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咱們就不管了?那要是真欠收,怎麽辦?”
“繡娘,我從來沒想過去做一個孤膽英雄,我沒有那麽強的生命力等待真相大白的一日。要是咱們折騰了一遍還是欠收了,他們會把所有的責任都怪到我們的頭上的,到時候我們一家會被村民們打死的。”
一瞬間,繡娘仿佛被人掐住了喉嚨,沉默了不知多久,才艱難地說道:“那咱們多買些糧食吧,總要活下去的。”
吳蔚發出一聲歎息,這是她來到這裡後第一次感到如此無力,這種無力感和被張寬關進大牢比,根本不能同日而語。
這是一種不可撼動的,無法翻越的,一個身無長物的普通人,對陣無窮的自然之力時所生出的絕望。
這夜,吳蔚和繡娘一夜未眠。
又過了兩天,張水生送來了幾十個布袋子,都是從張家村各個田地裡秘密取來的土壤樣本。
張水生留了個心眼兒,她知道吳蔚所涉及的這件事一個搞不好,會面對什麽樣的後果,所以他沒有找任何人幫忙,所有的土都是他偷偷取的,並叮囑了全家人不要再提這件事。
無論如何,平安才是最重要的。
吳蔚擔心嘗土太頻繁會弱化判斷力,所以每日隻請柳老夫人品嘗十幾份,間隔的時間也很長,用了三天時間才品鑒完。
吳蔚看了看手中自己親手寫下的報告,這一批次五十七份樣本中,結果全部是欠收,程度略有不同。
其中小槐村的土壤樣本,柳老夫人給出的結論是:收成大不如往年,卻也能收到一些糧食。
張家村的絕大多數樣本,柳老夫人給出的結論是:會欠收,家裡人會餓肚子,要是家裡余糧不多,會出事兒。
另外還有三家,柳老夫人給出的結論是:完了。
究竟這個“完了”是什麽含義,無論繡娘和吳蔚如何追問,柳老夫人只是苦著臉搖了搖頭,一字不肯再透露。
吳蔚按照樣本標記的人家,專程去問了張水生,才知道:這三家人的田地在村裡一家養羊大戶的莊子附近,每年秋天他們三家田裡的秸稈和麥稈都會賣到羊莊裡去,做了羊的口糧,所以這三家是不燒草漚肥的。
事情弄清楚後,吳蔚的心更沉了。
她倒是希望柳老夫人的嘴巴不靈,事與願違。
柳老夫人這門嘗土的手藝,已經到了神奇的程度了。
此時天氣還很涼爽,吳蔚卻急了一腦門的汗,她火急火燎地衝回了家,一頭扎進房間,裁紙,研墨,咬著筆頭在紙上寫寫畫畫。
吳蔚想:既然從源頭上不能改善土壤問題了,那只能通過後期的乾預促進糧食的增長了。
通過種植期間的補肥,幫助糧食成長。
在這個科技條件基本等於零,沒有人工化肥的年代,想要補肥,只能靠自己了!
吳蔚想了很多種合成化肥的辦法,奈何局限於現有條件都無法實施。
最終,吳蔚總算是想到了一條:煆燒硝石,在有氧的條件下使其蒸氣溶於水,從而得到硝酸溶液,再用硝酸溶解石灰石,得到硝酸鈣溶液,然後再使其蒸發結晶。
這是一種在種花家早就淘汰掉的老牌複合型肥料了,吳蔚記得在自己很小的時候,和奶奶去山上種地,在倉庫的角落發現了一個編織袋子,上面就寫了“硝酸鈣肥(農業用)”的字樣,下面還有兩行吳蔚看不懂的字:總N≥11.0%,CaO≥23%。
小時候的吳蔚不知道這是什麽意思,還特意把奶奶拉過來詢問,奶奶笑得慈愛,摸著吳蔚的頭對吳蔚說:“好好學習,以後就知道了。”
後來吳蔚學習了化學,自然明白了少年時看不懂的符號是什麽意思,只是那時候奶奶已經不在了。
為了彌補童年的遺憾,吳蔚還自己演算過具體的化學方程式。
一段記憶湧現心頭,記起慈愛的老人,吳蔚的眼眶有些濕潤。
梁朝先帝篤信丹藥之說,梁朝各地都有所謂的煉丹坊,就連清廬縣這種偏遠的地方也能看到幾家,所以無論是硝石還是石灰石,都不缺。
只是……想做出滿足張家村,甚至整個清廬縣的化肥,絕非吳蔚一人所能及。
吳蔚的腦海裡閃過了兩個人選:平佳縣主高寧雪,清河縣知縣張成!
想在短時間內拉起一個生產線,必須要一定的財力和權力的支持才行。
原本高寧雪是最好的人選,她爺爺的封地離清廬縣很近,可隨著燕王遷封,這一優勢也喪失了。
但吳蔚還是想碰碰運氣,畢竟是關系一縣之民的大事。
於是吳蔚提筆寫了一封信,是給高寧雪的。
至於張成那邊,吳蔚親自去講。
第121章 機緣巧合
吳蔚給高寧雪的書信足足寫了五頁紙, 信中吳蔚不僅敘述了完整的事件經過,還內附了化肥的製作方法,成肥後的性狀和顏色, 以及使用方法。
吳蔚反覆叮囑高寧雪, 此事事關重大,清廬縣去年就下了兩場雪是事實, 一旦莊稼欠收, 後果不堪設想。
翌日清晨,吳蔚帶了乾糧,盤纏, 騎著醜醜便出發了。
高寧雪給的通訊地址吳蔚早已記在腦海裡, 泰州毗鄰清廬縣, 常有清廬縣百姓到泰州城內,是以雖然正值平燕王搬遷, 宜王入主,吳蔚也很順利地進城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