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省的半數油脂加工企業已經停工、停產……”
“國內大豆和大豆油市場的最後一塊淨土正面臨大變……”
“國產非轉基因大豆與進口轉基因大豆正在展開一場戰爭……”
如果看以上新聞標題,大概所有人都會以為這是國產大豆即將全線淪陷的前奏。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
大豆重要嗎?
與主糧相比,貌似大豆是被國家放棄自給的糧油作物。
但大豆從不只是單純的油料——除卻食用、大豆油外,還有很多食品工業都需要添加豆粉,壓榨豆油之後的豆粕是常見飼料;在軍事領域也有廣泛應用。它關系到我們的肉蛋奶,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只有站在國家的角度,才明白這一決定的無奈。
“我國去年進口大豆4000多萬噸,折合成需要種植的面積為5億畝,而我們是不可能從18億畝耕地中拿出這麽多去種植油料作物的,所以只能正視油料必須依靠進口的事實。”領隊的發改委副主任胡其遠無疑是站在國家層面看待問題。
但是不是意味著可以放棄國產大豆?
呵呵……即使是日理萬機的發改委,也要將維持與保有一定的國有大豆產量作為確保國家糧油安全的戰略之一——這跟國內擁有最完備的工業體系一樣,你強不強是一回事,但有沒有又是另外一回事。
當然,如果既能保持存在,又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競爭力,那就是最符合國家的期待了。
當發改委調研組在東北大豆主產區將目光轉向嘉谷集團後,他們的期待得到了滿足!
……
在黑省海侖市的嘉谷大豆種植基地,大塊大塊連成片的豆田內,大型拖拉機正在拋灑有機肥。
拖拉機手還像是農技專家一樣侃侃而談:“施肥如同人吃飯一樣,要在飯口時間吃,還要吃到需要的營養,過多過量都不好。我要把握好正確的施肥量,正確的施肥時機,正確的肥料品種,還要用正確的農機進行施肥……”
在嘉谷農業的推廣下,運用模式化栽培、測土配方施肥、大農機耕作……比肩美國的科學耕作大豆模式,使得在嘉谷的大豆種植基地內,畝產超過210公斤已經不是新鮮事,這比美國去年平均畝產179公斤的種植水平優異得多。
“如果還有人說國產大豆產業像一個斷不了奶的孩子,真應該讓他們看看嘉谷的成就!”發改委副主任胡其遠感慨道。
周蒙搖搖頭道:“那個一直喊著要保護的國產大豆,其實是低技術的產品,產量低、價格又高,保護一兩天、一兩年還可以。但要保護五年十年,估計得做夢?”
“真正有希望的國產大豆,還得是嘉谷這樣,培育出高產高蛋白的大豆品種,規模化生產……”
胡其遠對周蒙的“嘉谷吹”已經見怪不怪了,關鍵是,人家沒有說錯。
大豆的單產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規模化,即使是國內畝產120公斤左右的普通大豆,其實在規模化種植後,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更別說嘉谷這樣進行培育出來的優良品種了。
所以,自“大豆危機”後,嘉谷大舉扶持國產大豆,通過組建合作社,推動大豆規模化種植,改變了“農戶一盤散沙,企業孤軍奮戰”的落後大豆產業機制,被視為振興國產大豆的新起點。
與國儲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豆農們的態度:“過去種大豆哪簽過訂單,都是打出來豆之後再想賣的事,總是賣不上價。現在我們和嘉谷簽訂單,收購價比市場價高,銷路和價錢都有了保障。”
訂單農業還倒逼著豆農向“種得好”轉變,“我們都按照嘉谷的標準和品質去種,當‘金豆子’一樣伺候,可不能想怎種就怎種!”
“這幾年為嘉谷種大豆都賺了,今年還鼓勵更多人種大豆,大夥兒的積極性又回來了!”
據調研組了解,雖然因為規模化、機械化種植,嘉谷在收儲費用上要比國儲糧有優勢,但依然抵消不了嘉谷遠高於國儲價的大豆收購價。
那麽問題來了,嘉谷每年收儲國產大豆達到500萬噸,而且沒有財政補貼,不應該承受更大的壓力嗎?
……
“通過財政補貼振興國產大豆的想法是行不通的,其真正出路在產業升級!”不知何時溜過來的齊政引導發改委調研組深入了解嘉谷的大豆產業鏈。
相比於國儲糧只有收儲和出庫,嘉谷的大豆產業鏈有看頭多了!
