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即鹿》第69章 男兒當快意 借糧事約定
  第630章 男兒當快意 借糧事約定

  朔方、河陰兩座縣城相距近兩百裡。

  兩座縣城間的這一片區域,是朔方境內黃河南部近岸處,草場最為寬闊的地帶。

  漠區遠在更南邊的約百裡以外。

  位處南邊漠區和北邊黃河之間的,大部分都是望之無盡的草原。

  半人高的野草就好像是綠色的海洋,在風中起伏,牧民的帳篷星星點點,遠眺之,只能看見個圓圓的穹頂;成群的羊、馬如似朵朵的白雲,又若大片的雪花,散漫地隱現其中。咩咩的羊叫聲和駿馬的嘶鳴聲,隨風飄來,使得那濃厚的草腥味也仿佛是充滿收獲的喜悅了。

  安崇等人把駱駝換了馬,迎著暮夏的晚風馳騁。

  如果他們在這個時候回頭西望,會看到遙遠如帶的河上,一輪紅火的落日是多麽的壯觀,余暉灑滿天地,晚霞絢爛多彩。那最早築於周文王時的朔方城,屹立至今已有千余之年。同樣的落日光芒,它不知已沐浴多少次,同樣的大河濤聲,亦不知已有多少個晨曦把它喚醒。

  紅的、黃的、白的、紫的,各色的花朵盛開,點綴草原。

  狐、兔驚竄,飛起片片蝴蝶。

  不知誰人在何處唱歌,安崇的從騎們聽出是個女子聲音,個個支棱起耳朵,尋聲追聽,斷斷續續的,前頭沒聽見,只聽見了後頭兩句:“月明光光星欲墮,欲來不來早語我!”

  歌詞是鐵弗胡語,不過安崇的從騎皆懂鐵弗語言,故而卻是能夠聽懂。

  這兩句歌詞出自一首風行北地的民歌,唱的是一個女子等她的情人等到了快天亮,還沒等著人來,因此最後乾脆利落地說了一句“欲來不來早語我”。

  一個調皮的年少從騎,扯開嗓門,也用胡語,朝著歌聲傳來的方向,促狹地唱起了另一首北胡民歌:“驅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喚天。”

  “老女不嫁”者,年紀不小了還沒嫁出門;“蹋地喚天”者,形容急得哭天喊地。

  不知那唱歌的胡女有沒有聽到這少年從騎的歌聲,包括安崇在內的諸騎,一邊策馬奔馳,一邊等待回音,卻直到馳出得遠了,終仍是沒有等到。

  眾人哈哈大笑。

  比起在金城縣時的束手束腳,或許也只有朔方郡這樣的廣闊蒼涼之地,才會使安崇他們這些驍悍的戰士更覺愜意,——盡管戍邊朔方的日子很苦,還隨時可能會戰死疆場。

  可男兒在世,不正應該快意恩仇,哪怕浴血戰死,也不屑摧眉折腰麽?
  入夜後,安崇等取下馬上的小帳篷,就地築營休息。

  翌日天才微亮,便就繼續東行。

  下午時候,追上了張韶。

  張韶沒帶多少人,隻帶了百余輕騎。

  見到安崇趕來,張韶與他並馬而行,丟了酪漿囊給他,等他灌下兩口解過了渴,問道:“你何時回來的?”

  “昨天傍晚。”

  “不回城歇著,跑出來作甚?”

  安崇稟報說道:“明公,搶掠並州邊郡的事兒,莘公允許了。我聽說府兵和對岸的索虜起了爭鬥?怕出什麽亂子,所以趕來看看。明公,怎麽回事啊?”

  張韶皺起眉頭,說道:“什麽搶掠?”

  “啊?”

  張韶耐心地教他,說道:“是借糧!”

  “對,對,末將忘了,是借糧。末將說錯了。”

  糾正完安崇的這個嚴重錯誤,張韶回答他的問題,說道:“沒什麽亂子。我已經派人去問過了。這次來河陰駐防的府兵裡頭,有個兵士的兄長,之前死在了與索虜的戰中。這兵士便朝對岸射了幾支弩矢。河面那麽寬,弩矢怎能射得過去?沒傷著人。卻被對岸的索虜瞧見,他們就也朝這邊射箭。兩邊射來射去的,射了半晌,誰也沒傷著誰。”

  ——如前文所述,朔方郡的府兵是頭批被釋為編戶齊民的營戶,他們到了朔方後,為了保護分給他們的黃河北岸的牧場,與拓跋鮮卑部的兵馬著實是打了好幾仗,彼此皆有傷亡。那朝對岸射箭的府兵兵士,其兄長就是死在了這其中的一場戰鬥中。

  安崇說道:“原來這是這麽回事。……明公,沒傷著人,那就是沒事了,你怎麽還往河陰去?”

  “路都走了一半了,我索性去河陰,檢查檢查他們的防務!”

