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內的一番對話,看似家常,但最後那一段話,隱射的是《五賢傳》一事,不過,此事何怡賢尚且不知,仍以為是自己將才失言,提及二皇子,惹了貞寧帝不悅,伏身在地,身子漸漸顫抖起來。
“主子,奴婢有事稟告。”
胡襄站在地罩前,見何怡賢沒有起來,愣是半天不敢進來。
貞寧帝道:“說吧,朕看你已經站了一會兒了。”
“是。”
胡襄這才走進殿內,“回主子,大殿下請見。”
貞寧帝朝外看了一眼,“朕不是說了,不必謝恩嗎?”
“哪能那麽快呢。送衣的人還沒走過太和殿呢,就遇見殿下了,如今殿下已在外面站了一會兒了,奴婢看陛下用印……”
“朕用印的時候,他也能進來,傳吧。”
說完低頭看了一眼何怡賢道:“起吧。”
易琅帶著楊婉走進內殿。
殿內燈燭煌煌,照得每一件物影都撕出了毛邊兒。
易琅跪在禦案前,向貞寧帝行叩禮。
貞寧帝今日看起來興致倒不錯,示意二人起身,隨口問易琅道:“文化殿今兒講的什麽。”
易琅站起身道:“張先生還在講《貞觀政要》。”
“哦,來。”
貞寧帝伸出手臂,示意易琅去到他身邊。“聽得明白嗎?”
“回父皇,兒臣都聽得明白。”
“好。”
貞寧帝抬袖,親自替易琅擦了擦額上的雨水。
“淋著了。”
楊婉感覺貞寧帝的目光落到了自己身上,忙請罪道:“是奴婢沒伺候好殿下。”
貞寧帝還沒說話,易琅已經開了口,“父皇,姨母為了護著兒臣,自個都淋濕了。”
鄧瑛看向楊婉,她看起來尚算齊整,但肩頭幾乎是濕透了。楊婉知道鄧瑛在看她,下意識地挽了挽濕發。
貞寧帝松開易琅的肩膀,“這麽看來,你對皇長子算是盡心。”
楊婉垂眼應道:“奴婢慚愧。”
皇帝沒有再對楊婉多言,低頭問易琅,“這麽大的雨,怎麽想著過來了。”
易琅走出禦案,走到貞寧帝面前拱手一揖,“兒臣,有話想請問父皇。”
“說吧。”
易琅直起身,“今日,北鎮撫司指揮使張洛,在文化殿帶走了兒臣的侍讀楊菁,兒臣不明緣由,故來此求問父皇。”
禦案上的線香燒斷了一截,香灰落在貞寧帝的手背上。
“哎喲……”
何怡賢忙彎腰替貞寧帝吹去。
貞寧帝收回手,偏頭看向易琅,不重不輕地說了一句:“放肆。”
殿內只有何怡賢敢在此時,出聲相勸。
“主子,殿下年幼……”
“放肆。”
這兩個字卻是易琅口中說出來的,語氣幾乎和貞寧帝一模一樣。
“君父有責,為臣為子,當受則受,無需一奴婢多言。”
他說完,撩袍跪下,“父皇,文華殿楊菁是兒臣的侍讀,也是兒臣的舅舅,若他當真有罪,那兒臣就已受他蠱惑多日。兒臣心內惶恐,求父皇明示。”
貞寧帝沉默了半晌,低聲道:“你今日過來,是想為你的母舅開脫嗎?”
易琅直起身,“不是,兒臣自幼受教,先生們都說,國之司法,是要將功、罪昭明於天下,但北鎮撫司行事無名,不曾昭明功罪,兒臣認為這樣不對。”
楊婉立在易琅身後,一字不漏地聽完了這一段話。
她抬起頭與鄧瑛目光相迎。
鄧瑛沒有出聲,面容上卻含著一絲笑容。
此刻楊婉才真正有些明白,鄧瑛為什麽這麽珍視這個孩子。
武將渴求天下太平,文人所望無非“政治清明”。
天下太平可以依賴名將,但“政治清明”卻必須要一位明君。
他不需要有多仁慈,他只需要殺伐得當,不暴虐,但也絕不能對任何人手軟。
“易琅。”
“兒臣在。”
皇帝聲啞。
“你知道你對朕說了什麽嗎?”
“兒臣明白,兒臣冒犯父皇,請父皇責罰,但也請父皇明示兒臣,兒臣已經長大了,兒臣要明明白白地做人。”
貞寧帝低下頭,沉默地看著跪伏在地的易琅,須臾之後,方道:“既然如此,朕準你召問北鎮撫司。”
“兒臣謝父皇。”
“退下吧。”
楊婉跟著易琅走出養心殿,剛走下月台,易琅就牽起了楊婉的手。
“姨母,我以後一定不會讓你再被欺辱。”
楊婉牽著他朝承乾宮走,一邊走一邊道:“你還小,姨母要好好護著你。”
易琅抬頭道:“姨母不信易琅嗎?”
楊婉停下腳步,“姨母是怕你過得不開心。”
易琅道:“你從詔獄回來的時候,母妃跟我說過,你救了我還有她的性命,我也一直都記得,我被父皇鎖禁武英殿的那一段時間,一直都是姨母在照顧我。姨母,我沒有護好母妃,但我一定會護住你,姨母,等我長大了,一定不再讓你做奴婢。”
楊婉笑了笑,伸手理好易琅的衣襟。
她內心無比矛盾,一方面,她希望他快點長大,實現鄧瑛和楊倫的願望。
另一方面,又希望他不要長大。
讓那個人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