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你聽我解釋啊[快穿]_輕雲上【完結】》第377頁
  同樣,沈氏作為家族精心培養的嫡女,自小和太子、四皇子們一道兒長大,日日相處中,怎會不知這二人心思?

  但她自來知道家族培養她的目標,因此四皇子謝維從來不是她的目的。她做的十分出色,皇帝對她深信不疑,昭王對她敬重有加,從不越雷池半步,家族因她更上層樓,她的兒子謝北臨甚至成了皇帝臨終前心目中唯一的繼承人選。

  於是,能力出眾的昭王謝維成為攝政王。

  攝政王僅用兩年時間便將朝中不安分因素全部剔除,八皇子謝北臨前頭的兄長們也因各種各樣的原因,圈禁的圈禁,砍頭的砍頭,很是震懾了一番因皇帝年幼便蠢蠢欲動的朝臣之心。

  之後又實施了一系列於國有功,於民有益的政令,朝堂殺紅眼的同時,民間對此一片讚譽之聲。

  攝政王威名漸顯,馬上定北疆,馬下理朝政,民間一時到了隻知攝政王不知皇帝的地步。

  謝維卻從不將這些放在心上,只因他自認從無造反之心,他待太后沈氏一如既往的敬重,他將沈氏和兄長的孩子當成親生孩子教養。

  私底下太后沈氏甚至會溫和的對他道:

  “維弟這些年可是與月姐姐生疏了?你小時候可常常跟在我與你兄長身後,喚我阿姐的。”

  於是謝維便在私下無人時,喚沈氏“阿姐”。

  他很滿足當下的生活,能遠遠瞧著沈家阿姐,瞧著他們在自己的庇護下活的自在,即便自個兒滿身殺孽又如何?

  可終究如此想的只有他一人,在太后沈氏和她背後的沈家看來,攝政王野心勃勃,攬權貪政,將來即便皇帝親政又如何?還不是被他架空成一個光杆兒將軍!

  太后沈氏對此一直膽戰心驚,小心翼翼把握尺寸,利用攝政王對她的貪心,約束著攝政王的野心不要無限制擴大。

  在逐漸長大的小皇帝眼裡,不時有朝臣在他耳邊苦苦勸諫,說攝政王狼子野心,其心可誅,要他對攝政王多加防備。而他親眼所見,母親在無數個夜裡抱著他,壓抑的哭,捂著嘴不敢叫人知曉。

  他親耳所聽,攝政王當父皇不存在,當他這皇帝不存在,堂而皇之的喚母后“阿姐”,而母后只能在人前露出溫和又包容的笑,在人後痛苦的叫他“忍耐,小不忍則亂大謀。”

  他所見之攝政王,對他這個皇帝沒有絲毫敬畏之心,將他當成宮中不懂事的奴仆,但凡他所為之事不合對方心意,對方便會親自動手打他手板,當著眾人的面兒訓斥的他抬不起頭來。

  那些老臣們不敢直言,可他知曉外面流言傳的有多難聽,說攝政王覬覦他母后,說攝政王常在宮中過夜,說攝政王娶了母后的妹妹多年,二人卻從無所出。

  樁樁件件,都叫他顏面無光,叫母后百年後無法面對父皇和列祖列宗!但凡攝政王心裡還有父皇,還有他這個皇帝,都不會叫外面傳的那般難聽!

  小皇帝心裡仇恨的種子一旦種下,便漸漸生根發芽,日益壯大。

  他想在親政後殺了攝政王,以出心頭之氣,為此開始了長達五年的準備。

  而攝政王根本沒有貪戀權利的心,在皇帝親政後,乾脆的還政與他,他知道做過攝政王之人古來便沒有好下場,便打算帶著舊將家人們及早離開京城這個是非之地。

  皇帝卻認為攝政王此舉意在放松他的警惕,他不會輕易上當,便著人暗中聯絡攝政王妃,也就是太后沈清月的妹妹——沈清玉。

  沈清玉也終於在這最後的關頭,被皇帝的人說服,站出來主動指認攝政王有不臣之心,並拿出許多似真似假的證據。

  攝政王妃會站出來指證攝政王是許多人都沒想到的,因為在朝不少人都知曉,這位與太后同出沈家的王妃,當年是沈家準備送進宮,給先帝充盈后宮,幫沈太后固寵用的。

  而沈清玉當時心系昭王,不願進宮,哭哭啼啼鬧了好一陣子,拖成二十歲的老姑娘,最終卻如願以償的嫁給昭王,一躍成為攝政王妃,叫不少人都嫉妒紅了眼。

  如今沈清玉此舉是為了什麽?

  別人想不通,沈清玉也不在意,外人羨慕她,可有什麽好羨慕的呢?丈夫與她成婚十幾載,愣是未曾與她發生過關系,叫她硬生生從花季少女熬成了人老珠黃滿心怨念的老太婆。

  說出去誰信?

  她難道不該怨,不該恨嗎?

  攝政王自來聰慧,此時還有什麽想不通的?沒了遠離是非的心思,引頸就戮。

  小皇帝頭上終於沒了攝政王這座大山壓著,他大展拳腳,一口氣叫人給攝政王定了三十二條大罪,告知天下。

  後勵精圖治,迎來了景宏之治。

  作者有話說:

  第149章 冤種翻身

  道維開口打斷了宣旨太監的話, 這是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朝臣們十分理解皇帝如此安排的用意,同時他們認為昭王沒理由拒絕。

  娶沈貴妃的娘家妹妹, 相當於將沈貴妃,八皇子, 以及昭王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互相製約又互相平衡, 形成一個對八皇子繼位後最有利的條件,同時昭王也將得到至高無上的攝政王權柄。

  昭王本人又是允文允武之輩, 早年在朝政上便極有建樹,後來在邊境也深得將士之心, 大景朝的江山在他手裡過度十幾年,大家都挺放心。

  撇去這些利益不談, 陛下和昭王可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 兩人關系親厚,昭王幼時跟在陛下身後長大,情分非比尋常, 陛下臨終前托孤於昭王, 於情於理, 挑不出差錯。

Top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