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上映首日票房遜色於《機戰風暴》,但電影自一開始對標的就不是《機戰風暴》,只要周六周日兩天的票房不比周五差太多,就足夠劇組收回成本了。
再說了,電影市場每年都不缺少後發力的電影,《偶像之死》未必不能是其中之一。
……
第二天。
一向很關注電影的網友發現,討論起《偶像之死》的觀眾忽然多了起來。
有人驚歎於顧熠展現的喬澳的墮落,也有人在感慨娛樂圈的黑暗,還有人在討論李煦、趙暘這些新演員。
存在感一向是和電影票房掛鉤的。
而根據業內人士的分析,《偶像之死》之所以沒有和顧熠前幾部電影一樣獲得足夠高的上座率,是因為電影中隱藏的黑暗結局。
努力的喬澳未必有好回報,拋棄了純真的他卻收獲了成功。
《偶像之死》就像現實的投射,它不會給人力量感,只會讓人體會到絕望。
這不是一個會讓觀眾喜歡的故事。
沒有人想看美好的事物被破壞掉。
上映第二天,《偶像之死》拿下了1億1600萬票房。
依舊比《機戰風暴》低。
《機戰風暴》的質量要比《鱷魚島》更好,加上《太空漫步》系列和《星際覺醒》讓科幻片的基本盤無限擴大,這一天,《機戰風暴》的票房是2億1300萬。
《機戰風暴》和《偶像之死》雙方都挺振奮,對於雙方而言,這樣的票房成績並不算壞。
但上映第三天、第四天,《偶像之死》的票房走向可以用詭異來形容。
用影迷們的話說,《偶像之死》就像一個不慌不忙的老頭子,一天多多少少能賺點,攢著攢著忽然就發了。
第三天,《偶像之死》拿下了1億1400多萬票房。
第四天的票房成績則是1億50萬。
它就像繞著1億的標準兜圈子一樣,有時候上午票房漲勢好,有時候則是下午漲勢更亮眼,但莫名其妙地,它總能破億。
好像劇組有什麽任務需要完成一樣。
這看起來像是《偶像之死》劇組在刷票房,但這麽刷根本就是把觀眾當成傻子。
不誇張地說,猜測《偶像之死》當天能否破億已經成為了電影博主每天的任務。
電影的票房波動通常是拋物線的走勢,首日最高,之後有爆跌的,也有緩跌的,也有創造票房奇跡逆襲的,可像《偶像之死》這種變化幅度幾乎呈一條直線的,在各個檔期都並不多見。
“《偶像之死》這是在開拖拉機嗎?”一位電影大V開玩笑道。
而他的評論區,點讚最多的那條評論是——“你家拖拉機1個億?”
扎鐵了老心。
總而言之,上映滿一周,《偶像之死》的票房突破了7億,雖然不像《機戰風暴》那樣總票房突破了10億,可按《偶像之死》的波動規律,最後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但有一點毫無疑問——《偶像之死》的最終票房必然能夠突破10億,足夠劇組大賺一筆了。
「顧熠就不配演10億以下票房的電影嗎」這個問題還要往後推一推。
第188章 188 票房
上映的第四天,也就是周一,《偶像之死》的票房超過了《機戰風暴》,雖然隻超過了一點,但從某種程度上說,《偶像之死》已經步入了顧熠主演電影的正常走向。
“顧老師是要在每個暑期檔都留下姓名嗎?”
“顧老師真的太強了,票房市場的戰鬥機!”
“文藝片,劇情片,科幻片,冷門題材,熱門題材……還有顧老師扛不住的票房嗎?”
在《偶像之死》票房突破10億之後,它已經在今年的年度票行榜前十留下姓名,薑遊也一躍從不知名導演飛升為票房破10億的導演之一。
雖然一年之中票房超10億的電影有數部,更有《星際覺醒》這種王炸級別的,然而,對絕大多數導演而言,10億依然是他們職業生涯的一個門檻。
有人說,顧熠帶飛了《偶像之死》整個劇組,雖然這種說法有些傲慢,但絕大多數人卻是認可的。
當初王軒恆之所以搶了李煦的機會,就是看中了顧熠的票房號召力。
王軒恆的粉絲也說不出「幸虧沒演」這種話了,別的不說,李煦的漲粉速度著實叫他們羨慕。
和王軒恆比起來,李煦只是十八線裡的十八線,《偶像之死》上映之後,李煦一躍成為當下最受矚目的小生之一———論長相,他並不遜色於王軒恆,論演技,他在《偶像之死》裡的發揮完全可以吊打王軒恆。
年齡相近的演員不可避免會成為競爭對手。
李煦並非演偶像劇出身,可《偶像之死》偏偏是一部以偶像為背景的電影,李煦能駕馭好章子維這個角色,說明他完全可以演偶像劇男主。
加上王軒恆實在太愛耍大牌,不少劇組寧願找名氣比他低些的演員都不想找他,他角色被李煦換了之後,演藝生涯也遭受了不少挫折,等《偶像之死》一上映,可替代他的演員越來越多。
……
上映第二周,《偶像之死》的口碑依然在擴散。
越來越多影迷安利顧熠在電影中的動圖———論故事本身,論畫面,《偶像之死》或許比不過《星際覺醒》和《山花》,但論顏值,它絕對是顧熠演員生涯中的最高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