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理成章個屁啊!如此一來,不知給後世帶了多壞的頭兒,大景一朝,已經連著出現兩位看不順眼親爹,便將人趕下皇位取而代之的皇帝了!
後人有樣學樣,不知會亂成什麽樣子!他也不怕將來他兒子效仿他今日所為,也將他灰溜溜趕下台?簡直膽大包天,其中弊端顯而易見,大將軍為何要幫他瞞著我?”
道維接到消息時他的好大兒已經黃袍加身高居皇位了,這時候說什麽都來不及,只有接受的份兒。
要不是周大將軍在其中使了手段特意瞞著道維,他也不至於現在才收到消息。雖然能理解大將軍的目的,但難免鬱悶。
最讓道維無法接受的,是皇帝一登基,便冊封他為三公之一的太傅,掌禮法,身居高位,有實權。
道維立馬從手握兵權的大將軍升級成了腳踩文武兩道的通天人物,風頭一時無兩,各方人馬前來道賀,以至道維煩不勝煩。
道維無奈,旁人也很無奈。現在朝中還有誰不知道陛下這些年便是在周大人膝下長大的呢?
說句大逆不道的,陛下喊了周大人十六年爹,如今封周大人一個太傅真不為過,何況周大人將陛下教養的如此優秀,太上皇膝下諸多皇子公主沒人能與陛下相比。
人周大人前十六年雖無太傅之名,但行了太傅之實,功勞大著呢!
當然最主要的是明眼人都能瞧出來,與住在行宮整日不歇停的太上皇相比,陛下明顯待周大人更親近。
陛下歸京一年有余,雖甚少在公開場合提及周大人,然每每言及,寥寥數語,言語間的親昵態度叫人無法忽視,陛下對周大人的孺慕幾乎成了朝野皆知之事。
又聽聞周大人年近不惑,身邊並無一兒半女,是真將陛下當親生兒子在養,確實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與犧牲,這點誰都抹除不了。
這時候陛下想表現他們父子間的感情,沒人會不識趣的跳出來反對徒惹陛下不快。
所以道維這官兒升的,除了他自個兒不樂意外,其他人都樂見其成。
偏他還不能拆兒子的台,配合著兒子上演一出又一出父子情深的戲碼,賞賜接了一茬又一茬,要不是道維身後沒有一兒半女,朝臣都要懷疑長此以往,陛下又要養出一個周半朝了!
戲演了,賞賜接了,人也寫信罵了,還得給那臭小子想辦法善後。
話又說回來,太上皇當初逼他爹永景帝的宮,如今他養出來的好大兒又逼了太上皇的宮,用腳指頭想都知道此番事故寫進史書,絕無好話。
肉眼可見,經過這兩遭,將來陛下的兒子們自覺翅膀硬了,看老爹不順眼了,心裡第一個想法,絕不是忍耐,靜待時機,而是效仿父親和祖父,直接聯合文武大臣,將龍椅上的人趕下皇位,取而代之。
且理直氣壯,毫不心虛。
若到時有人反對,道維都能想到,那些小子們一個個鼻孔朝天,叉腰的反駁:“我學我爹,我學我爺爺,有本事找他們理論去!”
所以為了避免將來發生這樣的人間慘劇,道維還得未雨綢繆,給他的好大兒提前做點準備。
因此打從這天起,照西軍中最精銳的一千人徹底消失在人前,連同他們的家人一起,一夜之間人去樓空,誰也不知曉他們的蹤跡。
與此同時,剛登上皇位的陛下手裡擁有了一支此前他眼饞許久,他爹卻不曾交予他,他還曾放言要憑本事拿下他們首領一職的秘密護衛軍。
這支軍隊自今日起隻衷心於陛下一人,為陛下安危赴湯蹈火。
陛下接見了新鮮出爐的護衛軍首領後,樂的嘴巴咧到耳根子上了,一個人喃喃自語:“爹終究還是疼我的!這才哄了大半年,這就哄好了嘿!”
隨即提筆給遠在歸臨城的爹書信一封表示感謝,並第無數次邀請他爹別老宅在歸臨城,如今天下承平,有空帶著爺爺奶奶一塊兒上京城來玩兒。
要是能順便讓他爹幫忙處理一下繁雜的政務,將他從案牘之中解救出來便更美了。
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道維收到信的時候直哼哼,“也不知瞎高興個什麽勁兒,我隻說了護衛軍如今隻衷心於你,等你百年,可是要收回來,繼續他們的使命,沒打算讓他們成為你的私兵,甚至成為皇帝間可以傳承的東西。
想保護你的兒孫們,還得你自個兒想辦法。”
話雖這般說,但父子二人心裡都挺高興,因為兩人都明白彼此的意思,並接受了對方給出的好意,認可對方的行事手段。
至此,大景朝第一位太傅兼將軍的周大人,終於覺得腳步可以邁出歸臨城,四處去瞧一瞧走一走了。
第一站便暫定京城,去看看那想不開的倒霉兒子。
原本依照道維的計劃,是讓兒子再熟悉幾年朝堂,繼續苟一苟,雖說上面有皇帝壓著,行事受限些,但天塌了有皇帝頂著,他也輕松啊!
誰知倒霉兒子自個兒想不開,在歸臨城過慣了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有話直說有架就打的暢快日子,壓根兒忍不了親生爹娘纏纏綿綿的打法,在同樣早就受不了,忍無可忍的鎮國大將軍的攛掇下,提早過上了零零七的好日子。
皇帝道維做過,要是做個躺在祖宗基業上吃老本兒的昏君,那真是再舒服不過的好日子了。
但要是自個兒有點責任心,加上祖宗沒給留下厚家底兒,一切要靠自個兒努力,那可真不是人乾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