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位行商的話中,透露出了不少消息,方長準備去那裡看看,確認下此地妖怪們最近的狀況。畢竟那些消失的村鎮,或許就是敵人在出手搞事,而且在他靈覺中,忽然感覺到這件事情和自己有關聯,自然起了更大興趣。
眼前行商三口兩口吃完了果子,將果核扔進篝火堆,拍拍手指著上面官道,對眼前眾人說道:“那個鎮子叫兩尺鎮,就在沿著官道朝前方不遠處,但是不在官道上。過了橋後,要往西面下官道,一直朝著蟻山方向走,在臨近山腳處才能找到。”
在場除了方長和桑子平之外的行路人們,各自哂笑:“我們還有活計要做,哪有時間去看這種東西,費事又費乾糧。”
倒是方長與桑子平對視一眼,朝行商微微拱手示意,表示感謝。
而後一夜無事。
沒有野獸也沒有賊寇,更沒有妖怪過來,這片坡下土坳裡,唯有篝火劈劈啪啪的聲音,和上方卷過厚重土地的風聲,偶爾有人打鼾磨牙,卻是這些趕路人們睡得深沉了。
顛簸行路的許多疲憊,隨著睡眠無影無蹤,第二天早上起來,人們又各自精神百倍,在這裡用村民提供的水稍稍洗漱,熱些飯食吃,再將隨身容器裝滿白開水,便又三三兩兩的上路前行。
方長與桑子平沒有和昨天的同伴們一起走,他們兩個沒有在這裡吃早飯,一大早就爬上陡坡,順著這條伸向西北方向的官道朝前走。朝陽正好從後面超前照射,角度很低,將他們長長的影子,投在前方路面上。
滔滔江水聲越來越清晰,前方橋頭的石也變得越來越近、越來越大。
離得近了之後,場面更是壯觀,水流滾滾而下,渾濁的很,在橋面上方和橋面下方兩個拐角處,激蕩出驚天動地的聲音。倒是橋面下這段水面足夠平穩,但流速也不低,沒有淤塞危險。
桑子平在橋中間停下,隨方長一起扶著欄杆,看著在遠方順著地勢,轉了個大彎的江流說道:
“這裡地勢厚重,但都是黃土,從這裡流經的江河,往往會因為侵蝕江岸河岸而變得渾濁。還好這條江在關中只有短短一小段,加上後面又有幾條河水匯入,所以下遊才會依然清澈。”
他告訴方長,腳下橋底這條大江,在遠方拐彎後朝著東南方向走,而後穿過片薄薄山脈,轉向東方入海。方長知道,這就是他曾經從榆樹回雲中山時候,曾經泛舟其上的那條“名字很多”的大江。
他拍了怕欄杆,對桑子平笑道:“這長橋在激流中穩如磐石,也不知道當初是怎麽修建的。”
幾個粗壯橋墩伸進江水中,下方有著船型底座,此種結構對於這個時代來說,真真是超級工程,實在是不知道當初的人們,是怎麽在湍急的江水中,建起一座這樣的堅固長橋。
桑子平搖搖頭說道:“這已經很難考證,想來附近應當會有相關傳說留下,但定然和當年事情有差距——倒是可以去地方志中找一找。”
對此方長並無太大反應,他風輕雲淡地回復道:“我只是隨口一問,倒也不必刨根問底,知道了是運道好,不知道也不用傷心。這??事其實如修行一樣,緣分到了自然會知道,緣分不到,便是求索盡天下,也找不到分毫消息。”
“方先生說的對。”桑子平點頭說道。
而後他們一齊轉身,繼續朝西北方向走,將滾滾江水甩在身後。
兩人自有默契,知道後面要朝哪裡走,在一個岔路口,他們下了官道,順著小路向西,直朝蟻山腳下去。
路兩旁的天地裡,依然是粟麥之類主食佔了大部分,根據播種時間和土地肥力、種子的細微不同,呈現出不同的生長狀態,有的依然墨綠色,有的則已經泛黃,正在隨著晨風微微搖曳。
方長和桑子平二人起的夠早,但此時依然有農夫已經趁著晨光,忙完了地裡活計,扛著鋤頭準備回家,而遠近的村落裡,零零散散有些炊煙升起。
由於並不知道路,他們隨便找了個扛鋤頭的村民,攔下後禮貌地問道:“請問兩尺鎮怎麽走?”
對方一身裋褐,臉和領處的皮膚都紅彤彤的,明顯是常年進行體力勞動的樣子,聽到他們問話,上下打量二人。還好方長的氣質足夠讓人心生親近,故而農夫眼裡的幾絲狐疑被抹去,剩下了憨厚熱情額一面:
“兩尺鎮啊,二位是探親還是旅行?最近跑到兩尺鎮去看劍仙廟的人不少。從這裡過去還算順,幸好二位沒有再往後一個路口再下官道,不然路不熟悉,很容易沿著小路跑到山裡去。”
“順著那條路走,穿過至少三個村子,看到有青磚青瓦小廟宇,便是二位要去的兩尺鎮。那個鎮子裡面的人都可命大了,被上完妖怪圍攻,竟然僥幸被仙人救了。如果是我,傾家蕩產為仙人修座廟也心甘——便是像仙人一樣,改用蜀地口音都能接受。”
淳樸農夫的這句話讓桑子平有些困惑,他問道:“為何要改屬地口音?”
農夫放下鋤頭,在用雙手十指交叉拄著,哈哈大小:“兩尺鎮那幫人,只知道自己被劍仙使仙劍救了,卻連仙人的面貌都沒有見著,更惶談對方出身。沒奈何之下,只能猜測,這裡離著蜀地近,蜀地傳說中又有劍仙出沒,所以便給小廟取了這個名字。”
辭別了農夫, 順著對方指引,方長和桑子平很快找到了兩尺鎮。
鎮外的小廟修建的很是氣派,當然,這只是相對於鎮內建築來說,它依然只是個“小
”廟。
畢竟鎮中那次失火之後,很多人家還沒建好自己的茅草屋,總不能讓百姓露宿野外,廟宇終究是建造給活人用的。
兩尺鎮雖然交通不便,但是相對於周圍村鎮來說,是不折不扣的繁華地。所以當初那場變故,周圍村落也頗有一些人遇難,還好時間已久,看不到縞素痕跡。但由於時間問題,小廟前方還是有些冷清。
轉到正門處抬頭,能夠看到“劍仙廟”三個字的牌匾掛在正門上,沒什麽字體,只是像書上一樣橫平豎直,看起來非是出於某些底層讀書人之手。
頂點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