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著,蕭景恆突然感歎了句,“皇叔可真是沒福氣,放著秦語煙那種嬌滴滴的姑娘不要,娶了個男人。”
這話周啟沒敢接,只在心裡默默的說,這會兒嫌人家娶了個男人,你自個兒不還惦記著人家的男人。
隻從這話周啟就聽明白了,皇上是看上了攝政王妃的才乾,不僅想讓人當朝臣,還想把人困在自己身邊,至於說感情什麽,是肯定沒有的,大約是覺得跟了他,更能讓攝政王妃為他所用。
周啟不接話,蕭景恆也沒再說下去,知道白天那個女人是大理寺少卿的女兒後,蕭景恆就讓周啟標擺駕去見麗妃了。
不侍寢,但見見人,再聽個曲兒也是可以的。
皇上去了后宮,還在麗妃的宮裡留宿了,這消息飛一樣的在后宮傳開。
然後后宮就熱鬧了,皇上不來后宮時大家都一樣,沒那麽都心思,但進了,那就意味著榮寵,不論是在宮裡的吃穿地位,就是家族也會受益,這心思自然活躍起來了。
第二天剛下朝沒多久,皇上就收到了一碗接一碗由宮女或太監送來的湯。
皇上全收了,在桌上擺成了一排。
蕭景恆問周啟,“小啟子,你說朕今晚去誰宮中歇著好?”
這說誰都得罪人,周啟提出了翻牌子,那完全看運氣。
“那就翻牌子吧,前面去過的就不要放上去了,也不必去告訴她們晚上迎朕,往後都這樣。”對蕭景恆來說就是換了個地方睡覺,跟誰都一樣,並不重要。
這消息沒傳出去,但接下來的日子,每日都有人晚上陪睡,單純的睡完後也沒什麽賞賜,於是那湯就送的更勤了。
蕭景恆似乎也從中找到了些樂趣,看著這些妃子爭先搶後要爭自己寵愛是時,他先前受的那些挫折也消散不少。
攝政王不上朝就不上朝吧,這朝堂少了他也不是不能轉,他反而更好收攏人心。
本著這樣的想法,蕭景恆過了一段挺愉快的日子。
眼看著快要過年了,蕭景恆按照凌清時當初的提議,安排了生產水泥,招了百姓和無家可歸的百姓修水泥路,預計過年時整個京城石板路以外的泥巴路都能換成水泥路,而京城通向開陽縣的路也在修,開陽縣再通向其他地方的路也在修,過完年,整個京城附近就會完全不一樣。
這是他的功,功在千秋,能讓世人傳頌的功勞。
在蕭景恆預備年節聽百姓誇讚時,另一封八百裡加急信函也入了京。
第一百一十七章 雪災與戰亂
年關已至,京城的百姓今年過的很順,沒聽說這兒有災哪兒有難,也沒什麽災民入京擾亂他們的生活。外加皇上下令修了一條叫什麽水泥的路,據說這路修好平坦光滑如鏡面一般,下雨天也不怕再沾染泥濘,去別處也會節約不少時間,會在過年當天把攔著木板子拆開讓他們走上那水泥路。
如此這般,自然是讓人高興的,於是年前這些日子京城滿街都是人,一是為了采買年貨,二就是對那水泥路好奇了,不少人圍在木板子外面轉悠,就想提前看到點什麽好回去其他人吹牛。
在滿街百姓高興時,一匹馬從城門疾馳而入,再從京城主街飛馳而過,那騎馬之人過街時嘴裡還在喊,“邊關八百裡加急信函,邊關八百裡加急信函……”一直喊著往皇宮方向去。
京城百姓只見那騎馬之人身穿鎧甲,一手抓著韁繩一手策馬揚鞭,腰間插著一枚小旗,那是傳令兵慣有的打扮。
八百裡加急便意味著必然是出了大事,這信函尚未進宮,方才還高高興興的百姓,這會兒笑意也減了不少,大過年的若是打仗,即便打不到京城來,那也不是什麽好事。
而另一邊,喊著邊關八百裡加急信函的傳令兵一路疾馳進了皇宮,直至皇上平日上朝的大殿外才停下,守在外面的太監聞聲前來接信函,捧著信函跑著往大殿內傳,一遍一遍直至最後一人跪在大殿中央高舉信函,“稟皇上,邊關八百裡加急信函。”
霎時間,所有朝臣的視線都落在那封信函之上,周啟三兩步下了台階接了信函呈到皇上手中,皇上繃著臉拆了信。
幾乎是看完的一瞬間,他便一巴掌拍在面前的禦案上,“豈有此理,寧古好大的狗膽!”
朝臣們心一慌,雖然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麽事,但這個時候跪就是了,齊聲道:“皇上息怒。”
蕭景恆視線在眾人身上掃過,哼了一聲,將信遞給周啟,“念給他們聽。”
信上說北境三州入冬以後連連大雪,雪壓垮百姓房屋,凍死凍傷無數百姓,偏寧古國趁機發難攻打北境三州,如今三州內憂外患,怕是要守不住。
朝臣聽了也心驚,若只是打仗或只是雪災也還好,可現在兩樣都佔了,這事就是個大麻煩。
更何況那是北境整整三個州,數萬萬百姓,不能不管。
丞相李威連忙出聲,“皇上,當務之急是先派兵增援北境,切不能讓寧古國大軍入了城,屆時不僅百姓遭殃,便是城只怕也很難守住。”
有像李威這樣的提議馬上出兵的,自然也有反對的,大冬天派兵去邊關行程本就慢,等援兵去了北境是個什麽樣還不知道呢。
更何況北境並不是沒有駐軍,整個北境可是常年有十萬駐軍在,十萬人難道還守不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