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如嶽臨淵_姬末【完結】》第129頁
  他苦讀聖賢書多年,入朝為官雖心術不正,但自幼接受正直清廉的父親教誨,總歸還是愛國之人,對大蘅國有著深切的歸屬感與尊嚴感。然而這一切,卻突然被推翻,得知自己有一半血統來源於異族之人,這讓他十分悲憤,也對自己的父親生了怨念。

  找上他的韃靼人乃是他生母的弟弟,生母當初被帶回韃靼後不久便自盡而亡,而找上他則是為了說服他做他們韃靼族的間諜。只是他又如何能答應?於是他那血緣上的外舅便威脅他,若他不答應便將他有一半異族血統之事捅出去,看他之後還如何在朝為官。不得已之下,他唯有屈服。

  可他也不是輕易就認命受人擺布之人,故而在扳倒了皇甫氏成功攀附上太子黨後,他發現楚嶽磊有意推動邊疆之戰,再三思量之下,他主動向楚嶽磊投誠,表達了自己願意改變立場追隨楚嶽磊成為主戰派。他的立場改變在當時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本就是長袖善舞之人,自成為太子黨後很快就多了不少願意追隨他的官員,再加上他能言巧辯,前後為楚嶽磊說服了好幾名保持中立的大臣加入主戰派,因此當楚嶽峙請旨出征時,以楚嶽磊為首的主戰派中,有不少大臣與官員都是由他拉攏,這才能在那一個月的朝堂之爭中佔據優勢。

  他是大蘅國人,寒窗苦讀多年入朝為官,好不容易才爬到自己想要的位置,如何能因為區區韃靼族人而失去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主戰或反戰本是原則問題,然而在關系到切身利益之際,他便是將原則拋棄又如何。

  在被脅迫通敵的那些年裡,他傳遞出去的消息一直都是半真半假,而在楚嶽峙帶兵出征前,他更是連發數封書信穩住外舅,言之鑿鑿地表示大蘅國絕不會主動發起戰事。他明白,只有楚嶽峙打贏邊疆之戰,他才能擺脫身世之苦,所以這麽多年來,他會在其他任何事情上貪,但絕不會在軍需糧餉上貪,不僅不會貪,更不允許他底下的人貪,一旦發現有任何官員試圖瞞著他對軍需糧餉出手,他都會立即加以嚴懲。

  在楚嶽峙最終打贏這漫長的邊疆之戰,築起邊境防線班師回朝時,他以為自己終於擺脫這威脅了,卻沒想到,外舅雖在戰事中死去,可那外舅之子卻還活著,不僅活著,還再次找上了他,而這次,不為讓他通敵賣國,隻為錢財。韃靼族被楚嶽峙殺得七零八落,再難成氣候,這種時候求財於韃靼人而言極為重要。而他有一半韃靼族血統的證據還被外舅之子拿在手上,他本想藉由交易換回證據,可那外舅之子也不傻,拿住證據才能換來源源不斷的財富,又怎肯輕易把證據還給他,加之戰前外舅便是讓他給騙了,如今外舅之子更是對他防備極重,他幾次使計都未能成功如願,這才冒險將手伸到國庫裡,盜取黃金熔煉,打算以此為餌讓那外舅之子親自帶著證據前來與他交易,屆時他自會仔細安排一舉奪回證據將其殺之。

  本是計劃詳盡,隻未曾想到外舅之子才剛來信告知已來到京城,自己便被抓拿至東廠,這盜取國庫黃金之事也隨之暴露。

  聽完石槐的自白,楚嶽峙面色不變,隻淡聲說道:“既然都到京城了,本王不再好生招待一番,也對不起石尚書所費苦心。”

  楚嶽峙對韃靼人的厭惡幾乎可說是扎根心中,邊疆的部落聯盟中,他殺得最多滅得最狠的便是韃靼族的部落。他回京這幾年,對邊疆的情況掌握全來自於駐守邊防的軍隊密報,他雖交出了兵權,但皇軍是他帶出來的,征戰數年並肩作戰的生死之情,無論是將還是兵都隻認他這個統帥將領,只聽他的命令而非認那枚兵符。

  當初沒有對韃靼族趕盡殺絕,一來是因他不想對老弱婦孺痛下殺手,二來更是為了要讓其他異族部落明了,只要俯首臣服於大蘅國不再抱有不該有的異心,大蘅國自會給他們一線生機,此乃寬猛相濟國之風范。

  然而對於膽敢私入大蘅國國境的韃靼人,楚嶽峙絕不會手下留情,待抓到這石槐的外舅之子,讓人把該交待的都吐乾淨後,自然也不會留活口。

  “安親王與司公公,不知此前留老臣一命的約定,可還算數?”石槐出身被揭,便再沒了之前的鎮靜,畢竟朝中大臣們都知道,這安親王是容不下韃靼人的,而今安親王還與這因韃靼使臣而蒙難的司公公關系匪淺,他只怕是供出再多的人都難以保住性命了。

  楚嶽峙不說話,甚至連看都未有再看石槐一眼,就在石槐以為自己此番難逃一死之際,司淵渟開口道:“自然作數,石尚書大可放心,現在還不到閻王爺來將石尚書帶走的時候。”

  石槐看向司淵渟,審訊室昏暗的燭火照得司淵渟豔厲妖媚的臉明暗不定,石槐與司淵渟那雙冷傲幽深的丹鳳眼四目相對,背上霎時卷起一股毛骨悚然的寒意。

  他想活,可如何活又到底能活多久,卻顯然已由不得他自己做主。

  第70章 下旨賜婚

  信鴿帶來傅行雲與衛雲霄的消息,而距離他們離京已經過去兩月有余。

  禮部、工部與戶部兩大案在合並後,便全程經由都察院監督查辦,最終判刑笞刑、杖刑與徒刑者連同案卷被送至大理寺覆核,流刑與死刑者由司淵渟呈遞案卷於楚嶽磊覆核。

  監察審案全過程的都察院都禦史,職專糾劾百司,職專糾劾百司,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構黨、作威福亂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貪冒壞官紀者,劾。凡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成憲、希進用者,劾。遇朝覲、考察,同吏部司賢否陟黜。大獄重囚會鞫於外朝,偕刑部、大理讞平之。其奉敕內地,拊循外地,各專其敕行事。

Top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