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點了點頭,看向屋中的其他人。
表姨第一個開口:“雖然村裡最喜歡論資排輩,但現在都是末世了,論資排輩早就落後一百年了,肯定是誰有能耐誰上了。反正我同意村長的說法,我願意聽他們兩個人的話。”
楊根波連忙跟著說:“我也願意!”
“我也願意。”
“俺也是。”
“……”
經過這段時間的接觸,他們早就對這兩個會開直升機、會殺喪屍的年輕人心服口服了。
能力才是王道,其他都虛的。
“既然這樣,那就這麽定了。”村長摸摸胡子,用力拍桌子做了決定,“從今天開始,咱們農村安全區的建設和發展,就靠小楊、小封以及國家安全區的同志們了,其他人就跟著指揮做事,誰都別有怨言。”
“沒怨言沒怨言。”
“能吃飯了嗎?”
“是啊,忙一天了,該吃飯了吧?”
村長沒好氣地笑:“就知道吃。”
“開飯吧。”楊父放聲大笑,“大家願意讓欽欽和小封來管村子,不就為了日後能不被喪屍吃,順便還能自己吃飽飯?”
村長拍板。
“行,開飯。”
*
作者有話要說:
第115章 收割蔬菜
盡管楊奕欽和封霖成了村民的代表, 可每天的工作和之前沒有變化。
第一道防線建成之後,村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檢查和加固鐵網,在鐵網外面鋪設一層尖銳鐵器。又每隔一段距離, 就在鐵網上開一道小門,方便日後播種、照料和收割田地裡的莊稼, 否則每次都要繞一大圈才行。
除了檢查各個圍護網的安全,兩人每隔幾天就會去一趟安全區,跟石英茗等人交流村子裡的最新進展。
石英茗建議他們建立自己的臨時醫院, 免得有村民不慎生病, 手裡有藥也不知道該怎麽吃。
臨時醫院的地點好找, 村裡原本就有退休醫生開的小門診,位置在村子的正中間, 但醫生已經不幸喪屍化,幸存者中再沒有專業的醫生坐鎮, 於是楊母和楊奕欽的表姐就成了門診的臨時坐鎮“醫生”。
選擇表姐,是因為對方原本就是醫院的護士,丈夫是同一家醫院的主刀醫生;選擇楊母, 是因為她繼承了父親的行醫筆記, 符合成為一個赤腳醫生的條件。
幾十年前的郝和縣可謂窮困潦倒, 無論是交通條件還是醫療條件都十分惡劣,楊奕欽的外公曾經是附近幾個村子唯一的赤腳醫生。外公中醫和西醫都懂, 總是用最簡單、最便宜的藥解決村民的病痛,平時十裡八鄉的村民生了病, 都會來找他看病,深受大家愛戴。
楊母自小耳濡目染, 又被父親教養了幾年, 能夠治愈一些小病。
而村子裡的中老年人都會止血和包扎, 張伯和楊父等人還會接骨正骨,足以應對大部分村民的病症。
這就夠了。
因為如果人真的生了大病,就是去到石英茗的安全區,恐怕也難得到有效的救治。
又忙了一周之後,楊家菜園裡種的蒜苗終於熟了一茬。
楊奕欽和封霖晚飯前的必要活動,就是去菜園子照看裡面的蔬菜,查看蔬菜的生長情況。
條件有限,他們只能弄出簡易的蔬菜大棚,靠太陽光照在傾斜的透明厚重塑料布上,來勉強維持大棚內的溫度,和真正意義上的溫室大棚相去甚遠。
他們給菜地燒水、施肥料時小心翼翼,終於迎來了第一波豐收的喜悅。
蒜苗屬於抗寒抗凍的植物,但處於寒冷季節生長速度也會隨之減緩。采收時不能連根拔起,只要保證陽光充足和施肥澆水適宜,割了之後還會重新長。一般環境適宜、生長穩定的蒜苗,可以在二十到二十五天的時候收頭刀,再隔十五到二十天收第二刀。
但他們顯然沒有最好的生長環境。
菜園裡的蒜苗早在還沒下雪的時候就已經種下了,穩定後足足長了兩月余,才堪堪長到了可以食用的地步。
確定蒜苗可以收獲的時候,楊奕欽喜不自勝——他們終於有新鮮蔬菜可以吃了。
雖然家裡的地窖儲藏了一批秋收的蔬菜,但為了便於保存防止腐爛,大部分都陸續做成乾菜和醃鹹菜了,用來炒菜的蔬菜也多被醃製過,沒有新鮮蔬菜的清甜。
楊奕欽和封霖奉母之令,拿著鐮刀收菜地的蒜苗。
封霖揮慣了斧頭,偶爾也會用鐮刀收割喪屍的頭顱,但他從來沒有用鐮刀收割過蔬菜。因此,他揮動鐮刀的姿勢格外僵硬,鐮刀的刀刃朝向蒜苗的根部,來來回回調整了無數次方向,都沒下去手。
楊奕欽被逗樂了:“快、狠、準,放心大膽地割就完事兒。”
說完,他就示范地割下了自己眼前的一茬蒜苗。
封霖鄭重點頭。
“好。”
隨後,就緩慢地、慎重地割下了一把青色蒜苗,鐮刀切斷蒜苗的根部。割完之後,他反手攤開了手中的植物,認真觀賞了片刻。
“不用這麽小心,別傷到根部就行。”楊奕欽打趣道,“分得清蒜苗和大蔥嗎?”
封霖抿唇:“以前不能。”
楊奕欽輕笑:“我以前也不能,還有韭菜、麥苗之類的植物,我外公喜歡植物,包括蔬菜和藥材在內的所有植物,專門挑時間讓我好好認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