  張韶手搭涼棚,朝前眺望,此地離河陰還有百十裡地,離得太遠,瞧不見河陰的城牆,他接著說道,“拓跋倍斤前幾天,又給我送了封信來,問我究竟要不要和他一起搶掠,……呸!問我究竟要不要和他一起問並州邊郡借糧,既然莘公允了,那等咱們到了河陰,就再順道和邴校尉和老朱商量商量這事兒。”

  河陰城的主將現是邴播。老朱,是張韶的長史朱法順,朱法順現是府兵的主將。

  安崇問道:“明公,這回借糧,不知明公打算都調何部兵馬?”

  “此次借糧,借不來則罷,若能借來,那可是相當有油水的。有油水的好事兒,不能隻想著咱們自己,所以李長史那裡,我已問過了,他說只要莘公同意,他願意出些兵馬。邴校尉動不動就向我抱怨,說他在河陰待得快長毛了,他算一個。此外,再調些鐵弗、柔然的部落兵。”

  安崇說道:“明公,我呢?”

  張韶笑道:“就知道你這麽上心借糧此事,必是有些小心思,果不其然!你也算一個!”

  安崇大喜,說道:“多謝明公!”補充了一句,說道,“明公,我不是圖油水,我和邴校尉一樣,也是悶得極了!故此尋思,借此機會,活動活動手腳。”

  “罷了,圖不圖油水隨你,只需記住,我軍法無情便是!”

  安崇應道:“是!明公軍紀森嚴,末將豈敢違紀!”

  張韶示意他靠近,壓低聲音,問道:“我獻給莘公的小特色,莘公收了麽?”

  “反正沒讓我帶回來,是收下了,還是轉送人了,我就不知了。”

  張韶點了點頭,沒再多說什麽,心中想道:“莘公清廉,我聞他從不收禮。這次肯收下我獻上的小特色,大概因是念我戍邊辛勞,不忍拒我一腔忠心,故此才格外開恩的吧!”

  ……

  第二天下午,到了河陰城。

  邴播提前得訊,與府兵的主將朱法順出城數裡相迎。

  張韶沒有進城,直接去了城外軍營。

  入到營中,別看他身體肥大,舉動便捷,靈活地跳下馬,韁繩一拋,就問道:“給老子惹事的那狗崽子在哪兒?”

  幾個兵士押著一個五花大綁的府兵,將之推到張韶面前。

  張韶提馬鞭,到其跟前,俯身問道:“是你往對岸射的弩矢?”

  “是小人。”

  張韶嚇唬他,說道:“要是因此引得對岸索虜聚兵,來攻河陰,你吃罪得起麽?”

  “小人大不了把這條性命丟在河陰!卻便是死在這裡,臨死也要拉幾個索虜同死!”

  張韶舉起馬鞭,輕輕落下,抽了他幾鞭,說道:“隻許這一次,再有下回,定斬不饒!”命令朱法順,“叫他繞著營地跑十圈!丟獄裡,關半個月!”

  朱法順應諾,使個眼色,那幾個兵士拽著這兵士下去了。

  “你倆跟我來。”

  張韶帶頭,邴播、朱法順等隨後,進到主帳。

  諸人坐定。

  張韶說道:“借糧並州這事兒,莘公允了。待我回到朔方城,去信倍斤,與他約好時間咱們,便就動兵。這回借糧,邴校尉、老朱,你倆各帶本部兵五百參與;我再撥給你倆各千余鐵弗、柔然部眾。你倆和安校尉一道,去雁門借糧。新興郡挨著太原郡,李長史可能會對那裡熟些,讓給他的部曲去借。”

  邴播、朱法順聞言,俱是精神一振,齊齊應道:“是!”

  “有四點你們要注意。”

  邴播說道:“明公請下令。”

  “咱們是去借糧,不是去打仗,雁門的秦虜若是固守城池,你們就繞過去,不要攻城,這是一點。你們要廣撒斥候,時刻盯住苟雄、蒲獾孫部的動靜,他倆如果派兵來,你們就立刻撤退,這是第二點。不要搶、……不要借民口,多借羊馬,這是第三點。苟雄如果去打倍斤,你們即刻稟報與我,要不要相助,視情況再說,這是第四點。”

  邴播、朱法順應道:“是!”

  “倍斤約的是入秋動手,現已六月,快的話,也許會定在下個月便出兵。你們現在就開始做準備,派些細作,潛去雁門等地,搞清楚哪裡富、哪裡窮,到時候方便下手。”

  安崇此前乾的是搶掠胡人、販賣為奴的勾當,對於劫掠一行,他甚是精通,聽到張韶的這道等類“踩點”的命令, 他暗中稱讚,心道:“沒想到張將軍於此道,也是一把好手!”

  卻那張韶莫看他總是笑眯眯的,治軍亦頗寬,像個老好人,而當年在西域時,有事沒事往周近的西域各城轉上一圈,搶掠一番的事兒,卻也實是沒少乾。

  在河陰待了一天,張韶帶著安崇等返回朔方縣城。

  又將他的搶掠部署說給李基,得了李基的讚成,複去信倍斤。

  數日後,倍斤回信送到。

  兩下約定,下月上旬,出掠並州邊郡。

  這個約定做出的時候,蒲茂斥責苟雄的詔書,正好傳到薊縣。

   多謝大家的打賞、月票和推薦!求推薦、求月票!

    加更奉上(10/12)。

    截止28號,68月票未算。

    雙倍月票!求月票!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