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本。”鴻臚寺的人道:“他們持有國書。”
平時可不見暹羅過來,還有日本,多少年沒來人了?
突然來了,還是在水軍交接之後,汪直......幹了什麽?讓日本都來人了?
而吳有為則跟萬通道:“日本現在正是多事之秋,他們的應仁之亂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是卻開啟了他們的戰國時代,怎麽可能派人來大明?”
“應仁之亂?”萬通問他:“到底怎麽回事?”
應仁之亂,是1467年......1477年日本室町幕府時代的封建領主間的內亂,在八代將軍足利義政任期內幕府管領的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等守護大名之間發生爭鬥。
應仁之亂開啟了日本戰國時代。
戰亂後,幕府將軍、守護大名和莊園領主貴族的力量更加衰弱,日本歷史進入新興的戰國大名互相混戰的戰國時代。
這個時期非常的混亂,日本皇室薄弱,一點存在感都沒有,各地大名小名打的亂七八糟,怎麽可能來大明朝貢?
“我去鴻臚寺問一問。”萬通眯起眼睛:“來的人是誰。M
吳有為想起歷史上不少大名都是以”日本國王“的名義派人來大明朝貢和交易,所以他懷疑是有人假冒的,而且日本的大名多數都特麽的是海盜出身!
萬通一聽更坐不住了。
他去了鴻臚寺,一天才回來,見到吳有為第一就話就是:“來人自稱山名氏,是日本王室的守護大名,與清和源氏是同祖,持有日本國書和使臣印鑒,據說是日本國王足利義教親自授權的使臣。” “足利義教?”吳有為冷哼:“日本王室是沒有姓名的,而且日本不是王室,而是皇室,號稱天皇,我大明的皇帝,也才號稱天子而已,區區一小國,還是附屬國,就敢號稱天皇?臉多大?”
吳有為只是記得,今年四月份,足利義教開始在東山營造慈照寺觀音殿,也就是後來的銀閣寺。
因為在後世,改名叫慈照寺,是日本室町時代遺留下來的國寶級建築。
據說是位於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屬於代表東山文化的臨濟宗相國寺派。
他們校長曾經去那裡旅遊過,當時他還想呢,屁大點的地方,還分什麽寺廟教派?
“嗯?”萬通沒想到,還有這麽一說,也生氣了,也是,大明的皇帝也才是“天子”,他就敢號稱“天皇”!
這是大不敬!
沒人說,可能不注意,有人說了,那就不妥了。
於是萬通連夜出了門,只可惜,朝廷已經封筆了,但是在新年的朝賀上,卻有人發了難。
在日本國使臣進貢了二十匹倭緞,二十件金漆物件,十把風雅折扇。
這就是全部的貢品了。
當時吳有為站在那裡,看著那些東西,氣得要死,這麽點東西,打發要飯花子呢?
誰知道那個有著半月頭的家夥,一張□,用拗口的漢話道:“日本國王足利義教進貢,致書大明天子......。”
第442章 這個時期日本的現狀
國書寫的不錯,說不上文采斐然但是十分恭敬,加上日本來使是一個梳著半月頭,穿著乾乾淨淨的和服,一說話還點頭哈腰的樣子,這讓大明君臣上下十分得用。
但是吳有為越看越來氣。
曰本人確實很誠懇,千百年來他們用這種誠懇,欺騙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人,他們搶了東西,然後遠遁而去,等到打不過對方了,又非常誠懇的道歉,誠意十足,就好像之前的事情真的是某一部分人的錯誤。 而我華夏大地的人們卻受著上千年的儒家文化教育,講的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於是日本人借著他們的誠懇,讓華夏人原諒了他們一次又一次,然後,他們發現隔壁的龐然大物,是個非常好脾氣的鄰居,於是他們變本加厲,他們索取無度。
不知道他們進貢來的東西裡,有幾成是出自華夏?
別的不說,就說倭緞,日本那裡是不產倭緞編織材料的,現在宋應星還沒出生,但是他寫的《天工開物》卷二倭緞條:凡倭緞製起東夷,漳、泉海濱效法為之。
絲質來自川蜀,商人萬裡販來以易胡椒歸裡。
其織法亦自夷國傳來,蓋質已先染,而斫線夾藏經面,織過數寸即刮成黑光。
北虜互市者見而悅之。
而後世的《大清會典》裡也有記載:江寧織造局歲織倭緞六百匹,近則蘇州等處亦織之。
為極珍貴之織物雲。
說明倭緞原是日本製造的緞匹,後來福建漳州、泉州等地仿製,仍稱“倭緞”,也稱“洋緞M。
他們織造倭緞的原材料,不知道是從大明的哪裡進貨的?還是乾脆就是搶來的?
他讀完之後,按禮節的流程,有鴻臚寺少卿上前,接過國書,奉送到陛座丹階下,由鴻臚寺卿代皇帝接過國書,再轉交給丹階上的內侍,內侍接過來要不動聲色的檢查一下,看有無不妥之處,檢查過後,才能 轉放在禦案上。
皇帝有的時候會打開看一眼,有的時候,碰都不碰一下。
但是能拿到他面前的東西,肯定都是安全的,這國書不知道被鴻臚寺的人搜查過幾遍了。
自從”荊軻刺秦王“的典故出來之後,國書都是有大小規製的,重量大約是多少,保證沒有一把匕首沉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