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衝廁所用的水,則是都放在一個木桶中。
村長也按照嚴之默的叮囑,安排了村子裡一個老鰥夫做公廁管理員,每日負責打掃衛生、給水桶裡添水,以及把排泄物挑走漚肥。
當然,也不是讓人家白乾,每個月都會給他足夠一人吃用的米糧以及五十文工錢。
老鰥夫沒想到自己都快入土了,還能撿個這麽好的活計乾,每天不就是刷刷廁所,挑點大糞嗎?
村裡家家都是旱廁,這些事,誰都乾過,半點不會嫌棄,要知道肥料那可是種地的好東西!
嚴之默見這裡沒什麽錯處可挑,就放下心來,看過之後,便將主要的精力,都挪到了田地之上。
過去這段時間,方老大帶著兒子一起,趕製出了一批農具。
其中耬鋤經過試用和改良,已經可以批量生產了,所以嚴之默直接讓他做了十套,由村長做主,分給了一些家裡田地比較多的村民。
大家收到以後,紛紛讚不絕口。
不過因為是借用嚴之默家的,所以都不太舍得用,生怕碰壞了,到時候還要賠錢。
至於麥籠三件套和水輪三事這兩樣東西,前者簡單,造價也低,後者卻複雜不少。
故而方老大一家做出了五件麥籠套裝,而水輪三事隻做出了一件,運行地時候還有一些小問題,不過整體來看,無傷大雅。
與此同時,嚴之默還對這個時代的水車,做了一些改良。
商城是有現成圖紙賣的,但嚴之默秉承著能省則省的原則,覺得能自己來還是自己來。
何況因為水車是歷史悠久的農具之一,已經有了雛形,只需要進行升級。
他畫出的圖紙上,在現行一組齒輪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兩組,這樣可以加大動力。
除此之外,增加零件,使得在水量不夠豐沛的時節,可以用畜力彌補水力的不足。
一切準備就緒後,只差知縣到達的那一日的接待工作了。
這一天,是所有石坎村的人後來念叨了一輩子的記憶。
上午巳時三刻左右,一直守在村口,隨時預備回村報信的幾個半大孩子,終於瞧見了自遠處駛來的兩架馬車。
其中跑得快的,連忙飛奔離開,一個往村長家去,一個往嚴之默家去。
等到村長和嚴之默領著一眾村人去村口迎接時,龐知縣已經身穿便服,樂呵呵地從馬車裡下來了。
身後,跟著尤鵬山這個攢典,還有兩個六房掌事。
大家呼啦啦地跪了一地,又在龐知縣的“免禮”聲中慌忙起身。
而這些人裡,村長和嚴之默,是龐知縣親自扶起來的,顯得他這個縣官老爺,格外地平易近人。
因需趕在當日回縣衙處理公務,龐知縣表示不必多做客套,他今日來,目的十分明確,就是想看看嚴之默當初落在紙面上那些個計劃,是否真的有可行性,究竟真的是利民利國的好辦法,還是讀書人誇誇其談的空架子。
故而說了幾句開場白後,便直接步行進村。
村長和嚴之默在一旁跟隨,以嚴之默為首,時不時講解一二。
龐知縣承認,這石坎村帶來的第一印象就很是不錯。
道路相對平整,不似那般坑坑窪窪,塵土飛揚,馬車行駛其上,也不過分顛簸。
大多數村民,身上的衣服自不可能都是新衣,可大都體面齊整。
道路兩側經過的人家,有些炊煙未散,有些院裡傳來孩童嬉笑之聲。
這都是嚴之默提前拜托村長囑咐下去的,要緊的,就是給知縣大人展露出村子裡的煙火氣,如此,才更能引起這位出身鄉野間的大人的共鳴。
至於各家田地裡,也都有認真做農事的人在。
知縣大人走近時,方才紛紛放下農具跪拜行禮。
而這一路的重點,就是嚴之默家的十畝田。
田地之上,尤以那些大棚最為醒目。
龐知縣迫不及待地加快步伐,想要上前一探究竟。
至於蔣元龍一家,早就齊齊跪了一地,他們哪裡知道東家老爺竟還有本事請到堂堂知縣來參觀!
兩個孩子年紀小,跪不住,身形難免搖晃,慌得夫夫二人忍不住小聲叱責,生怕惹了官老爺不快。
不過很快,龐知縣就免了他們的禮數,還指名要看他們演示新農具的使用方法。
這些農具,整個村就數蔣元龍和荊雙用得最熟練,雖說面對官老爺,難免還是有些束手束腳,可真的乾起活來,漸漸就放松下來。
龐知縣在一旁看了半天,竟也躍躍欲試起來。
並不嫌棄田地會汙了鞋子,直接招呼隨從的幾人,都親自上手試一試。
試完了農具,又一頭鑽進了大棚。
所有人都對那透明的塑料布嘖嘖稱奇,在聽到這東西是機緣巧合得到的,再想買就尋不到時,都露出了惋惜之色。
幸而嚴之默也早就想到了替代之法,此時趁機提了出來。
“油紙?”龐知縣在聽到這個提議後,沉思片刻,頷首道:“細想來,這著實是個不錯的選擇,就是這麽大面積的使用,造價頗高。”
其實在決定購買塑料布製作大棚時,嚴之默就考慮過用油紙建造大棚的可能性。
經過他的一番設想,以及借助商城內的一些參考書籍得知,其實在自己前世的時代,歷史上存在過以油紙建造大棚的例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