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帝闕韶華_薄荷酒/薄荷酒BHJ【完結+番外】》第257頁
  當日禹周的兩座擂台仍舊是禹周的,另外兩座卻全都被北遼佔領了。第三天,禹周除了守衛原本陣地,倒是分出部分人手去往北遼的赤焰台攻擂,卻對另一座不予理會。那座颶雷台還是昨日北遼從夷金手中奪去的,夷金武士當然沒道理放著不管,憋著口氣想搶回來,盡管完顏潮從中約束,這一日遼金的衝突仍比前日有過之而無不及。

  耶律三王子和完顏世子對當前局面都是既惱火又無可奈何,誰也沒想到相互利用的默契僅僅維持了一天就被破了。他二人的立場也有很大區別,就算完顏潮可以不顧臉皮,但耶律世保卻必須保全北遼的面子。

  再說,天下人眼睜睜看著,完顏世子就算想不要臉也得有個限度,總不能讓這場夷金挑起的比武演變成天天當眾自打耳光吧。

  兩人明知是禹周有意挑撥,心裡仍免不了對對方既是疑慮,又生出一肚子邪火。彼此在觀武樓中碰到時,臉色都不可避免地冷淡下來,但有一個想法是相同的:禹周的寧王年紀輕輕,怎地如此狡詐?那幫血氣方剛的年輕俠客居然也真的聽他調遣。

  到了第四日上,禹周沒再刻意安排,但是三國混戰的局面已成,每當擂台上一方的人被打得跌落,另外兩方武者就在台下轟然叫好。

  在這種狀態下,無論對哪一國來說,要保持佔住一座擂台都不是易事。按照規則,連勝三場即可獲得休息,但即使是內力悠長的高手,架不住場面太大,攻擂的人源源不斷,仍然會覺得吃力。

  就像范寅守了三天玄水台,第四日疏神敗給了品武堂一名武士,幸而沒有受傷。當日快要結束時,方藍瞅準機會又將擂台搶了回來。

  靜王也到觀武樓看過兩次,洛憑淵每晚與他商議下一步部署,自己日間再根據情勢調整應變。這不止是一場消耗戰,策略得當十分關鍵。禹周既要佔據一定優勢,又不能讓自己人過於損耗,每一名高手都要盡量用在刀刃上。

  如此到了第五日結束,比武場中的態勢又與第一天相同,方嵐暫居玄水台擂主,他劍法修得精妙,一天下來守得異常嚴密;崆峒派的聞仲羽在冰風台,北遼和夷金分踞赤焰和颶雷。

  原本要連比十天,寧王覺得己方要守的擂台多,當然比其他兩國辛苦,於是奏請天宜帝,插入了兩日休息,時間分別是第六日歇一天,然後再連比三日,再休擂一天,最後兩日決出優勝。

  遼金沒有提出異議,混戰中已經談不上以逸待勞,他們也需要修整。

  一連五六天,洛城中快要萬人空巷,皇帝不駕臨,比武時就用上了兵刃,每日數千上萬人擁擠到校場周遭旁觀裡面刀光劍影、拳腳交加,在街頭巷尾稍一駐足,就能聽到附近認識不認識的都在指點江山,熱議比武場面。

  然而人所不知的是,重華宮中也不甚平靜。就在剛過去的數日之間,宮裡發現了兩三次被外人侵入過的痕跡。出沒地點還不少,既包括清涼殿、禦書房這樣的重地,也有緋雲亭、內廷監等不甚要緊的所在,蘭亭宮等幾處得寵嬪妃的宮室也察覺異狀,來人甚至還曾經試圖進入守備森嚴的內庫。

  從留下的各種蹤跡來看,潛入者應該只有一到兩名,所到之處往往器皿移動、箱櫃半啟。先後有幾名內侍宮女看到人影,但身法極快,不要說相貌,連身形胖瘦都很難確定,只能說瞥見了一道影子或幾片衣袂。

  大內統領李平瀾為此頗有些煩擾:這擅闖宮禁的人不似刺客,若說是盜賊,宮裡各處卻沒有珍貴寶物失竊,查點下來,統共也就少了一枚束發用的羊脂白玉環,雖然也是價值不菲,但怎麽看都是順手牽羊;若說不是為了盜寶,每回都東翻西看四處遊逛又是要做什麽,閑得沒事來皇宮一遊麽?

  如今遼金兩國明裡暗裡不知有多少武人擁到了京城,眾人都推測必是其中高手偷入宮裡窺探滋事。盡管沒造成實質性傷害,但此乃天子所在的重華宮,被人不當回事地進去出來,怎能不風聲鶴唳?

  天宜帝不僅是惱怒,他想到有人能在宮室內輕易來去便如芒在背;而且,這賊人看似到處亂走,實則連后宮哪位妃嬪地位較高、住在何處都知曉。不管是不是外夷在挑釁,其中定然有內應出賣宮中情報,兩者都絕不可容忍,必須嚴加徹查。

  皇帝下旨限期將宵小擒拿問罪,禦林衛的壓力驟然加重,李平瀾將內廷防衛布置得更加嚴密,他心中已經有了推想,畢竟有能力在重華宮中攪出這種事端來的,放眼武林十根手指都能數清,而其中恰好在洛城的就更少了。對方此舉究竟是要針對自己,還是另有玄機?

  以他謹慎的性格,沒有拿獲就不會說出來,只是派人知會了洛湮華,要他府中也加強戒備。

  比武暫歇一天,再度開擂時隱隱多了一種前幾日沒有的肅殺氛圍,第六日還不太明顯,到了第七日,誰都能感覺到情勢正趨於緊張,各方上台爭擂的人數反而少了,但每一個都是有名有姓的人物,隱隱有種白刃相搏的意味。

  一些自行趕來參戰的武者前幾日沒有上擂,此時卻已經插不進去,台上的水準遠在自身之上,湊上前也是徒惹笑話耽誤事,有些人便退了出去。

  三國的武力高下也顯現出來,北遼一方的武士數量與實力都勝於夷金,禹周出動的高手人數與北遼大致相當,而武功似乎要高出半籌。這也在情理之中,須知中土武學根源深遠,從源頭上的確佔了中正精深的優勢。而遼金網羅來的本國以及西域武者往往偏於蹊徑或奇門,雖不能說一定誰強誰弱,但同是年輕的習武之人,資質與努力差相仿佛的前提下,禹周一方終究更擅勝場。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