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即鹿》第66章 季和進戰略 崔公太急切
  第627章 季和進戰略 崔公太急切
  季和說道:“大王明鑒,幽州北接拓跋,東為慕容,西鄰朔方,苟雄現身為幽州的鎮戍主將,臣等擔憂的並非是大王一怒之下,會重懲苟雄,而擔憂的是如果因為重懲苟雄,導致士心浮動,那未免就得不償失。是以……”

  “是以你們就繞了個彎子,先哄得孤輕懲強楞,然後再向孤奏稟苟雄此事!”單聽話意,像是責怪,但蒲茂臉上含笑,其實並未生氣。

  季和下拜說道:“臣等豈敢欺哄大王!”

  “卿等的用心,孤懂!你們是在為我大秦著想。季卿,你起來吧。”

  季和起身,恭恭敬敬的垂手而立。

  蒲茂說道:“說說吧,苟雄這事兒,卿等以為,孤如何處置最為妥當?”

  季和說道:“代郡本是拓跋倍斤竊據,雖然為避免倍斤投向慕容,所以大王暫時忍讓,未有追究其罪,但苟雄因而對倍斤不滿,在情理之中。

  “不過話又說回來,仍是出於‘避免倍斤投向慕容’此一目的,值此我朝尚未做好進剿慕容氏殘余的準備之時,對苟雄,也不能不做些懲治。

  “臣因是愚以為,宜效強楞之例,亦行罰俸之處。”

  蒲茂躊躇說道:“僅僅只是罰俸,倍斤恐怕仍會銜怨吧?”

  “大王可再下詔書一道,嚴斥苟雄;並撫慰倍斤。”

  蒲茂想了一想,接受了季和的建議,說道:“便按卿此議!”笑與崔瀚說道,“公才思敏捷、字字珠玉,所草之諸詔,無不合孤之意!這斥責苟雄、撫慰倍斤的詔書,便一並請公起草。”

  崔瀚應道:“臣遵旨。”

  “大王,臣還有事奏稟。”

  蒲茂轉目季和,笑道:“卿請說。”

  季和嚴肅地說道:“拓跋倍斤此人,臣聞他在代北禮賢聚眾,廣辟幽州華士,遠召漠北諸胡,而且他與定西私下往來不斷,先有竊我代郡之舉,後有坐視張韶南下上郡之為,臣並又聞之,他和慕容氏的殘余似乎還有潛通之跡,其人必懷異圖,非肯居人下者也。

  “臣愚以為,今可暫容忍之,但不可久容忍之,否則,他一定會生亂!”

  蒲茂說道:“倍斤懷異圖,孤豈不知?唯現下定西未滅,孤不能抽出手來,收拾他而已!”

  季和說道:“臣愚以為,起於隴地、禍及我天水等郡的這次蝗災,漸漸地已經平息了,應該是不會再向關中腹地蔓延,則今秋的收成應是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頓了下,注意了下蒲茂的神情,順便拍個馬屁,說道,“當然,蝗災之所以這麽快就被消弭,都是大王修德之功。”

  蒲茂甚是愉快,謙虛兩句,說道:“季卿,你繼續說。”

  “是,那麽,臣以為,是不是可以於今年秋天的時候,就著手解決倍斤此患?”

  “今年秋天?解決倍斤?”

  “是啊,大王。”

  蒲茂猶豫說道:“孤方欲今秋再攻隴地,……季卿,你對此是知道的啊,卻怎麽建議孤今年秋天就解決倍斤此患?”

  “大王,臣這些日子,一直都在思考一個問題。”

  “什麽問題?”

  “是先解決定西好,還是先解決倍斤好。”

  “……如此看來,你思考的結果是先解決倍斤好了?”

  “大王,臣正是此意。”

  “你給孤說說,你為何覺得先解決倍斤為好?”

  “臣之所以如此以為,是因兩故。”

  “你細細說來。”

  季和露出深沉的神色,說道:“大王,從孟公督諸軍攻隴西那次算起,數年間,我大秦已與定西交戰多次,而至今未能佔據上風,由此足可見,定西雖貧而小,卻頗能戰也。

  “若現下仍把滅掉定西作為重點,那麽倍斤就會得到繼續發展、壯大其實力的機會,這對我大秦來說是不利的。此一故也。

  “前次大王親統王師,討伐定西,而竟不勝,細究其因,非是我將士不敢戰也,亦非是隴騎不可勝也,一個較為重要的原因是:拓跋倍斤坐視張韶南下、李基背叛,由是致使了仇泰的兩次大敗,進而致使我鹹陽受到威脅,大王於是乃不得不撤圍還京。

  “大王,如果不先把倍斤鏟除掉,那麽我軍再打定西,就不能做到北顧無憂,很可能還會不得不無功而返!此二故也。

  “因此二故,臣愚以為,與其今秋再打定西,反給倍斤漁翁之利,不如先除倍斤,既已除倍斤,是定西強援失矣,再攻之,勝之易也!”

  蒲茂陷入沉思,想了很長一段時間,他提出了個問題,說道:“若在解決倍斤的時候,莘阿瓜相助倍斤,那我軍豈不是還會陷入到兩線作戰的為難處境?”

  季和說道:“大王,這是不一樣的。”

  “有何不一樣?”

