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是大白菜、小油菜、白蘿卜、韭菜,還有移栽的野蔥、野蒜。
大白菜和小油菜這個季節播種正好,白蘿卜和韭菜是四季菜,什麽時候種下都能行。
其中韭菜長得最快,還可以隨采隨吃,嚴之默從種下的時候,就已經想好到時候一定要包一頓韭菜餃子。
之後最要緊的,自然是將上回采來的漆樹果子分批翻曬完畢,依照上回的經驗,晾曬了三日。
期間嚴之默也沒閑著,他在紙上畫了一套工具的設計圖,分別是燭剪、燭鉤、滅燭罩。
考慮到蠟燭在這個時代已經不是新生產物,這些配套的小工具或許已經誕生了。
但嚴之默畫出的設計圖,是屬於經過時間檢驗後,沉澱出的最實用的設計,想必在這個時代,還是有一定的競爭力。
這套工具應該以金屬打造,對於嚴之默來說,打造一套的成本太高了。
所以這次他不打算做樣品,而是到時直接拿去給戚燈曉看,若是看得上,便直接將設計圖出售。
除此之外,他還重新研究了一套做蠟燭的模具。
這東西是根據前世偶然看到的一個視頻中的工具改良的,一次可以做五根甚至更多的蠟燭。
因為材質是木頭,所以嚴之默畫好後,第一時間就拿去方家,通過方老三,找到了他大哥,也就是做木匠的方老大。
這模具看著稀奇,但方老大是個木訥老實,只知道埋頭乾活的性子,竟也沒多問。
只是問了尺寸和想用的木料材質後,報了個價格。
嚴之默現在手裡只剩下三百文,於是麻煩方老大先做了兩個可以容納五根蠟燭的模具,包工包料,一共二百文。
雙方約定好了一日過後來取,臨走時,嚴之默撿到方老大的工坊裡有不少木頭邊角料,便問能不能賣給自己幾塊。
方老大正對著嚴之默給的圖紙琢磨,覺得這東西設計精巧,做慣了尋常農具、家具的他,眼下竟有些技癢。
因此聽到嚴之默的問題,也當即大方道:“那是松木,不值什麽錢,你要就撿幾塊。”
嚴之默謝過,挑著撿了幾塊拿回了家。
待第二日去工坊取了做好的模具,回來便正式開工了。
不得不說,方老大的木工活做的很不錯,這模具完美複原了嚴之默的設計構思,而且處理的沒有一點毛刺。
嚴之默便想到,之後可以再畫一些超前於這個時代的木工設計圖給方老大,說不定還能合力做一門新的生意。
不過眼下,做蠟燭才是要緊事。
等模具做好的一天裡,他們夫夫二人已經處理了全部的果子,將蠟粉篩出,又將種子單獨分離放好。
屆時一部分拿去給王大夫炮製成藥,一部分攢起來,嚴之默預備攢夠一定數量,就找個油坊榨成油。
蠟粉直接上鍋加熱,成為流動的液體後,嚴之默教給姚灼怎麽用新的模具。
除此之外,因為這次時間比較趕,模具定是不夠的,所以還是要配合竹子一起使用。
說起這模具,其實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塊木頭上面,從上至下沿著相同的距離,鑿出五根蠟燭的形狀。
再從中間分成兩半,合起來時以榫卯固定,這樣就可以實現反覆利用,而且模具自己就能固定立起,免得還要像竹子模具一樣,必須插在一處才能保持直立。
姚灼搞明白這模具怎麽用之後,難掩驚歎。
“夫君,你真的很厲害。”語氣毫不作偽,嚴之默自然也知道他是發自內心地稱讚。
聽多了,依舊不好意思。
畢竟都是前人的智慧。
“我也是過去從書上看來,記憶不準,便自作聰明加以改良,萬幸可以用。”
姚灼小心地根據嚴之默的指導,將蠟油倒進模具中,再用竹簽固定燈撚,最後搬到陰涼的牆角,靜待凝固風乾。
接下來,兩人又如此灌滿了另一個模具,以及三十根竹子。
蠟粉意外還剩下一些,便放進罐子裡,蓋緊存好。
如上次一般,第二日夜裡,蠟油基本都已經凝固了。
以防萬一,再加上這次時間還富裕,便又多等了一夜。
轉眼到了新一天的清晨,兩人起了個大早,將五十根蠟燭脫模後用油紙包好,放進墊了稻草的背簍裡。
因為背簍足夠深,乍看也看不出裡面裝了東西,於是兩人就放心地出了門,去村口等約好的麻三。
這回到了鎮上,兩人已經熟門熟路。
待到了西窗閣,恰遇到戚燈曉立在門邊,見到他們,當即展顏道:“算著今日你們該來了,快進來。”
這回直接進了後堂小廳,裴澈端上泡好的茶。
嚴之默則拿出包好的五十根蠟燭放在桌上,靜待戚燈曉驗貨。
戚燈曉一根根仔細看過,等最後一根被他放下時,姚灼默默松了口氣。
“品相一如既往的好,上回留下那幾根我陸續都點來用了,這回這些,我便直接上架售賣。”
說及此處,他轉而又道:“上回來時,我隻瞧出這燈撚與常規的不同,卻不知其中關竅。後來點來用時才發覺,這燈撚會自己散開,省去了不少剪燭的工夫,更不會燃一會兒便滅了。我們家做了這麽多年蠟燭,竟從未琢磨出這辦法。”
正巧說到剪燭,嚴之默便順勢拿出自己先前畫的圖來,遞予戚燈曉過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