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油杆緩慢而堅定地向前進著,被包好放在狹窄空間的碎豆子,發出了沙沙的聲響。伴隨著這種碎炒豆被擠扁,繼而壓在一起的奇妙聲音,旁邊的出油口開始淅淅瀝瀝的有豆油流下來,淌進下面的油壇子裡。
豆油迅速地沒過了壇子底,而後液面不斷上漲。而方長依然在緩緩地推進榨油杆,
仙棲崖上產的豆子,出油率還不錯,方長連續換了幾次碎豆子,直到將剛剛取來並破碎炒好的那袋豆子榨完,獲得了差不多一小壇豆油,足夠一段時間使用。榨油完畢後剩下的豆粕也不浪費,喂雞可以,用來肥田也可以,以後還可以養點其它牲畜。
將榨油的器具收好,清理乾淨重新扛回工棚,方長走回廚房,拿起那壇子豆油,對著光線看了看。
裡面不是很清澈,需要沉澱一下。
不過上層的油液已經可以使用,他拿過之前已經見底的玻璃油壺,輕輕將壇子中上層的油,緩緩傾倒進去。豆油流下,如同絲線一般,緩緩流進玻璃油壺的細口中,將形狀並不規整的自製玻璃油壺灌滿。
“唔,先這樣罷。”方長點點頭,將油壺和油壇放進廚房。
油壺放在鍋灶邊,油壇蓋好放在安全的角落等待沉澱。過兩天,再將壇子裡面沉澱好的油,換到別的壇子裡,清理乾淨底部的沉澱物即可。
將桶裡的魚取出來,在外面溪水邊剖洗乾淨,方長將魚拿進廚房,切了兩刀後用鹽和薑片先醃著。而後他走到外面菜畦裡面,扯了根蔥回來,廚房裡面薑蒜都是現成的,只有蔥是現吃現拔。
烹魚的話,去腥最為重要,雖然碧玉湖裡的鯉魚各個肥大細嫩,腥味很淡,但這也必不可少。去腥少不得蔥薑蒜,尤其是薑,另外還有方長從雲中山裡采來的一些香料,以及一點蒸酒時候留下的酒頭,這酒頭只需要放幾滴便夠。
用薄薄的一層麵粉將醃好的魚裹上,將鍋燒熱,用剛剛榨好的豆油起鍋,下魚後煎至兩面金黃後盛出。接著用余油將從雲中山裡采的香料略微炒一下,放入蔥薑蒜,加些自釀的醬油,再下煎好的魚,加水燉煮至香味四溢,接著小火收汁,裝進長條白瓷盤裡。
將燉好的魚端到銀杏樹下,灶台上蒸的粟米飯也熟了。
去菜畦裡面摘來幾根翠綠帶毛刺的新鮮胡瓜,在廚房裡的出水口處洗淨,而後放在菜板上,用刀面輕輕拍上幾下,胡瓜便從中間縱向裂成幾瓣,但又裂的不徹底。胡亂剁上幾刀,再放些蒜末、鹽、香油,拌勻便是美味。
與此同時,和粟米飯一起蒸的臘腸也已經熟透,方長不管它的熱量,直接拎起來在案板上,切成薄片擺在盤子裡。臘腸裡面油很多,每一刀下去都有油水順著刀刃流下,切完之後案板上面滑溜溜的。
去雞舍裡面拾了個雞蛋,磕在碗裡加一小撮鹽打成蛋液,在旁邊早就燒開的鍋裡,就著水花輕輕一掄,便有潔白蛋花在水中呈現,並將原本沸騰的水花壓了下去。這時候就要眼疾手快,趁著蛋花湯沒有再次燒開,將鍋拿下來把蛋花湯盛出,不然水再次沸騰後,蛋花都會浮起來連成片,影響美觀。
嗯,標準的三菜一湯。
方長在時間管理上面很有經驗,幾道菜差不多同時端上石桌,而後他悠閑地給自己盛了碗粟飯,坐在桌邊。酒葫蘆被他拎了出來,他準備接下來的時間裡,先將自己從天下各地收集的葡萄酒、米酒、高粱酒,慢慢喝光,而後葫蘆裡面隻存自釀的高粱酒。
太陽斜斜地掛在東方。
這頓飯吃的方長很是安逸,不過這頓既不是早飯也不是午飯。
他早起之後,在早課石上看日出,而後著實躺了一會兒,到了半上午的時候,又去田地裡看莊稼,沒有用早餐,遂乾脆給自己做了桌豐盛的飯食。
今日無事,他準備下山看看。
傍晚就回來。
………………
方長換了身裝束。
反正今天傍晚他就準備回崖上,所以他沒有繼續使用白衣,也懶得幻化,便拿出身當年的衣服穿上。
而後他背上雙肩包,也沒帶靈泉劍,先去了工棚旁邊的倉庫,胡亂搜羅了一番,裝了許多雜物進去。方長挑選雜物並沒有什麽規律,幾乎完全是隨機的,不過他專門留了心思,裝了塊不知道從哪裡繳獲來的舊床單進去。
接著,他鎖好了門,便朝山下走去。
想了想,方長稍微偏了些路線,他不走林溪村的方向,而是直接往寧河府的方向去。也是得益於修為和腳力,他無視了路上的地勢阻礙,若是有地圖,可以看到方長直接選了條到寧河府的直線路途走。
上午的陽光明媚而不熾烈,山間早上起的晨霧也尚未散去。
山風陣陣,竹海濤濤。
方長這樣走,經過了平常采竹的竹林處,他心念一動,走進竹林裡面,挖了幾根秋筍裝進包裡,又砍了兩根大竹去了枝椏扛著,準備一並帶著去寧河府。
不過馬上,他就注意到了竹林裡那隻竹精。
“嘿, 又見到你了,早上好。”
第一次進竹林他就碰見過,多年來也算是個熟人,所以方長沒管對方反應,只是抬手打了個招呼,便扛著挖到的竹筍和砍下的大竹,離開了雲中山。
留下後面竹精,木然地面對陽光和山風,沒有絲毫反應。
穿越了官道和農田,方長真個按照直線走到了寧河府府城,他從田間穿過時,乃是踩在粟麥尖兒上行走的,沒有傷到莊稼。
整個過程,不到一個時辰。
“入城費一文。”
走到城門時候,守城的士兵看了眼他,懶洋洋地說道。
由於只是自己扛著東西,只需要按照人頭繳城門稅即可。城外村鎮的居民們,經常挑個擔子進城販賣貨品,補貼家用,也是只需要繳納一文。但若是帶了車子,便要按照軲轆數量繳稅,一個軲轆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