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在漢朝搞基建[穿書]》第563章 [一更]563
劉談搖頭︰“這件事情不小,不是兒臣一個人就能說的出的。”

 開玩笑,就算他能說出也不能說啊,這一個決定影響著許多人,那些人對科舉或許不那麼關注,但是對蔭職絕對特別關注,一旦有人不滿那就等著扯皮吧。

 不過他這個理由找的不錯,所以劉徹倒也不覺得他沒說實話,只是點點頭又問道︰“所以你的意思是在科舉之前要先規定好蔭職?”

 劉談點頭︰“對,這都是初入官場的門檻,至於後面,那自然就是各憑本事,但是為了讓貴族不覺得自己的地盤被寒門霸佔,所以必須給他們安撫,讓他們知道他們的孩子起點是比科舉那些人要高的。”

 當然這也就是初期需要,後期只要家裡孩子爭氣,並且發現科舉更能體現出才華,那麼這些達官貴族會立刻選擇讓孩子去參加科舉,科舉雖然給寒門子弟一個機會,但從根本上講大部分寒門子弟還是拚不過貴族子弟的。

 這也沒辦法,不可能因為這個就不上科舉,有科舉寒門子弟好歹還有一個出路,若是沒有科舉他們就只能等著什麼時候朝廷缺人了,像是當初劉徹征闢人才一樣,才能有機會,可這個機會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劉徹聽後若有所思,乾脆一拍案幾說道︰“你寫一封奏疏上來。”

 劉談頓時倒抽一口氣,他仿佛聽到了當年老板對他說︰你寫一篇論文上來。

 真的,這個口氣是一模一樣的。

 唯一的好處就是劉徹大概不會去查重。

 劉徹看著劉談一臉震驚的表情忍不住笑道︰“怎麼?不願意?”

 劉談苦笑著說道︰“倒也不是不願意,只是這東西要寫出來只怕要很久,畢竟涉及到的東西太多了,哪裡有用說的來得快。”

 劉徹一臉高深莫測︰“看來你早就想過啊。”

 劉談搖頭︰“想到是沒想過,但是北境國有經驗嘛,總要未雨綢繆,將北境國的困難擴大一下基本上就是長安的困難了嘛。”

 劉徹想了想似乎也是這個道理,而且他想的更多一點,讓劉談寫的話,在寫的時候他能夠經過充分的思考,很多話或許就不會說出來,所有的表達都會趨向於保守,但如果是現場說的話,他反而會說的更大膽一些。

 想到這裡,劉徹乾脆說道︰“你跟朕來宣室。”

 這麼大的事情在歲羽殿商議不像那麼回事,劉談一聽立刻臉色一垮。

 劉徹看到他這個表情就想捏他的臉,宣室那是什麼地方?大漢許多重要決策都是從那裡做出來的,大家都以為小朝會才是大漢高層最精銳那批人的決策會議,實際上並不完全是,很多時候那些重要決策都是劉徹喊三公過去商議,然後才決定下來。

 多少大臣夢想著能夠去宣室奏對,可能夠踏進宣室的也沒幾個,甚至就連皇子也只有太子能夠進去,別的皇子……哦,劉徹的兒子成分比較特殊,一般都是大一些就去了封地歸藩,當然也沒資格進入宣室。

 但這樣更能體現出宣室的重要。

 陳阿嬌剛剛還對他們說的所謂的科舉比較有興趣,只是聽著聽著頭都痛了,她對這些有了解,但是不夠多。

 或許很多人都覺得大漢不禁止皇后過問政治,陳阿嬌為什麼不學?

 實際上歷史上有政治抱負的女人要麼是自己有強烈的目的,要麼就是後天被逼迫成這樣,大部分皇后基本上都不會過多干涉政治。

 尤其是像丈夫是劉徹這種人,伸手伸多了就容易出事情。

 陳阿嬌想做太后沒錯,但她也只有在極其偶然的情況下才會關注一下,反正她丈夫兒子都厲害,何必自己費神?