  季和答道:“去年襄武一戰,我王師雖未全勝,但定西損失慘重,此其一也;如崔公適才所言,定西偽王令狐樂年歲漸長,已經親政,他如今與莘幼著的矛盾是越來越激烈,此其二也。”

  “卿的意思是說,定西君臣猜忌,……不對,不是君臣,是令狐樂與莘阿瓜互相猜忌,內部不和,並且因為襄武一戰,損失慘重,所以,他們應是無力出兵相助倍斤?”

  季和說道:“大王聖明,臣想說的正是此意。”

  “卿這麽說的話,也有道理。”

  孟朗死後,季和思考了很久“蒲秦日後該怎麽發展”這個問題,現在,他已有了一個全盤的戰略謀劃,便趁著此次機會,全盤向蒲茂托出。

  他說道:“大王,先除拓跋,繼麾軍西向,攻滅定西,至此,我大秦之北、之西,都再無強敵外患,並由此,可收代北胡騎、隴地精卒為用;繼而,驅代北之胡騎,徹底剿滅慕容氏之殘余,使隴地之精卒,為我大秦攻蜀之先鋒;巴蜀為大王所得,接下來,江左可以徐徐圖矣!”

  ……

  季和的戰略構想,事關蒲秦日後的發展方向,乾系重大,蒲茂不能立刻決定。

  但蒲茂答應了季和,他會認真地就此思考。

  辭拜出宮,路上,崔瀚、季和、向赤斧三人共乘一車。

  崔瀚獨坐一邊,不絕口地向對面而坐的季和、向赤斧稱頌蒲茂。

  他說道:“別的不講,單就大王如此重信義這一條,哪怕對丁零小胡,也不肯失信,季君、向君,大王就毫不比古今之明君聖主遜色!我等以鬥筲之才,淺薄之能,蒙大王不棄,恩擢顯用,當真是非竭忠效死而不能報之!”

  季和說道:“公言甚是,大王天縱之資,神明仁厚,確乎是古今罕見之聖主!”

  崔瀚說道:“我等不能辜負大王對我等的期望。季卿,我前時向大王建議的‘先在北地諸州行九品官人法,擢用華士,以德牧民’和‘定五等爵’這兩條意見,大王都已允可,並下詔仇公牽頭,組織討論實施;我打算再向大王進上一策!”

  季和問道:“何策?”

  崔瀚說道:“我那兩條意見等仇公他們討論完、再落實,恐怕要等較長的時間,五等爵此事沒辦法,只能等仇公他們討論完了再說;但擢用華士這件事,我卻是可以在九品官人法正式於北地真正施行之前,先向大王舉薦一些華士!……季君,冀、豫、兗、徐等州的名士,近來或奉詔入京、或結伴而來的,著實多也!今之鹹陽,衣冠雲集,幾不遜於昔之洛都矣!我要從這些名士中,選名望盛隆、才德俱佳者,悉數薦與大王,請大王量才任用!”

  季和和向赤斧對視一眼。

  季和遲疑稍頃,說道:“崔公,以和愚見,反正大王已經降旨,令仇公等商議落實九品官人此事,何不等仇公他們商議完了,再作舉薦?”

  崔瀚意氣風發,說道:“季卿,你是不知道!這幾回,凡大王召見我之時,幾乎每次大王都要求我舉賢!大王求賢若渴!我等身為人臣,難道反而知賢不舉麽?此非為臣道也!”

  季和說道:“崔公,你可知曉,孟公當政之日,孟公緣何沒有一力舉薦華士?”

  崔瀚撫須而笑,說道:“我當然知曉緣由。”

  緣由當然就是,蒲秦是氐人的政權,過多地舉薦華士,必會激起氐羌貴族的反對。

  “那崔公為何這般急切地舉薦華士?”

  崔瀚笑道:“季君,孟公少舉華士,固有其因;然今時已不同往日矣。”

  “哪裡不同?”

  崔瀚說道:“現今北地諸州俱歸王土,數千裡之地、數百郡縣、億萬之民,季君,不用華士,能治理好麽?”

  這話倒是不錯。

  一則,氐羌貴酋多能征善戰,然放到治理百姓上,平均水平不如華士;二來,北地諸州的主體住民是華人,因是,治國、治民這塊兒,不用華士還真不行。

  季和無從辯駁崔瀚這話,但仍不讚成崔瀚過於急切地舉薦華士的決定。

  卻再三勸說,崔瀚不聽。

  車子先到了崔瀚家。

  季和、向赤斧下車,拜辭崔瀚。

  兩人也回家,仍是同坐一車。

  向赤斧瞅著季和滿面的憂色,問道:“方平,你是在擔憂崔公舉薦華士的決定麽?”

  “崔公得入朝, 至今才數月,而已屢上政議,且其所上之諸政議,皆大政也!崔公施政,太過急切,無孟公之穩!我如何能不擔憂?”

  “那怎麽辦?”

  季和默然多時,說道:“只能找機會,再慢慢勸他了!”

  ……

  忙了一天,入夜時分,蒲茂吃過晚膳,想起又好幾天沒見他的王后了,就命駕去苟后宮。

  苟王后迎拜宮外。

  兩人入到宮中,坐下。

  蒲茂打眼看去,苟王后神態恭順,卻又是眉間如似含忿。

   多謝大家的打賞、月票和推薦!求推薦、求月票!

    加更奉上(8/11)。

    截止27號,161月票未算。

    雙倍月票!求月票!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