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寧就是楊一清的字。
楊一清在中舉的時候,就有了字應寧,後來號邃庵,別號石淙。
他是南直隸鎮江府丹徒(今屬江蘇)人,祖籍雲南安寧。
他的字,取了祖籍地名中的一個字,意思是不忘祖地。
吳有為他們前腳剛進屋,後腳楊一清也到了,他是騎馬來的,倒是跟吳瑛一樣。
上了樓三個人又相互作揖打招呼,吳瑛在一邊看的直皺眉。
他一直沒什麽機會跟文人雅士們真正的交流過,靠近都難,平時跟那些所謂的“朋友”出門,都是偷偷背著家裡去聽個小曲,雖然還沒到留宿青樓的地步,可跟什麽歌妓舞姬摸摸蹭蹭的也沒少乾。
喝酒吃肉都是小事兒,連在餐桌上開個黃腔說些風流韻事都很平常。
見面的時候都是打招呼,但是並沒有這麽... 麻煩!
吳有為今天就是讓這倆人跟他演戲來著,平時他們見了也沒這麽麻煩,但是現在嘛,就得這麽麻煩,一切按照最嚴格的規矩來。
雖然倆人不知道吳有為傳信給他們倆,非要“斯斯文文”的用一餐幹什麽,但還是抽空來了。
三個人斯見過後,張升指著他身後一直站著的吳瑛道:“這位是?"
吳瑛往前走了一步,也做了個揖,剛想開口說話,就聽吳有為道:“這是我大侄兒,吳瑛,我嫡兄的嫡長子,因為還沒及冠,故而沒有取字,家裡平素都叫他“瑛兒。
這小名兒一說出來,張升跟楊一清都驚訝的看了過去。
瑛兒?嬰兒?
吳有為自己起了一身雞皮疙瘩,吳瑛如同吃了一隻蒼蠅一樣的表情!
不知道為什麽,家裡父母祖母喊他“瑛兒”他都沒啥感覺,可小叔一喊他“瑛兒”,那口氣他就特別反感,難受,也... 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
“在下吳瑛,見過兩位賢兄。”吳瑛倒是忍住了,作揖為禮。
“什麽賢兄?”吳有為在旁邊不高興了:“這是你王叔叔,這是你楊叔叔!我跟他們平輩論交,你也平輩麽?"
吳瑛....!!”
他忘了!
真的!
這是他小叔叔的同窗,三個人剛才還“啟昭兄”、“應寧兄”、“有為賢弟”呢,到他這裡成了“瑛兒”不說,連輩分都矮了一輩,以後見面就得喊“張叔叔”、“楊叔叔”了!
可是他要是敢說跟小叔叔平輩,那可真成笑話了。
長幼有序啊!
..... 張叔。叔.. 楊叔叔....”吳瑛吭哧癟肚,滿臉通紅的道:“小侄有禮了。
張升跟楊一清很想笑!
如果這倆人不是站在一起,自然不用論叔侄。
學院裡也不是沒有叔侄一起讀書的,大家都是各論各的,只要不站在一起,就沒事。
吳家的事情他們知道一些,雖然不是特別清楚,但是能將吳有為逼得跟他們求援,可見吳家也不是對吳有為多好。
嫡子對庶子,能有幾個真心的?
但是吳有為出來,竟然還帶了自己嫡兄的嫡長子。
什麽意思?
而且事先還給他們倆寫了信,這可就有內涵了。
心裡真想著,倆人分別掏出了個東西:張升是從自己的荷包裡掏了個銀子打造成的“如意”,很是小巧,二兩的樣子;楊一清的則是一個圓潤可愛的小玉豆。
遞給了吳瑛:“來,給你的見面禮。
吳瑛.....!!!”
“還不收好?”吳有為看他憋得臉都紫了,立刻高聲道:“趕緊的!”
吳瑛憋屈的收了見面禮。
吳有為心裡都快笑破肚腸子了,但是表面,上還很客氣的跟張升和楊一清落座,他們三個落座了,吳有為卻沒讓吳瑛落座。
在古代,尤其是官宦人家,這座位啊,輩分啊,都很講究的,雖然叔侄倆一個歲數,可是誰讓吳有為是當叔叔的呢!
俗話說得好啊,悠車裡的爺爺,拄拐的孫孫。
吳有為身為長輩沒讓他落座,吳瑛就得憋屈的站著。
再加上他們要的是雅間,裡頭就他們四個,常隨和小廝都在隔壁的屋裡,他們也有飯吃,就是可能不如老爺們的好。
三個人當吳瑛是晚輩,吳瑛也知道,晚輩都是長輩在談論事情的時候,不許插嘴;長輩坐著,沒讓他入座的時候,更不能隨便自己入座。
他在家的時候,看到過妹妹們是怎麽伺候祖母的,當然,他在家的時候,是沒有人敢讓他站著,或者說,舍不得讓他站著.... 吳孫氏從小教他怎麽裝病來著。
吳老夫人他們信以為真,生怕站著久了累著他。
可吳有為卻不心疼,反正不是自己的崽兒,又是個看不起他的臭小子,站著怎麽了?
誰讓他是晚輩呢!
趁著飯菜沒上來之前,楊一清起了個頭:“上次看歷屆科舉三甲文章,中試之文,其開頭兩句寫著‘大賢論前聖欲集乎群聖而攢其舊服者,一憂勤惕厲之心也’,這篇題目出自《孟子》。乃《離婁下》中記載,意為周公想效法夏禹、商湯、周文王與武王這三代聖王:像夏禹一樣厭惡會使人沉迷享樂的美酒而喜愛別人的。言.....”
他說的高深,張升卻聽得懂,吳有為也能理解,而且吳有為在楊一清說完之後,開口道:“破題中不能帶出人名,如三代聖王、文王、周公、孔聖皆須稱聖’,諸子則以賢“ 唯孟子既可稱‘亞聖’,亦可稱賢’。其余草木花鳥器用之類可以一‘物字代稱.....”他知道,楊一清是跟他們一起交流心得,讀書的心得每個人都不一樣,不過萬變不離其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