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場攝像機對焦到凌放臉上,也有記者在私下低聲議論,他眼睛都不眨一下,繼續說自己的。
凌放的直覺是:為了照顧看到采訪視頻時依然不完全了解項目的觀眾,他還是先說基本情況,否則國內觀眾一頭霧水,連為自己講道理都講不清楚,多吃虧。
他的直覺沒錯。在輿論發酵的第一時間采訪主辦國冠軍運動員,是這個不大不小的事件傳播效率最大化的關鍵時點。從科普和澄清的雙重意味上,這幾句話都很重要。
凌放平靜地敘述:“——但是,這一做法也並不是首創,標準台傳感器布設參照的是索契跳台,本屆世錦賽場地。”
“不錯的跳台,我也在那裡拿到了世錦賽冠軍。”他的聲音清冷而篤定。
作者有話要說:
第103章
凌放在客觀敘事, 但他的狀態,疊加上冷淡系的高顏值,自帶揮之不去的凜然氣場。
一片攝影機 “哢嚓哢嚓”的拍照聲都微微一頓, 隨後又更快地響起。
國家隊對於運動員、教練員都有采訪、公開發言、尤其在有外媒在場時的發言有過要求, 甚至冬奧前都組織過培訓課程, 總體思路當然是大氣友善包容那一種,最好是周到且話少。
他們的上一代運動員, 基本就是沿襲體制內人員那種作風, 恨不得說:“抱歉我不是我們單位負責答覆媒體的人員”模板……
不過,運動員畢竟是特殊的、公眾向的職業。
尤其這幾年, 年輕運動員們遵守“公關課程”的越來越少了, 大眾也喜聞樂見。以凌放的性格,更是有什麽說什麽。
傳感器的科學性和靈敏度一直在飛快地提高,世界各地新建、翻新的跳台都更新過、或者在計劃更新風速風向傳感系統。
就凌放近期和其他國家運動員交流的情況來看, 德國克林根塔爾翻新的兩座跳台、芬蘭國家隊新建的70米訓練台, 都是類似的傳感系統布設方案, 國際奧委會、國際雪聯的數次專家評審, 以及米蘭冬奧會來張家口“取經”的工程團隊,也都對淶源跳雪場地很讚賞。
“我認為, 在不影響實際滑行、跳躍、著陸等技術動作前提下, 對環境條件安全再重視也不為過。”
“安全不會影響發揮。目前世界紀錄是克努特去年奧斯陸大跳台的241.5米, 雪如意跳台的技術顧問裡有奧斯陸大跳台的副總工程師。現在不是30年前, 跳80米就好的時代, 那時候看風向標就跳。”
凌放本不算太關注建築工程方面的消息,這個事兒還是韓墨京閑聊時跟他提過。
他的語氣平緩, 但話鋒凌厲。
“……我們作為運動員, 最好還是盡快適應場地科技進步。”
記者席一片安靜。
台上坐在邊上的馬爾賽和幾名隊友, 仗著估計沒鏡頭拍自己,瘋狂點頭,就差鼓掌了。葉飛流和方唐頻繁對視,努力控制住不要咧開嘴笑出聲。
沉穩的王副教練張張嘴,但很難在凌放這邏輯嚴密貫通順暢的懟人中插話,也保持安靜。
只有凌放自己,語氣沒什麽變化,實事求是地繼續說完最後結尾:
“北京冬奧還有下一塊男子跳雪金牌會產生,衷心祝願那天的風能滿足大部分人的要求,”他最後對著鏡頭淺略而禮貌地點點頭——
“大台見。”
作為奧運冠軍,凌放的回應又在互聯網上掀起很高的討論度,一天之內連上兩個熱搜。
絕大多數網友當然是熱情義憤地維護自家辦賽方和運動員,不過,就像大部分熱門話題一樣,正因為正常人們的樸素情感都是維護自己家,所謂的反思派就更顯得出挑。
幾個求熱度的營銷號飛速入場,大V不點名地帶帶節奏:嗐,有些事情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愛國嘛,咱們就別太客觀了(狗頭.jpg)
後面就跟上了博眼球的“理中客”跟著鼓噪——“運動員又不是建跳台的他說這麽多幹嘛”“都奪冠了當然要維護了呵呵”的陰陽怪氣,還有“年輕人太鋒芒畢露不好”……“下面不是還有比賽嘛,萬一人家英國隊員贏了可怎麽辦,言多必失”之類的老成評論。
甚至還被某個大V炒冷飯蹭熱度:沈擒舟未婚生子,當媽的送兒子去這種“死亡項目”多麽狠心、不知道是不是有什麽家庭紛爭疑雲、他看起來好冷清惹可能有童年心理問題……
老套路,就要誰看誰生氣,才有流量。
反駁聲音很大,但頂多分散回兩句,很難面對盯著熱度糾纏撕咬上來的水軍。
和很多同類事件類似,當天深夜活人累了的時候,關於凌放的輿論和白天幾乎掉了個兒。
隔天早上。
FIS國際雪聯的官推帳號發了短視頻:“2022北京-張家口冬奧會跳雪場地簡介”,其中提到了傳感器系統布設的合理性,以及跳台場地軟硬件設備的未來發展方向。
國際雪聯跟中國冰雪體育界關系很好。一方面是出於對人口大國的鼓勵傾向,另一方面就要歸功於自80年代至今,中國的雪上運動員和教練員們始終在比較簡樸的條件下,堅持交流學習、鍛煉和參賽,雪上運動發展挺快,在FIS的裁判和技術官員中,也很早就有了中國人的身影。
央視官微帳號直接把這段視頻搬運到了微博。
官方態度很明顯,澄清力度不小。推特和ins上還有外國運動員幫助澄清,芬蘭隊、德國隊、法國隊都有男女跳雪運動員發聲,寫了“跳台滑雪場真的棒哦!訓練和比賽都很開心。”之類簡明積極的評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