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修仙從鑽木取火開始》三百六十一、【烏篷船上】
“修仙從鑽木取火開始 ()”

眾人皆驚。

場中一時寂靜,大家紛紛停住剛剛還在議論的話頭。

諸人齊轉過目光,看著這個突然出現,將許多貨物摜在地上的白衣人。

倒是車隊管事看了看地上的貨品,走上來躬身行禮道道:“多謝大俠,這正是我們所丟的貨物。”

方長點點頭道:“那便好。”

“不知,那賊人是怎麽處理的?”車隊管事繼續追問。

“跑掉了。”方長敷衍的說了句,結果車隊管事再次道謝,並忍痛提出贈送些錢財作為謝禮,方長隻好再次說道:“不必。”

而後扭頭便走。

他腳力奇快,於是後面人們只能看到漸小的背影,而後議論猜測不休,許久才散去。或許以後此事會有不同的版本,不知是“大俠力擒快腳賊”還是“壯士三拳震山嶽”。

這些和方長都無關,他已經溜的遠了。

………………

越往南,天氣越暖和,待行了百十裡後,竟然感覺拂面的微風有些溫暖。

抬頭看周圍,果然樹梢泛綠。

由於日照時間和角度都長,北方雖然是數九寒冬,這裡卻依然有人在田裡活動。

方長仔細觀察過,他們是趁著這個世界,下力氣整理家中田地。

此處多為水田,和北方旱田不同,精耕細作需要耗費更多人力、精力,也消耗更多時間。當然,田地會回報給人等價的成果,多花幾分力,便能保證多保證一些收成。

用老農教育自家孩子的話說,田地從不騙人。

這一路上,依然有著不少兵禍痕跡,還有不少人家縞素,可見這富饒地方,也遭受了許多苦痛。還好這片地方已經被義軍佔下,派了不少讀書人為官吏,帶著些許義軍士兵,嘗試治理一方、造福一方。

這個過程中,自然也會有著許多錯漏,許多失誤。

但總體還是向好的,因為百姓們眼光明亮,向來能夠分清楚誰是真的為自己好,所以也包容的很。有些年長者,往往還會帶著多年的人生經驗,上前拜見講幾番,隻為讓他們多些知識。

與此同時,那些參加了義軍的人,他們的家屬,也收到了從軍中寄過來的餉銀和家書。由於治軍嚴格,義軍之中克扣軍餉情況很少很輕微,往往到手能有九成之多,冠絕天下。

有見識廣泛的人說,這也是義軍兵鋒無堅不摧的根本之一。

再往南,水網密集起來,這裡河流比道路還多,步行和車馬交通遠不如渡船方便。

方長入鄉隨俗,找了條小船,出幾文錢,讓其撐著自己向南走。

船家戴著鬥笠輕輕撐著長長的船蒿,小小的船兒在水流中穿梭,十分輕盈迅捷。

這種船是這方地域的主要交通工具,船身狹小低矮,上面有個竹篾編的船篷,為了防腐漆成黑色。裡面隻鋪了張草席,乘客往往坐在船頭,看著前方,與船家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話聊天,路途便在這種悠閑中過去。

“客人從江北來的?那可真是很遠很遠的地方了。”

這裡的口音相比中原來說,有些綿軟,和這裡的山水一樣,人也普遍長得秀氣。聽到船家的感歎,方長笑道:“中原和江南緊挨著,從這裡道江北不過幾百裡,這天下不算大,本就是一家。”

船夫手上撐蒿的動作毫不放松,對船頭坐著的方長笑道:

“客人走南闖北見識的廣,當然感覺天下小的很。像我們這樣天天撐船,總在這一片兒轉悠,每天走不了幾十裡路的人,自然是感覺天地廣闊,難以奢想。”

“說白了,

還是和四方行走的路程遠近、時間長短有關,若是有朝一日,平常人家也能用現在十倍的速度到處走,那麽說這天下因此小了十倍,也不算差。”方長撫掌大笑,稱讚道:

“哈哈,甚是有理,船家此番話語,稱得上是真知灼見,您今年貴庚?”

“五十有三啦。”船家笑了,仰頭看了看天說道,他下頜上斑白的胡須,也這動作晃悠了下,“我孫子也快能撐船了,不過這裡新來的知府老爺,說讓他那個年紀的孩子,盡可能識幾個字。”

“這事兒我說不上來好壞,不過這新知府是個好心人兒,正好家裡還算寬裕,便將其送了去,現在已經能寫全家人的名字了呐。我老楊家,幾代人鬥大的字不識半個,如今也要出個有文化的後生了。”

方長回頭說道:

“恭喜你啦, 船家。”

“哈哈哈,同喜同喜。”船家的興致很高,他問方長:“客人您這是要去南方?不過看起來還是要在附近遊覽一番的。”

“船家好眼力,”方長笑道:“這周近可有什麽好地方值得一去?”

“這倒沒有,周圍只是些平常事物。”船家不停撐蒿,順便想了想後搖頭,“若說熱鬧地方倒有基礎,一是府城裡面的萬般繁華,二是前面不遠處的集市。”

方長嗯了一聲,繼續問道:

“那麽這府城和集市的熱鬧,是否又有什麽說法?”

面對這個刁鑽問題,船家也不怵頭,他想了想,回答道:

“府城那自然是好地方,左近沒有的店鋪那裡有,左近沒有的巧手工匠那裡有,左近沒有的吃喝用度那裡也有,來自天南海北,周邊人都喜歡去玩兒。雖然府城年前遭了兵災,但還好現在朝廷攻過來快,那裡休養沒多久就恢復了舊觀。如今那裡又開了學堂,開了書館,人氣旺起來後,好去處多得很。”

“前面集市在周邊也頗為有名,那裡在我爺爺的爺爺那時候,原本是個草市,販買些盈余糧食,賣些從河裡捕上來的魚蝦、撈出的菱角,販售些挖來的筍、打來的獵物,或者是家裡自己織的布、納的鞋底兒。只有一兩個衙門幫閑,在那裡隨便收上幾文稅錢。”

“結果一兩百年過去,每當有了新玩意兒,周圍人還是喜歡挑去那處集市販賣,因為那裡人數多人氣旺,最適合做生意。久而久之,此處就已經成了個不次於府城的地方,客人若是有興趣,可以前去看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