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被劉談說的熱血沸騰,就連李康成都恨不得也跟著一起出征,去將那些被烏桓奴役的人解救出來。
三位年輕的將領上了船之後劉談就果斷離開了港口回到了薊城,他能做的已經都做了,接下來能做的也就是提供更好的後勤。
想到這裡,劉談吩咐竇思博︰“前期糧草準備的差不多,之前一些藥材什麼的也都跟著大軍走了,但那些草藥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酒精,這個十分缺乏,從現在開始,大量的買酒,哪怕葡萄酒也要,然後去多建幾座蒸餾作坊,之後會有工人過來的。”
竇思博沒想到劉談還在惦記著這件事情,按照以往的習慣,那些草藥基本上就是整個大軍消耗的了。
畢竟是打仗,冷兵器時代,大部分士兵在戰場上就丟了性命,丟胳膊少腿的就算被帶回來也是聽天由命,至於輕傷……其實也是看運氣,畢竟一個不小心也是會死人的。
反正從頭到尾說明白一點就是看運氣,運氣好就能活下來,運氣不好就等著下輩子吧。
然而劉談的想法則是輕傷的話,只要消毒做得好,基本上是能夠救回來的,重傷……如果是瘡口大,縫合技術如今也算是普及,也能救回來,至於斷胳膊斷腿……這個他就沒辦法了。
畢竟他對理科或許還知道一些,弄出來的都是比較一般的東西,不太涉及到過多的專業知識,或者說涉及到專業知識的都用這個時代的專業知識彌補了,那些知識可能落後一些,但總算也勉強能用。
但醫學這種專業性十分強的東西就不行了,他是真的懂得不多。
既然懂得不多,那就只能盡量在他知道的地方發揮到極致。
竇思博聽命而去,他雖然不特別在乎那些士兵的性命,但他聽話,按照劉談的吩咐建立起了許多作坊,同時大量收購酒。
說實話,這個時代對酒其實是有禁令的,當然這個禁令隻存在於平民百姓之間,貴族夜夜笙歌,酒肉不斷都沒人管。
所以劉談的目標就是那些不被管束的人,他首先做的就是從他爹的嘴裡搶酒。
一封信寫完之後,劉談想到了當初剛穿過來的時候,面對劉徹幾乎是有求必應,劉徹說東他不敢往西,而現在他都已經敢跟劉徹搶酒了。
接近十年的時間,他的變化竟然有了這麼大。
劉談一邊感慨一邊安安心心地將信給發了出去。
反正他爹的酒窖裡有很多酒,倒是他自己,本來就不喜歡喝酒,所以酒窖裡一般都留著幾壇陳酒用來招待別人用。
只是能讓他招待的人也就那麼一兩個,基本上都是劉徹過來才能享用,劉談也就不打算動自己的庫存。
劉徹在接到劉談的信的時候,哭笑不得的對劉據說道︰“這小混蛋竟然把主意都打到朕的身上了,他總算是讓大軍出征了。”
劉徹也算是松了口氣,他實在擔心再這樣下去,他兒子那點錢到底能不能支撐大軍在那邊吃喝拉撒的消耗?
他無數次想要寫信讓劉談趕緊讓李息出征,早打完早算,又擔心會讓兒子誤會自己對他不滿,從而產生壓力,於是就一直忍到了現在。
劉據立刻說道︰“阿弟要酒,兒臣那裡有不少,回頭都給他送去。”
有了玉礦之後的劉據也算不上特別富裕,只能說比以前松快了一些,只不過太子殿下手上流動的錢財雖然不多,但別的資產倒是有不少,比如說酒……逢年過節總有人給他送很多酒過來。
他之前曾在博望苑養了許多名士,那些酒也都是賜給了這些人。
後來通過劉談,他漸漸明白了一些道理,知道了想要在朝堂上有所影響需要的是他做好身為太子的職責,同時不要跟他爹對著乾,至於那些名士……一個個都喜歡高談闊論,卻不懂得禍從口出,說不定將來也會連累他。
於是劉據慢慢地將這些人都遣散了,當然他也沒有得罪那些人,只是一點點疏遠,這些人想走就送錢財讓他們離去,同時也不再招人,對於這些人也沒有了什麼優待。
那些酒自然也不賜下去,就存了很多,正好這次把一些年份不多的都給他弟弟送過去。
劉徹看了一眼劉據,有些糟心。
他曾經十分擔心劉據會介意劉談的身世,會對劉談不好,所以一直致力於讓兩個兒子相親相愛,哪怕劉談在北境國不常回來,他也放任劉談給他寫信的同時也給劉據寫信。
然而現在看起來……好像有點過頭了。
劉徹冷著臉說道︰“他這樣高價收酒容易讓更多的人去收糧食釀酒,然後讓更多百姓沒有糧食吃,是病急亂投醫,必須遏製!”
