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次,司淵渟讓打先鋒的長槍手們用上了殺傷力更大的劍槍。
司淵渟將軍隊分為四部分,最前者為先鋒部隊正兵,也就是主要進攻部隊;兩翼則為奇兵,負責保護先鋒的側後方向,並在適當時機進攻敵軍的側翼。
於是當燕涼僅剩的八萬大軍準備發動最後的反擊時,燕涼統帥看到了,騎在馬背上一身銀甲的司淵渟,領著身後浩浩蕩蕩的大軍,出現在在他們所有燕涼將士的眼中,司淵渟拔出了長劍指向燕涼軍所在,在硝煙之下以充沛的內力發出了震耳號令——
“犯我大蘅國邊境者,必誅!”
滄淵軍與屯田軍還有部分本來就鎮守山海關的將士們隨之紛紛舉起手中的武器,發出了統一且震天撼地的呼聲:“犯我大蘅國邊境者,必誅!犯我大蘅國邊境者,必——誅——!”
一波又一波的聲浪,排山倒海般襲向了燕涼軍,與之一同襲向燕涼軍的,是司淵渟帶領下發起的反攻。
戰馬蹄聲與將士們的腳步聲重重地砸在了這片已然起戰多日的戰場上,而這一次,發動進攻的鼓聲與號角聲,是從山海關的城樓上傳出的。
“咚——!咚——!咚——!”
狂風呼嘯,大蘅國的大旗在風中揮舞,隆隆戰鼓聲震撼了戰場上每一個大蘅國戰士,他們發出了令所有燕涼軍都為之膽寒的呼聲,以最凶猛無畏之姿衝向了燕涼軍。
“犯我大蘅國邊境者,必誅!殺——!——!”
燕涼統帥這一生打過數場戰事,甚至曾經也與楚嶽峙兩軍對峙,那一次他也打得無比艱難,在楚嶽峙率領的滄淵軍可怕的包圍陣中九死一生,最後是在部下的拚死護衛下才勉強帶著僅剩的一千士兵逃離。
而這次,看著容貌俊美更勝楚嶽峙卻也比楚嶽峙更為可怕,如同最冷酷無情的殺神一般騎著戰馬統軍向他襲來的司淵渟,他知道,自己再無可能窺見生機。
銀甲再次沾染上猩血,地上揚起滾滾塵土,炮聲伴隨著大蘅國將士四起的喊殺聲;燕涼軍陣型潰散,慘烈無比的哭喊哀嚎再度響起,不久,丟盔卸甲的燕涼士兵滿身血汙,眼中充滿了戰敗的恐懼與對死亡的絕望。
隨著一聲怒喝,司淵渟將早已失去鬥志的燕涼統帥斬殺當場,讓所有大蘅國戰士都看到了這一戰徹底的勝利。
————
作者有話說:
大炮射程,參照明朝的紅夷大炮,和清朝進化後的紅夷大炮數據,此處設定為趙賓改良的大炮有效射程接近一千米,最遠射程為兩千米左右。
第99章 不義之財
過去,楚嶽峙的戰場在邊疆,司淵渟的戰場在朝堂;而現在,一切被重置,楚嶽峙的戰場變成了朝堂,而司淵渟則遠赴山海關邊境。
接到打勝仗的軍報已是六日後,楚嶽峙在看到打了勝仗時,心中多少松了口氣;三日後又有新的軍報送來,乃是司淵渟領兵追趕殘余燕涼將士到燕涼邊境的決策。
司淵渟在斬殺燕涼統帥後,沒有立即就對所有燕涼士兵趕盡殺絕,而是故意放出缺口,讓部分燕涼將士逃離,然後一路半追半放地追趕這些殘兵敗將到燕涼邊境,並且在那兒聲勢浩蕩地擊鼓鳴炮,將燕涼邊境的守將們都震懾得心驚膽戰後,才下令撤軍。
楚嶽峙對於曾在自己麾下的朱必力也相當了解,知道他向來是認為窮寇莫追的謹慎之人,但想來這次是被司淵渟接連打下的勝仗折服了,竟在軍報中對司淵渟這追擊之策也表現出十足的支持認可。
事實上,楚嶽峙在軍事策略上的啟蒙之師本來就是司淵渟,他從來也沒有懷疑過司淵渟的能力,之前不願意讓司淵渟去,更多是擔憂司淵渟的身體,也怕司淵渟仍未放下死志,若是自己不在身邊,萬一司淵渟在戰場上有個好歹,他便連最後一面都見不到了。
蠱藥之事,讓司淵渟知道了也好,如此至少司淵渟會有所顧慮,再怎樣都會記著如今他們是雙生共存,不可再有半點放棄生命的念頭。
司淵渟此番,撤回山海關後也還要先行休整,並和朱必力一同督促修建經此戰後的山海關,如此一來,至少也還要再過半個月後方能班師回朝。
盡管山海關傳來捷報,但是楚嶽峙在宮中依舊舉步維艱,因重整內閣一事而頭痛不已。
內閣此前被司淵渟壓製,因此掌握在手中的實權並不多,許多的大事國策實際上都是司淵渟在拿捏,司淵渟當初這樣做,一是為了先把精力放在清理腐敗更重的六部上,二則是因為這些內閣大臣雖虛擔閣臣之職卻未真正盡過一天的職,但他們手上握有的京城人脈卻不可小覷。
大蘅國建國時廢除了宰相製,為的就是避免再出現相權威脅到皇權的情況。皇權與相權本是相輔相成的,然而一旦宰相權力過大脫離掌控,宰相不僅可以代替皇帝行使皇權,甚至還能廢立皇帝進而改朝換代。即便皇帝試圖削弱宰相的權力,然而兩者之間的矛盾無法真正消除,終會變成禍患,因此大蘅國的建國皇帝才會決定廢除宰相製,改而建立內閣制度。
內閣輔臣從首輔到次輔,最多可達七人。最初建立內閣時,是為了強化皇權,而之所以會讓司禮監涉政,是為了讓內廷與外廷相互牽製,保持權力製衡。然而後來隨著司禮監的過度乾政,內閣逐漸勢弱,最終變成了被掌印太監與秉筆太監掌控有名無實的附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