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回來的路上,吳蔚買了許多災後能用到的物資,見到這般場景,吳蔚當機立斷拿了六副面巾出來,其中三副用經過提純的白酒打濕,囑咐另外兩人將乾的那一副戴在裡面,濕的綁在外面,別嫌味道刺鼻,必須要戴上。
古代有一句老話是這樣說的:大災之後必有大疫,一部分原因就是沒有及時處理現場的動物屍體,還有一個原因是:古代人幾乎沒有消毒的概念。
進了清河縣縣城,情況比城外好多了。
雖然倒塌的民房和被水泡到變形的建築隨處可見,但街道上的淤泥已被清理乾淨,還有官兵和衙役打扮的人在巡邏。
吳蔚看到不少面黃肌瘦坐在路邊等待施粥棚開濟的百姓,他們有些垂著頭,有些捧著一個容器目光呆滯,也有的會對吳蔚她們三人行注目禮。
吳蔚被這些人盯的有些發毛,若不是街上不時走過巡邏隊,自己的身邊又跟了兩個佩刀鏢師的話,吳蔚真不敢想象會發生什麽。
吳蔚的心,愈發沉了。
清河縣的地勢比清廬縣高,都成了這副樣子,清廬縣的損失只怕會更嚴重!
那泰州呢?
第232章 清廬變湖
吳蔚不敢停留, 有件事卻也不得不做,她帶著兩名鏢師來到了清河縣的縣衙。
之前吳蔚的戶籍還在清河縣的時候,是這府衙裡的常客, 門口的捕快認出了吳蔚, 進去稟報了。
片刻後捕快回來,說知縣老爺請吳蔚進去。
吳蔚轉身對身後的兩名鏢師囑咐道:“二位姐姐, 看好車馬行李, 我去去就來。”
隨後又對捕快低聲說道:“還勞煩這位大哥幫忙看兩眼。”
捕快一臉了然地點了點頭,安慰道:“吳姑娘放心進去,這裡是縣衙門口, 誰也沒這麽大的膽子!”
吳蔚謝過捕快後, 進了衙門。
衙門內, 彌漫著一股霉味兒,想來是也被洪水波及到了。
張成穿著官府, 臉上卻胡子拉碴的,面容疲憊又憔悴,大案上摞了各類的公文堆得老高, 堂下幾個文書打扮的人忙得焦頭爛額。
有打算盤算帳的,有在紙上寫寫畫畫的, 還有不時從張成的手裡接過公文,再遞上新公文的。
張成的師爺見吳蔚來了,低聲提醒了一句, 張成這才將目光從手中的公文抽離,抬眼看到吳蔚, 眼前一亮。
“你們繼續, 我去去就來。”張成吩咐了一句,起身繞過大案, 快步來到吳蔚身邊。
張成的官袍下擺上沾了不少淤泥,一雙皂靴上幾乎□□涸的泥巴給糊滿了。
張成朝吳蔚抬了抬手:“吳姑娘,這邊請。”
吳蔚點了點頭,也對張成比劃了一個“請”的姿勢,二人一前一後來到後堂,張成請吳蔚坐,給吳蔚倒了一杯清水。
張成端起水杯一口氣喝幹了,有些感慨地說道:“吳姑娘可真是吉人天相,我聽人說吳姑娘被家中老太爺接回去了,姑娘可知,你躲過一場浩劫啊。”
“是啊,聽說泰州和毗鄰幾個縣城受了災,我料理完家中事宜就快馬加鞭趕回來了,這一路所見……真是觸目驚心。”
張成疲倦地扶住了額頭,說道:“整個清河縣所有的農田都被洪水席卷了一遍,今年定是要顆粒無收了!衝毀的民房不計其數,到現在還在統計中,去年大旱,糧食欠收,縣內百姓勒緊腰帶,咬碎了牙,生生堅持了一年,寧可挖野菜,吃糊糊也沒有動糧種的主意,本以為好不容易熬過去了,今年又是個雨水充沛的年份,定能有個好收成……誰成想竟如此……”張成雖然不是清河縣本地人氏,但到底在此地做了快兩年的父母官兒,已經對這裡產生了感情。
說到此處,張成的眼眶紅了,用顫抖的聲音繼續說道:“退去的洪水幾乎都泄到了清廬縣境內,這場天災損失最嚴重的就是清廬縣,我卻……不能回去。我家的祖宅和祖墳……都淹了!自古家國難兩全……我愧對列祖列宗!”
聽到張成說的這些,吳蔚隻感覺自己的心口砰砰直跳,她的腦海中不禁回響起了導致自己穿越而來的那個牌坊,心中隱隱有了一個猜想,可吳蔚卻不敢深想,似乎是害怕自己的想法得到印證。
吳蔚也歎了一聲,勸道:“縣城之外一片狼藉,縣城內的道路和治安卻已經基本複原,這些與你的努力是脫不開的。我相信張家的列祖列宗得知他們的後世子孫,犧牲自家保全一縣百姓的安慰,也絕對不會責怪你的。宅子淹了可以重建,日後你加官進爵,重修張氏祖墳也並非難事。”
張成的表情舒緩了些,說道:“再有不到一年,我便輪值期滿,要到別的地方去任職了。清河縣在我的任內出了這麽大的災禍,我怕是再無出頭之日了。我也不盼著什麽加官進爵,我只是……想到我調走以後,清河縣的百姓家中既無余糧,房屋也被毀了大半,誰願意接手這個爛攤子?我擔心下任知縣隻想著拖過任期,離開這個是非之地。想我張成,苦心經營兩年,不敢懈怠一日,熬過了大旱,卻沒躲過洪災!好好的清河縣在我的治下竟落得如此下場!受苦的……都是百姓!”
張成說得萬分真誠痛心,吳蔚也不禁為之動容。
“人禍可免,天災難逃,張成兄……看開一點吧。眼下還有件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你這個知縣擔起重擔,若是放任不管,清河縣百姓的苦難還在後面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