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的部分已經過去,不能慌。
這一刻,杭峰身體裡的所有肌肉纖維都在運作,拉扯繃緊積蓄,在那極為短暫的時間門,尋找到平衡點。
又或者說,這是一個核心力量的全面展現。
如果選手能夠一步到位地完成動作,那最好不過。可要是在過程裡出現失誤,優秀的運動員靠核心力量也不是不能拯救。
杭峰就是在拯救自己有點偏斜的平衡感。
終於在極致地拉扯下,最後一刻成功找到了立足的點。
“嘭!”
巨大的滑雪單板與冰壁碰撞出聲響,在雪谷裡不斷地回蕩著。
這種碰撞的聲音並不正常,只看前面杭峰的落地都格外輕盈,落地只有“唰”的聲音,就知道其中的差距。
所以這一跳,杭峰還是有些問題的。
好在它到底是完成了。
或許有點勉強,或許有點難看,可是當他將向後抓板,且完成1620的周數,最後穩穩站在板上繼續往前滑的時候,哪怕裁判們能夠看出這個動作的問題,該給的完成分也要給。
完成分是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分數。
U型池的滿分是100分。
一共五次跳躍。
每一次的跳躍都會拿到最高20分的分數。
其中,完成分就佔了一半以上,至少10分。
隨後才是裁判根據實際情況,對難度進行的評分。
就比如第一跳杭峰完成的一周半,要是他敢安排在第四跳,裁判就敢隻給他10分的完成分,剩下的10分技巧分一點都不給。
所以一周半,就只能放在第一跳。
在技巧分佔據了5分的情況下,剩下的5分,裁判就會通過選手完成動作的高度,起落點,以及空中姿態的優美程度進行打分了。
說起來複雜。
但如果用杭峰這第四跳來做例子。
他拿到了10分的完成分,拿到了5分的難度分,裁判能夠扣掉的只有“勉強”部分的分數,只能在最後的5分裡扣。
而這五分,還要被高度、起落點和空中姿態分開。
所以杭峰的高度有問題嗎?
沒有!
杭峰的起落點有問題嗎?
沒有!
也就空中姿態。
前半部分都挺好,落地差了一點點而已。
那就扣個0.5分?
0.5分而已,杭峰拿得起。
他至少在比賽裡完成了這個動作。
而且他展示的是這個動作嗎?
不是!
是態度!
對裁判的尊敬,對賽場的尊敬!!
杭峰的選擇確實沒有錯。
簡太了解國際賽場那些老家夥們的想法了。
你不敢做和做了沒完成,就是不一樣。
這一次,在“X-games”上曾經出現的一幕,再一次地出現在了查利總裁判的身上。
查利總裁判笑了。
比起那三名華國裁判,查利總裁判應該是這裡,最了解杭峰的那一個人。
畢竟要考察一個人是否具備成為“種子”的潛力,他肯定會對那個人做出更深入的了解。
到目前為止,杭峰所有拿到他這裡的履歷,唯獨缺少的就是一個向後抓板的動作。
杭峰在資格賽第一場的第一跳,確實也做了向後抓板的動作,可要是以為那點兒展示就能取巧,讓他忽略杭峰的弱點,那就太小看他了。
能當總裁判的人,眼光何止毒辣。
當然,杭峰今天就算不做這個動作,選擇其他更擅長的動作,拿到的分也不會偏差。
可是他做了,態度就不一樣了,至少在查利總裁判的眼裡,他已經是一個在四周半趨於“小完美”的選手。
這種才是真正的好印象,之後會對杭峰在國際賽場上,造成極為深遠的影響。
查利總裁判回去述職的時候,也不會吝惜於告訴其他同事,杭峰的全面性。
所以很多U型池選手,在國際賽場上打拚了四五年,四周半的難度也沒少上,可是最後的分數都不算高,都是有原因的。
總是那些翻來覆去的動作,卻不給裁判看他們最希望看見的動作,還以為自己遮擋的足夠嚴實,當裁判老眼昏花嗎?
杭峰做了對的選擇。
當然在格局不夠的人眼裡,就不一樣了。
沒有進入決賽的選手也在看這場比賽,當場就評論道:“這一跳完成的很勉強,要被扣分了。”
繼而,說著這句話的人,就露出了幸災樂禍的表情。
就連來“一日遊”的奧利,也在看見了杭峰這一跳後,為他狠狠地捏了一把汗。
杭峰怎麽會在第四跳做這個動作呢?不是有其他更好的動作嗎?難道是教練安排失誤?還是杭峰真的失誤了?會不會影響後面的得分啊?
格局不夠的人,自然只看這一場比賽。
格局足夠的人,看見的卻是杭峰飛騰的未來。
“成了!”
在杭峰順利落地後,關注這場比賽的范總和孫烈同時松了一口氣,繼而臉上多了幾分笑意。
范總是單純覺得杭峰能夠在自己最差的地方,成功完成,以後在裁判的眼裡就是沒有弱點的選手,對他未來的比賽影響深遠。
孫烈卻是有種被觸動的感覺。
畢竟他在一個瓶頸上停留的太久了,久到開始自我質疑,在絕望中一點點退步,那種身處迷霧,左右都無人可以幫他一把的感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