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我是做西餐好,還是做中餐?他應該更喜歡西餐,但我拿手的是中餐,中西合璧也行。”
林繁總是支持他的所有決定,不會讓他覺得半點為難。
第二日兩人方知,他們現下所處之地,乃是太子在宮外的府邸。
因為之前遇刺之事,府邸各處都有士/兵戒/備,人員亦不能隨意通行,所以兩人用過早膳,量過衣服尺寸,便回到屋內。
沒一會,侍從便將宴會流程置於桌前,其下還有記著使團成員喜好的書冊,以供二人參考。
接待外使的宴會,禮部自有規製,無法更改所以並不需要兩人操心,林繁所能做的,不過是多添幾份菜肴,隨後便可與宋明非同行。
倒是使臣喜好,對兩人幫助更大,兩人看的也十分仔細。
下午,鴻臚寺官員便接太子令,上門與兩人一同商議宴會之事。
雖此次鴻臚寺失利,但心中仍有傲氣,他們不覺得太子府中兩個小小的門客,會比鴻臚寺大小官員,更懂接待英格使臣。
所以剛開始眾人交談時,大多是宋明非和林繁問,他們才回答,並不會主動提及任何事物,恭敬有余,信任不足。
然而,就只是短短幾個時辰功夫,他們便不得不承認,兩人眼界學識,所思所想確實與眾不同,令人折服。
第73章 迎賓
周瑞將兩人從宣陵急急請來,便是此事所剩時間不多,鴻臚寺官員來過,晚上用飯時,兩人在宴會上要穿的常服便做好送來。
製式按照鴻臚寺語譯官的常服,但因兩人沒有官職,細節之處又略有不同。
深色暗花常服,配以淺色玉冠,將宋明非襯的越發溫文如玉。
鏡前,林繁把眼前人的發絲輕輕理好,又從背後將人牢牢環抱:“真好看,不會被人搶走吧。”
宋明非把手覆在腰間環抱的手上,輕聲開口:“不會的。”
使臣來訪,引宴、拜見諸禮皆已行過,如今太子在鴻臚寺宴客,流程簡潔不少,但兩人仍是卯時就隨車馬去鴻臚寺。
太子剛入主東宮,凡事更要依規而行,才能免落有心之人的口舌。
入鴻臚寺天還未亮,各處是星星點的火光,兩人未能細觀,便被鴻臚寺少卿引入四方館。
接待兩人的胡少卿,兩人昨日就見過,對他們態度倒是隨和,將宋明非送往語譯官所在,又引林繁去了光祿寺眾人所在。
鴻臚寺接待外使,光祿寺聽鴻臚寺之命,備酒醴膳羞之事,兩人所負責的事務不同,便由此分開。
此次接待英格使臣,國中較為重視,鴻臚寺共三十位語譯官,到場便有二十幾人。
宋明非在其中年歲最小,語譯官不管事務,並不知宋明非乃太子欽點,隻當如以往那般,各皇子的門客,來此處長些見識。
不過因為宋明非是太子門客,眾人相對客氣,請他落了坐,還與之客套一番。
寒暄過後,眾人又討論起傳譯之事,宋明非聽了不禁皺眉。
古代沒有系統的語言傳授課程,這些語譯官,大多是世代相傳的語譯官或是自學,其中不乏與外通商的商賈之家。
所以他們的傳譯並不標準,甚至在宋明非看來,他們所說之語,只能用作日常交流,並不能起到翻譯功能。
然而宴會將近,此時多說無益,宋明非也沒有多此一舉。
宋明非在此處坐了不到一個時辰,便得太子口諭要其隨行。
來不及看眾人眼光,宋明非就起身拜別,直至見到周瑞,宋明非才稍稍松了一口氣。
他向來不喜人多,更何況語譯官那吵鬧之處,雖周瑞這裡亦有幾人,但都端坐於桌前,想來不會吵鬧。
“參見太子殿下。”宋明非按太子府中禮官所教之禮,對太子略施一禮。
“免禮。”周瑞在坐上語氣未變,又叫宋明非上前。
宋明非對這些王族禮儀所知甚少,所以並不知眾人看到此場景是如何驚訝。
一無官職的門客,見太子竟不行大禮,且敢直視太子,而太子未見怒意,反倒含笑迎之。
由此可見,此人深得太子信賴,不能輕易而待。
“明非,這幾位乃是負責此次宴席的鴻臚寺官員,你若有何事不懂,可與他們交流一番。”周瑞說委婉,但並未向眾人介紹宋明非是誰。
眾人之前已知太子會派人過來,現下看到這場景,又如何不懂,此宴這人為主,他們為輔。
即是負責官員,所言所行確與語譯官不同,他們要做的並非傳譯,而是盡力促成互市之事。
前一日宋明非問過去太子府邸的鴻臚寺官員,他們此次互市最主要的貨物是什麽。
那幾人雖將樣樣數點出來,但卻不知重點,今日與負責的官員再次聊起,宋明非才了解。
英格國有一獨有礦產,名為火石,古代冶煉不發達,金屬亦折,工匠反覆試過,唯有加入這英格國火石,才可增其韌性,所以此次互市,主要就是為這火石。
而英格國對國中茶葉略有興趣,但對方即已有退意,可見並不足以吸引使臣。
不過,宋明非倒想起使臣中有一人,極其喜歡新鮮事物,或可利用一番。
巳時過半,賓客陸續到訪,鴻臚寺官員與語譯官,皆外出相迎。
宋明非初來乍到,迎接流程又繁雜,且先頭都是寒暄無實際交流,周瑞就將他留在了身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