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正這兩年去過不少福利院養老院,在心裡扒拉了一下手頭的資源,隨口說道:“城裡吧。城裡有醫院,方便一點。村裡可以開個助老的機構,組織人統一做飯做家務,簡單護理;要是失去自理能力,還得送到城裡。”
米家莊距離城裡不遠,但畢竟是山路,冬天下雪還是有一定的危險性。老年人多發的心血管疾病,又在冬天高發,還是距離醫院近一點更妥善。
米良繼想了想村裡的情況,問他:“誰出錢?”
米正想都沒想:“我出。村裡老年人多,其實有這方面需求的不少。”
別看村裡的很多老年人一個個精神還不錯,能夠下地乾活的都不少,不下地的也房前屋後忙東忙西,但很多精力不濟,也就是做個樣子。
而且老年人大多節省,兒孫孝敬的新衣服舍不得穿,給買的東西舍不得吃,舊東西更是舍不得扔。
這件事情要做,他出錢還不行,得聯合這些老人家的兒孫一起來。免得到時候扔不扔的一堆麻煩。
他搓搓手,嘿嘿笑著:“我把他們的老窩端了,把他們的‘寶貝’都扔了,再把房子整修一下。嘿,弄得他們連自己家都不認識。”
老年人住的房子別的不說,肯定得做一些適老化改造。
米良繼聽他說著,倒是不反對。
米正小時候雖然一直在他跟前長大的,但受到村裡人的關照也不少。現在他能賺錢了,適當做些回報也應該。
米良繼就說他:“你別自己一個人出錢,這麽弄下來不少錢呢。多拉一些人,別弄到最後自己出了錢還討不了好。”
“我知道的。”米正說著就拿起手機,然後就被米良繼按住了,“幹嘛?”
米良繼指指他的工作台:“幹嘛什麽幹嘛?乾活!”
“哦。”米正就認命繼續做紙扎,等到五點,還去菜場買菜,回去老洋樓給他大伯做晚飯,一起吃完之後,才回去村裡,家都沒回,直接去村長家,逮著村長一陣嘀咕。
村長老婆就把兩個人逮回屋裡:“什麽毛病,非得在外面喂蚊子?”
她覺得這一老一少說話是避著她的,說完就自己去老姐妹家串門了。
米正愣了愣,反應過來:“哎?沒說什麽秘密!”
村長把他拉回來:“來,你再跟我仔細說說養老院和助老服務的事情。”
米正就把自己在別的地方看到的資料說了說:“其實也不難,就是咱們村裡找個統一的地方,做菜啊,放工具啊。人員可以自願報名,也可以作兼職。護理方面,我這邊可以安排去省城做培訓。”
這些福利待遇,其實別的地方已經實施了很長一段時間,但顯然在短時間內,不會普及到他們具體的米家莊。
但他們米家莊的養老問題其實很迫切。
留在村裡經營果園的,怎麽也都是中老年了。
適合年輕人的工作崗位不多,要說高薪崗位更少。
像米四哥那樣的,無論是在京城還是在南城,起步工資就是幾十萬年薪。要是留在米家莊,他根本就找不到對口工作,也拿不到那麽高的待遇。
伴隨著年輕人的走出去,隨之而來的就是老年人的養老問題。
能夠拿到米四哥那種高薪的人畢竟是少數,哪怕是米四哥,他想要在京城買房,壓力也很大。
把老人接去工作的城市養老,會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老年人離開了熟悉的環境,要重新適應新生活,非常不容易。
就地養老的話,別說村裡了,就是玥城也沒有良好的養老條件。
“我打算在玥城弄一個好一點的養老院,就在中心醫院附近找個地方。”到時候失去自理能力,或者符合條件的老人家,可以直接從村裡接到城裡的養老院去。本村的,他這裡給點補助,子女再出一點,就差不多了。
村長說道:“也別太近。天天聽著救護車來來去去的聲音,別把老頭老太太沒病嚇出病來。上了歲數之後,見不得那些生離死別的。”
“也是。”他打開電子地圖看了看,中心醫院附近算是老城區了,想要在那附近弄塊地方,還得涉及拆遷。要是碰到釘子戶什麽的,他總不能讓他向哥幫忙強拆。他得找個有點距離,又不算有距離的地方。
村長對城裡的養老院沒什麽想法:“村裡小學還有地方,可以改。回頭我們開個會,把村裡的活動中心也改一下,順便再改一個托兒所。”山村適合建房的地方本來就不多,重新建房只能往遠了建,不適合做養老助老服務,現成的空置的地點,最合適的就是以前的村小。
村小其實歷史挺長的,最早是米家的私塾,專供米家子弟學習。
後來經過了一代代的翻修,到現在已經變成了兩棟兩層小樓,中間圍著個操場。
原先一棟樓是教室,一棟樓是教室學生宿舍。
米正記事起,村小就已經關了,當過一段時間的農村合作社;不過村長和米良繼小時候那會兒,米家小學還是附近數得上的小學,附近村裡的孩子都會來這兒上學。
村長提起村小,就忍不住憶往昔,語氣非常感慨:“那時候哪有什麽馬路,家裡有輛驢車就頂頂好了。附近的學生來咱們村上學,還得托關系,說是咱們村誰誰家的親戚,再找校長同意了才行。來上學,只能走山路。小孩子走不快,每天一早上天還黑著,就要出門,遠的要翻好幾個山頭。後來把老師宿舍翻蓋了,才能有孩子可以住宿的地方。現在宿舍樓改成了農家樂,再把教學樓改一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