 於是陳阿嬌直接滿意地帶著畫走了,一邊走一邊思考要掛在什麼地方好看。

 而劉徹自然是拎著劉談就去了宣室。

 劉談無奈,只能跑去蹭他爹一頓晚膳。

 當然晚膳還要乾完活才給吃。

 到了宣室之後,劉徹還沒著急讓劉談開講,而是派人去喊來了兩個人——丞相桑弘羊、禦史大夫王卿。

 這兩位一過來看到劉談的時候都愣了一下,說實話,如果不是現在看到劉談,他們甚至都快忘了北境王還在長安呢。

 按照道理來說,現在朝中絕大部分人都是太子一黨——其他皇子黨的都被 嚓的差不多了,唯有北境王他是直接把支持自己的人全帶走,長安一個都沒剩下。

 在這種情況下,北境王在長安停留時間過長,從太子到下面的人都不會願意。

 就算不是太子一黨也不會高興,因為北境王停留在長安時間越長,太子的地位就越不穩固。

 就算不是鐵桿太子黨也不希望儲君沒事兒就換人啊,他們這些人現在能留存下來都是跟劉據關系還不錯的,換一個儲君還要重新相處,更甚至說不定還相處不好。

 所以一般除了野心太大的,基本上都不會喜歡亂換太子。

 結果他們竟然忽略了北境王的存在。

 仔細想一想大概因為北境王從再次回到長安之後就深居簡出,哪怕不是深居簡出也一頭扎進了研究胭脂水粉的領域裡,什麼政事武事都不管,在他最能奪權的時候他退了回去,讓所有人都安心了不少。

 劉徹讓桑弘羊和王卿坐下之後說道︰“之前朕曾提過科舉之事,如今看來時機也算成熟,今日就來商議一下吧。”

 桑弘羊和王卿的目光立刻轉向劉談,他們總算是知道為什麼北境王會在這裡l-——科舉這東西不就是北境王先搞出來的嗎?

 其中桑弘羊的眼神中透露著些許絕望︰殿下,您不是去玩胭脂水粉了嗎?怎麼又給我們增加工作?

 之前劉談所說的建立海上絲綢之路這件事情他們還在忙呢,一條航線的開通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首先……船要夠多。

 當初劉談出海造船能那麼快是因為交趾國基本上是有求必應,再加上交趾國用船很多,材料都比較齊全,外加很多小船是直接征用了交趾國的船,否則除非劉談真的會仙術,也不可能在一個月之內就組建出一隻船隊。

 而如今大漢的船隊要整個更新換代,尤其是主船,再加上現在造船不如當初劉談舍得砸錢,讓許□□班沒日沒夜地乾,這個進度自然是不那麼快。

 更何況在船隊出航之前,他們還需要了解一下交趾國以西那些國家的具體情況。

 這些事情都很繁瑣很重要,再加上大漢的官員也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這些事情上來,還趕上了秋收,哪怕是徭役也得讓百姓回去收糧食啊。

 所以到現在進展有些緩慢,已經讓桑弘羊有些頭禿,結果一轉頭……劉談又搞出了科舉?

 劉談無辜地看著桑弘羊,這也不是他想的好吧?

 在他的想法裡,至少北境國要經過三四輪的科舉,才能找到最適合這個時代的規則,然後再運用到長安。

 只是劉徹好像沒這麼有耐心,畢竟三年一次科舉,三四輪下來就是十來年。

 劉徹哪怕天天都在尋仙,希望能夠活得時間更長一些,但實際上他算著自己的父輩年歲就覺得十年之後自己可能就差不多了,所以必須在他還在位的時候將科舉這件事情給搞定。

 哪怕不搞定也要弄出雛形,來那麼兩輪,為以後奠基。

 作為一個極其有遠見的帝王,他是能看出科舉的好處的,否則當初也不會興致勃勃的幫劉談選人,甚至還主持了殿試。

 也正是因為那次殿試讓劉徹更明白,這樣出來的人都是帝王親自選出,天然更傾向於帝王。

 不過,劉徹沒想過的大概就是只有極其強勢有作為的帝王才能讓天下歸心,否則換一個軟弱一些的,那就是給朝臣結黨營私的機會。

 劉徹當然想不到,畢竟高智商也猜不到智商低的人會做出多麼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劉徹有這個想法,其他人自然不敢拖後腿,或者說就算有別的想法也只能委婉著來,當面反對這種事情目前只有兩種人敢,確切說是一種人和一個人敢,一種人是不怕死的那種,如今大部分已經墳頭草好幾米高了,另外一個就是眼前這位北境王。

 現在連北境王都沒提出反對,那麼他們暫時也不會主動說反對意見,只能等北境王將具體事宜說完之後再一點點商議,他們不可能上來就反對,不過可以挑一些不太合適的點說出來,然後拖延一下。

 一項新政無論什麼時候都需要再三討論,再三推斷才能上,不可能想要就上了。

 哪怕在北境國試行過,也不是說在整個大漢都能推行,北境國才多大,大漢多大?

 而且北境國也在行科舉,到時候北境國的科舉要不要並行?並行的話北境國的人是參加自己的科舉還是參加大漢科舉?

 這一系列都是問題,桑弘羊跟王卿對視了一眼,已經做好了準備跟北境王殿下唇槍舌戰。

 政治就是這樣,當初在面對劉屈犛的時候,他們都站在一條戰線上,但如今卻又隱隱站在不同的陣營。

 不過他們知道,劉徹就喜歡這樣的臣子,如果一個個都抱團太厲害的話,他反而不開心。

 可問題是,劉談能讓他們找出毛病來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