咬住。
阿羅輕聲問:“春之秋菊,冬之夏荷,不合時令之花,能開多久呢?”
阿音心底一顫。
同樣一顫的還有書桌前的李十一收揀字畫的手,她的耳廓略微翕動,將一牆之隔的話語悉數納入神識裡,阿羅在說給阿音聽,同樣也是說給李十一聽。
她的手撚著眼前宣紙的一角,抿唇望著上頭的字。
正中央的“萍水相逢”四字並不陌生,陌生的在下頭,有一排歪歪扭扭,蚯蚓似的筆畫,將這四個字描摹了下來。
筆跡深淺不一,起頭頓點也毫不講究,連一旁不當心沾染的墨點子也昭示著寫字人的生疏,李十一望著那四個散了骨架的字,隱約瞧見一位小姑娘趁她不在偷溜進書房,虔誠得大氣不敢出,一筆一劃地照葫蘆畫瓢。
李十一提起筆,想了想又放下。
其實那日她的話並未說完。
“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李十一露出一個不大成功的笑容,歎口氣,果真是——他鄉之客。
門被推開,宋十九走了進來,皮草領子掃著凍芙蓉似的臉,羊皮手套一摘,拍了拍上頭的寒氣。她見著李十一,挽唇一笑,將手裡的信封擱到桌上,低頭抽出一疊卡片大小的紙,那紙覆著膠面,攝魂似的拓著熟悉的剪影。
她將幾張相片擺到桌面,攤開給李十一瞧:“上回領著春萍去照相館影的相,今兒洗出來了,你瞧瞧,好看不好看?”
李十一掃一眼,照片裡春萍局促地坐著,眼裡略顯驚慌,嘴角卻翹得高高的,將兩頰牽動得十分喜慶,一手攥著紅襖子,一手拉著一旁的宋十九。
宋十九放松地跨坐在木椅扶手上,笑得春風拂面,意氣動人。
李十一的眼簾緩慢地開閉,食指指腹自照片上宋十九的肩膀處撫摸下來,停到她與春萍交握的手上。
她的神情不同以往,宋十九敏銳地斂了三分笑,將眼神落在李十一的指端,又兜兜轉轉地勾上來,仍舊是彎著眼角,說:“我總在想,為何她待我比旁人親近三分,我亦對她一見如故,今日方知有這樣的緣分。”
慨歎的語氣不大明顯,聽起來似一個試探。
李十一直起肩膀,將她的手握住,在掌心兒裡攥了攥,一會子才應道:“十九。”
宋十九的眸光凝住,定定看著她。
西洋時鍾咯噠咯噠,劃船似地前進,將水面的波濤越攪越大。
李十一聽著井然有序的秒針,將五指同宋十九的交纏,二人的掌根貼合著立起來,她的眼神也進退兩難地立了起來。
她對宋十九平淡而溫柔地說:“將她送回去罷。”
作者有話說:
《滕王閣序》: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