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圍困金陵時,雖然江南國主被瞞了很長一段時間,可是後來他還是知道了。他一面天真地讓徐鉉帶著金銀珠寶去請求趙老大退兵,另一面又派兵抵抗。
而當時他有兩位心腹重臣陳喬、張洎,二人都勸他不要投降,假若金陵城破了,他們就會為國殉身。
金陵城破,江南國主畏死便想投降了,而陳喬按照自己約定的慷慨赴死。輪到張洎了,他不僅貪生怕死,還勸江南國主投降,說要是連他也死了,江南國主身邊就沒有能用的人了。
江南國主本就不想死,被他這麽一說,立馬同意了投降,而且投降書還是他張洎親自草擬的。
等到了汴梁,趙老大面對張洎時,十分厭惡地呵責,說要不是他一直勸江南國主不要投降,不入朝覲見,大宋也不至於采取軍事行動,付出了如此的代價。如今江南滅了,他這個主戰份子居然親自寫了投降的詔書,這不是很可笑嗎?他之前的骨氣呢?
張洎這時候又恢復了他的傲骨,說這不過是他身為臣子,理應忠於君王所行的事,他恪守本職有什麽錯呢?即使皇帝要殺他,他也能慷慨就義!
趙老大見他如此正義凜然,如此忠誠,覺得殺了他也太可惜了,便把他留下來,還授予他太子中允的官職。
李穆就曾當過太子中允,所以這個官職意味著什麽,沈霽最是清楚。
更為有趣的是,沈霽還聽江南國的舊臣罵張洎,說他就是一個反覆的小人,別管嘴上說得多漂亮,也掩蓋不了他懦弱、膽怯、貪生怕死的本性!
在這些舊臣看來,他更為過分的是,他這個人吝嗇得很。
曾經江南國主寵信他的時候,許了他許多好處,如今江南國主淪為階下囚了,日子過得拮據困頓,而他照樣上門去向江南國主討要曾經許下的好處,江南國主沒有辦法,只能把居所一些白金打造的器具給他。
哪怕如此,他也還覺得不滿足。①
便是沒心沒肺的沈霽都覺得張洎此人奇葩極品。
不過人無完人,她又沒打算跟張洎結交,是趙老大以他的價值來誘惑自己隨行洛陽的,那她不榨乾張洎的文學價值,豈不是對不起趙老大的期待?
想到這裡,沈霽摩拳擦掌,準備找機會讓張洎多寫幾篇文章。
——
二月初六,西祀洛陽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從汴梁出發。
閻舒、田酈、李雲杳都跟大部分官員的家眷一同乘坐馬車出發,沈霽則混在世家子弟裡。
有人悄聲說:“這次官家西祀洛陽的陣仗可真大,居然還允許把咱家的女眷也帶上,而且我聽說,這次的輜重還是很多的,不像是去祭祀一圈就回汴梁。”
沈霽隨口說:“官家興許是想在洛陽多待些時日吧!”
“這很反常。”
沈霽疑惑地看過去,對方說:“除了帶兵征伐,官家還未試過長時間在外逗留呢!”
確實,尤其是上次北伐劉漢,折戟歸來後,趙老大已經很少會親自掛帥出征了,他更多時候都是在汴梁周圍活動。這次他準備長時間逗留在洛陽,不得不讓人想到一些傳聞:
“難道官家真的想遷都洛陽?”
“洛陽沒什麽不好的啊,我去過洛陽,那兒寬敞,皇宮也大。”沈霽道。
世家子弟不以為然:“洛陽不行,咱們的家業都在汴梁,為何要棄汴梁選洛陽?”
這是大多數官僚的想法,他們已經在汴梁經驗的數十年,所有的根基都在汴梁,去了洛陽,豈不是一切都得重頭開始經營?
而且汴梁的運河通達,江南的財富能源源不斷地運到汴梁,洛陽就沒有這麽好的水利條件了。
所以明知汴梁無險可依,不是首都的最好選項,他們依舊會為了眼前之利而置家國安危於不顧。
除非趙老大能效仿北魏孝文帝,有能把自己兒子殺掉也要遷都的決心,和血洗守舊勳貴的鐵血手腕,否則遷都只能是空談。
沈霽道:“哪天契丹打過來,我們命都會沒了,哪裡還有什麽家業值得惦記的?”
對方被她說得很是不悅,打算說服她:“咱們大宋兵強馬壯,又平定了天下,何須害怕那契丹人的鐵騎?”
沈霽想說,上一次趙老大之所以伐劉漢失敗,就是因為契丹人及時派出了援兵,趙老大雖然打到了劉漢的首都晉陽,卻因為契丹的及時援助,不得不退兵,至今未能平定北邊。
雖說北邊因為貧瘠,加上戰亂等原因,人口極少,能對大宋造成威懾的軍隊也就劉繼業所統領的軍隊。
劉繼業的名字雖然與劉漢政權的皇帝劉繼元相似,實際上他們並非兄弟親屬。劉繼業原名楊重貴,是麟州刺史楊弘信之子,他因為自幼跟在劉崇身邊,頗受寵信,故而賜名劉繼業。
他十分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因而有個“無敵”的外號。
他還有個出身同樣顯赫的妻子,折氏,因其妻機敏、善騎射、文武雙全,故而也有名聲傳到汴梁來。
沈霽的思緒飄遠了,她回過神,對該世家子弟的看法不予置喙。
——
到了洛陽,曾經的洛陽宮城已經被修繕得七七八八,雖然無法恢復曾經它最輝煌時的模樣,可也足以讓趙老大深刻地體會到這座宮城與汴梁的不同來。
坐在這洛陽宮大殿裡,望著寬敞的大殿,趙老大想起了沈霽前年遊洛陽後回來向他描述的那般,這麽大的宮殿,確實能容納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