劉據想了想也是這個道理,便說道︰“阿弟應該會有這方面的顧忌吧?好像也沒消息說他用多高的價格收購糧食?”
劉徹本來想說劉談手裡不怎麼缺錢,所以可能會價格很高。
然後繡衣使者那邊傳來消息,北境王給許多諸侯王都去了信,表示若是讓他知道有人大肆購買糧食釀酒賣給他,就等著倒霉吧。
劉談這樣的舉動放到別人身上就是戳肺管子,生怕皇帝不忌憚。
但放到了他的身上,劉徹就一點也不在意,甚至還有些無奈地抱怨︰“他現在威脅人到最後還不是要朕來動手!”
劉談仗著的不就是皇帝和太子寵著他,他若不高興,完全可以讓皇帝和太子收拾對方嘛?要不然他也是個諸侯王,還可能跟人家距離很遠,別人為什麼要在意他?
劉據也沒覺得有什麼問題,現在說起來就是北境王兵權在握,可是劉談從一開始就沒有接觸過那些兵馬,全都是李息在打理。
李息這個人,說他對劉談有感情是真的,畢竟養了那麼多年,怎麼可能沒感情?
但是李息對劉徹的忠心也毋庸置疑,大軍在他手上,就算劉談拿著刀架在他脖子上逼著他反,估計他都不會反。
唯一可以算的上是劉談操控的就是他的精銳團和分給李不厭那三個小家夥的兵馬,劉談的精銳團被他留在了燕國去守衛王宮了,李不厭他們手上的人也掀不起風浪。
所以對於劉談變著花樣的搞後勤,還十分不講理的威脅其他諸侯王的行為,劉徹跟劉據基本上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劉據直接派人送去了許多酒。
劉談是先收到了他們的信,算了算他爹和他哥哥的酒窖之後,就讓人將燕王宮的酒窖先收拾了出來。
前任燕王劉旦好酒好美人,所以燕王宮的酒窖甚至比未央宮都要大一些,而在這方面,因為沒什麼規定,所以他並不會因為這種事情被罰。
劉談估摸著皇帝跟太子兩個人的酒或許能佔據這個酒窖三分之二的位置,然而等酒來了之後,劉談就傻了,他發現自己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平日裡不怎麼跟家裡要東西,甚至經常往長安送一些新鮮的吃的玩的。
這就導致他一旦要東西,大家都恨不得能塞給他多少塞多少。
皇帝和太子的酒窖的確裝不滿燕王宮的酒窖,但是他還有其他親朋好友啊,尤其是李息的夫人,丈夫兒子都在這裡,她恨不得劉談趕快用個仙術將烏桓人都滅了算了,所以無論劉談要什麼她都十分支持。
還有兩位長公主和其他人,這些人哪怕只是把自家的酒窖搬出一半來都不少了。
劉談再一次發現燕王宮的酒窖……可能不夠用。
當然好消息就是大軍是絕對不會缺酒精了,只要作坊的製造效率能夠跟得上。
大軍征戰在外,無論是李息還是李不厭他們都會經常用飛鴿傳書送信,反正他們走的事後帶走了很多鴿子,實在不夠就讓人再帶一籠過去。
劉談每天接收大軍的消息,計算著他們的時間,算一算,也該差不多兩軍相交了。
實際上,李息跟烏桓人對陣比劉談想的還要早一些。
李息這個人平日裡十分穩重,跟著衛青出征的時候也是穩扎穩打,但是劉談給他提供的那些裝備讓他十分手癢,很想試試威力。
尤其是火藥桶,無論其他人怎麼跟他說火藥桶的威力很大,他都無法想象。
畢竟在火藥桶之前,沒有任何一個跟這東西相似的武器出現。
烏桓雖然沒什麼準備,但他們每到冬天都會從城牆上往下潑水,讓整合城牆都變成冰牆,是一種很好的禦敵手段。
此時雖然大漢已經進去了春季,但烏桓這裡天氣還很冷,城牆上的冰尚未完全融化,所以面對突然打來的大漢軍團,烏桓人十分鎮定,直接全部龜縮回城裡,準備依靠城牆上的弓弩手進行遠程打擊。
李息想到臨走之前劉談曾經對他說過,遇事不決就上火藥桶,別省著,這玩意長途運輸有危險,尤其是天氣熱的時候,便果斷說道︰“準備投擲火藥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