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卻跟一張紙一樣直挺挺的立著!
小天師蹲在那裡看了半天,小旗子紋絲不動,不禁松了口氣:“可以了,大家進來吧。”
眾人這才邁下台階,進了廣場,不過這次前頭的就不是獨孤浩炎了,是劉威教授和他的四個學生。
不愧是搞考古的,連掃地的掃把都自帶,就是很小巧,他們從台階下開始掃,掃掉了起碼半掌厚的灰塵,露出了下面的石板。
這個廣場,鋪墊用的是青石板!
眾人不禁看向了小天師插旗的地方……哦,插在了青石板的縫隙間。
怪不得能插進去呢,這要是青石板,估計就不行了。
可是回頭一想,當時滿地都是灰塵,半掌那麽厚,小天師怎麽找到的青石板縫隙??
這在眾人心中成了一個不解之謎。
清理完了這個廣場,還清理出一些二戰時期的日軍用品,水壺、飯盒、彈殼和一些未用完的子彈,以及一匣子的各種溜門撬鎖用的東西,好幾個破爛彎曲了的兵工鏟。
南宮烈跟獨孤浩炎嘀咕:“我總覺得好像不對勁兒呢?”
“我也是。”獨孤浩炎也覺得別扭:“好像忘了什麽東西?”
小天師正在看劉威教授他們考古。
這可是第一發現現場,他們考古的工作細致而入微,等清理完了這個廣場,大家支起了冷光探照燈,瞬間,這個廣場明亮如晝。
也照的墓門那裡清晰可見。
劉威教授立刻帶著他的五個學生,支起了儀器,第一時間開始拍照,然後開始用小刷子掃石碑。
石碑全都用契丹問書寫,劉威教授一邊刷一邊激動的讓人記錄那些契丹文字,這可都是瑰寶!
小天師也蹲在那裡看。
“你認識嗎? “獨孤浩炎湊到他跟前,跟他一起看。
“你就認識了? “小天師反問他。
“不認識。”獨孤浩炎搖頭。
“那你過來幹什麽?”小天師好奇。
“看熱鬧嘛! “獨孤浩炎道:“反正兩個石碑,還這麽高,他們五個人,兩個用小刷子刷石碑,一個記錄,另一個在擺弄儀器,還有一個老師在拿放大鏡一個字一個字的摳,怪有意思的。”
考古現場一般是不讓人進去的,獨孤浩炎也是對這個好奇了,上次他們去的時候,那古墓已經清理完畢,他們進去什麽都沒有了,可是這次不同,這次是第一現場啊!
他們進來的時候,很有可能保持的是原汁原味的古墓。
當然,有一半的可能,是裡頭已經一地狼藉,被侵略者給破壞了。
不過現在看起來,應該是保存的挺好,起碼現在看起來,他們所見的都還沒有遭到破壞。
“我能看懂。”小天師搖頭晃腦:“比你強。”
“是嗎? “獨孤浩炎對小天師驚訝了 : ”這你都能看懂?“
“你真的能看懂? “比獨孤浩炎的驚訝,更激動的是劉威教授:“這可是契丹文字”我知道啊! “小天師道:“契丹文是遼代為記錄契丹語而參照漢字創製的文字。
是書寫契丹語的兩種文字,在契丹族建立的遼國有官方文字地位。大字和小字都有表意和表音的成分,小字的表音成分比大字多。大字和小字都沒有完全解讀出來,小字的研究比大字更加充分。”
第343章:墓門
小天師的解釋好專業!
獨孤浩炎算是聽明白了,而劉威教授更是雙眼放光:“契丹最早源於東胡部落系統,是華夏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契丹先民早在北魏時期就在遼河上遊一帶活動,隋唐時臣服於在漠北草原稱霸的突厥。唐朝末年,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逐漸統一契丹各部,在九零七年即位可汗,建立契丹國,一度使用雙國號。遼國建立不久,即先後創製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兩種文字。前者創製於遼太祖神冊五年。後者相傳為太祖弟耶律迭剌所創製,製字年代略晚於大字。主要用於碑刻、墓志、符牌,著諸部鄉裡之名以及寫詩譯書等項。金朝滅遼後,契丹文字繼續使用,而且在女真製字的過程中起過很大的作用。但是到了金章宗明昌二年‘詔罷契丹字’。從創製到廢止,前後共使用二、三百年,隨著哈剌契丹(亦稱黑契丹)建立的西遼滅亡,終於成為死文字。契丹文圖書全部湮滅,只有宋代王易的《燕北錄》和元末明初陶宗儀的《書史會要》裡收錄的幾個描畫的契丹字。”
“現有契丹文資料以石刻為主要內容,有數十件,總長達數萬字。其中契丹小字《郎君行記》是唯一一份契丹、漢雙語文獻,是解讀契丹文的關鍵。其它類型的契丹文資料大多比較短小。唯一的例外是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藏的契丹大字寫本,有一萬五千字。但是該寫本字跡比較潦草,目前釋讀出的內容很少。”
“是嗎? “小天師愣頭愣腦:“可是契丹文字起碼三四萬啊?”
“三四萬?在哪兒? “劉威教授很想抓住小天師問一問,但是他們中間隔著個獨孤浩炎,豈能讓他抓小天師?
於是劉威教授可憐巴巴的看著小天師,希望能得到那三四萬的契丹文字的線索。
“在哪兒我不能告訴您。”小天師老實巴交的說了大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