“如果跟進口轉基因大豆拚榨油,國產大豆很難有勝算。但如果挖掘國產大豆在蛋白質含量方面的優勢,這個矛盾就會迎刃而解。”齊政帶調研組參觀了嘉谷在黑省建立的國內最大的大豆深加工深加工基地。
嘉谷推廣種植的非轉基因大豆分為兩種,高油脂大豆和高蛋白大豆。目前在國內大規模種植的,是高蛋白大豆。
得益於與黑省農科院的大豆品種選育合作,再加上覆蓋育種基地的靈陣,嘉谷培育出來的大豆,堪稱是非轉基因大豆中的極品——顆粒圓潤飽滿,皮薄色黃的嘉谷大豆,含有豐富的油脂、蛋白質、氨基酸,在業界內享有盛譽。
嘉谷的高蛋白大豆加工產品,可不是豆腐、豆漿等這些初級產品。
“我們的高蛋白大豆啊,主要深加工成食用濃縮蛋白、卵磷脂等高附加值產品。前者被廣泛應用於肉製品、魚糜製品、烘焙食品、嬰兒食品等,每噸售價一兩萬元還供不應求;後者被世界各國列為安全的食品添加劑及乳化劑,在醫藥、食品、化工、輕工等領域廣泛應用,每噸售價高達1.3萬元。”齊政介紹道。
很多人不知道,嘉谷糧油借此成為了雙匯、統一、雀巢等知名食品企業的重要供貨商。
為延長大豆加工的產業鏈,嘉谷於三年前投資了五億元在黑省建設了全球大豆加工研發中心,之後每年的研發費用都在1-2億元,嘉谷糧油正是依靠其研發成果迅速搶到了大豆深加工商機。
最重要的是,在這種產業模式下,國產大豆的最終產值高達5500元/噸,相比目前國產大豆4000元/噸左右的價格,每噸可實現增值1500元。
“如果我國每年1500萬噸國產大豆都能實現精深加工,可實現的增加值將高達225億元。國產大豆既不需要與進口大豆比拚價格,也不用再擔心農民沒有種植積極性,而且不會給國家財政帶來負擔。”調研組中的周蒙喃喃自語道。
齊政深以為然:“目前,單單是國內,對非轉基因大豆精深加工的需求為每年500多萬噸,而隨著消費者對生活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這種需求將會進一步增加……”
“……”
發改委調研組發現自己犯了個大錯誤——拿國儲糧與嘉谷對比已經沒什麽意義了,最起碼在大豆業務上,兩者根本不在同一個層面上。
雖然嘉谷的大豆常備儲量不過是300萬噸,但輪換周轉很快,而且,嘉谷真正的實力,在於“藏豆於地”。
五年來,嘉谷通過對國產大豆的傾力扶持,以及推動國產大豆產業升級,已然讓國產大豆實現悄然複興!
黑省的半數大豆油脂加工企業停產?
——是這樣沒錯。因為黑省的大豆油脂加工產能佔了全國加工能力的1/10,在嘉谷推動大豆產業升級後,嚴重過剩狀況愈加明顯,這是面臨整合的征兆。
農民手中還有去年產的大豆沒有賣出去,甚至07年的部分大豆也還壓在手裡?
——也是這樣沒錯。但那都是因為不是優質大豆;說得更明白點,那肯定是還沒有加入嘉谷扶持的大豆合作社的。
真實的現狀是——
“近五年來,黑省大豆生產下滑趨勢徹底被扭轉,種植面積不降反升,同期產量也從500萬噸上升至650萬噸,即使擴大至整個東北三省,大豆種植情況也非常穩定。而這背後,是超過了一半的加入嘉谷大豆合作社的豆農支撐起來的。”齊政不無驕傲地說道。
相比於原時空,國產大豆產業沒有形成合力,最終是整個產業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即使在國家加大扶持後,也難言競爭力。
本時空,有嘉谷“安內攘外”,狀況豈止好了一百倍?
發改委調研組自然不知道兩個時空的“翻天覆地”,但他們都能看到一點:“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拽”——是嘉谷扛起了複興國產大豆的大旗。
是嘉谷強化了大豆生產基地建設,扶持豆農們進行規模化生產,提高了國產大豆的生產效率!
是嘉谷加強了大豆良種繁育,重點選育與推廣市場需求旺盛的高蛋白大豆、食用大豆品種,找準了國產大豆市場定位!
是嘉谷聯合九三油脂,將外資糧商在黑省的收購、兼並拒之門外,維持了中國大豆產業的最後一塊“淨土”!
甚至是嘉谷推動國產大豆在世界樹立起了品牌!
“我聽說,日韓相繼向嘉谷下了一份非轉基因大豆大訂單?”發改委副主任胡其遠對其中的報價印象深刻,趁機問道。
“沒錯,其實不僅僅是日韓,歐盟方面也有進口我國大豆的意向。”齊政輕松道。
非轉基因大豆在歐盟、日韓等國際市場炙手可熱。僅島國每年就需要500萬噸,而在南韓,一斤非轉基因大豆能賣到20多元人民幣。但是,這些國家也對大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品質,同時有綠色認證、地理標識——而這些正是以前的國產大豆所缺乏的,只能呆在國內。
但在嘉谷的生態種植下,這些都不是問題。而且,嘉谷培育的純天然非轉基因大豆蛋白質含量更高,理所當然地優質優價了——出口給日韓的國產大豆,價格每噸要高於普通大豆1000元。
發改委調研組想起國儲糧沒人願意接受的收儲大豆,不由得齊齊“嘖”了一聲,真的人比人,比死人!
而齊政還不滿足,他向胡其遠問道:“胡主任,也不知道我們申請建設撫遠港糧食碼頭,打通‘俄糧回運’瓶頸的申請還要多久才能報批下來,這可是將黑省打造成全世界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加工、貿易集散地和世界非轉基因大豆現貨、期貨交割中心的重要一環啊……”
黑省有一條不成文的行規或共識,省內的油脂加工企業采用的都是非轉基因大豆,以前都是采用本地產的,現在,來自俄遠東地區的非轉基因大豆進口量激增!
胡其遠瞬間將對比的國儲糧拋在腦後,興趣十足道:“嗯,應該快要批下來了,說起來,你們還真敢想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