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警花追我到元朝》第九百二十三、九百二十四節 唐軍北伐,元廷西遷!
“警花追我到元朝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元軍利用機動優勢、戰術優勢、組織優勢,以及領先的大兵團作戰經驗,不到半個月就殲滅了十幾萬十字軍。

 短短十天功夫,十字軍就從之前的戰意如虹,變成士氣低落。從教皇到騎士,人人都充滿了沮喪。

 一個接一個的噩耗和失敗,讓這些以高貴的羅馬後裔自詡的男人,因為即將到老的滅頂之災而愁雲慘淡,恐慌的氣息如同幽靈般,給聯軍大營蒙上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十天前,他們信心滿懷的要打敗蒙古人,充滿狂熱的要發起規模最大,距離最遠的十字軍東征,打到遙遠的契丹去。

 可是現在,就連那些最勇敢的騎士,也產生了動搖。

 好在,前敵委員會終於迅速做出了一個正確的決定。他們收縮兵力,將原來的鏈式城堡防線,變成一個巨大的方陣,並連夜修建闌珊,打起了全力防守營地的主意。

 十字軍還有八萬多人,幾乎都是精銳的騎士甲兵,除此之外,還有幾萬服勞役的奴隸。而且營中糧草物資也比較充足,仍然是一支強大的力量。

 可是,十字軍面對更加強大,士氣如虎的元軍,只能被迫蜷縮起來,轉入全力防守。

 “孩子們,要相信上帝,相信主不會拋棄我們。暗黑終究會過去,烏雲遮不住太陽。撒旦,最後只能回到地獄。”教皇安慰著各國王國貴族們。

 可是這尊貴老人黑黑的眼袋、青白色的皮膚、一夜之間猛然增添的白發,顯示這個西方人的父親其實多麽焦慮。

 有美男子國王之稱的腓力四世,此時也沒了之前意氣風發的樣子。這個男人如今隻想做一件事,那就是率軍西歸。

 但他很清楚,根本走不掉。因為蒙古人已經封住了他們的歸路。除了決一死戰,別無選擇了。

 決戰,還有翻盤的機會。

 為了鼓舞士氣,教皇尼古拉四世在營地舉行了盛大的宗教儀式,令隨軍的牧師祈禱,唱讚美詩。

 凡是英勇作戰而陣亡的,會魂歸天堂。而懦弱的人,只能下地獄。

 前敵委員會打算盡量拖延決戰的時間,等待西部的援軍到來。

 可是,僅僅兩天后,元軍就發起了決戰。

 元軍不但使用了慣用的“狼毒煙”火罐,還首次對十字軍使用了漢軍營的火器。

 漢軍大將劉泰指揮漢軍,在蒙古騎兵的掩護下,猛烈轟擊十字軍大營。元軍的火器雖然遠不如唐軍,可是對十字軍來說,足以成為壓垮他們士氣的最後一根稻草。

 “轟轟——”

 元軍火器一發射,整個十字軍大營,都炸了窩。

 簡陋的營寨,根本無法抵禦元軍猛烈火炮的轟擊。受到驚嚇的戰馬四處逃散,騎士們恐慌的如同被上帝拋棄的孩子,心理上受到沉重打擊。

 十字軍的營寨防護被火炮摧毀,本就互不統屬的團隊,驚慌之下變得更加混亂。此時的十字軍,幾乎喪失了統一的指揮中樞。

 十字軍騎士團只能各自為戰,有的團騎馬衝鋒,有的團發起戰馬反擊,還有的團打算趁亂突圍逃離戰場。

 原本就貌合神離的王公貴族們,此時根本沒有辦法將軍隊擰成一股繩。

 “轟轟—砰砰!”元軍用從唐軍那裡學到的火器戰術,無情的轟擊飛蛾撲火般反擊的十字軍重騎兵。一個團一個團的十字軍騎士,在元軍的炮火中人仰馬翻,損失慘重。

 對火器戰術缺乏了解的十字軍精銳騎士團,一上來就吃了一個大虧。他們的勇武根本無從施展,就遭到元軍火器凶狠的打擊,戰馬根本不受控制,有的被自己人踩死,有的被火器打死。

 最精銳的聖殿騎士團,時隔數十年後,再次慘敗。

 元軍終於乘機發起了總攻。

 唐洪武五年,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正月十六,元軍與十字軍在蒂薩河西展開最後的決戰。

 決戰前後打持續了三天。正月十八,八萬多十字軍精銳全軍覆沒。

 德皇魯道夫一世等王公戰死,法王腓力四世被俘,教皇尼古拉四世被俘。

 元軍也傷亡數萬,可戰兵力不到十萬人。為了報復,元軍將十字軍戰俘全部用戰馬踐踏的酷刑處死,並揚言將教皇帶回教皇國,當著教士和信徒們的面,公開處死。

 正月二十四,元軍繼續西進,攻下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安西王下達了三日不封刀的軍令。

 匈牙利王國積蓄多年的財富,全部落入元軍手中。

 匈牙利王室和各地貴族,以及教堂,遭遇了元軍殘酷的報復。不知道多少古老的家族,毀於一旦。

 無論貴族還是平民,死於馬蹄鋒鏑者,不知凡幾。

 正月三十,阿難答兵分兩路,一路令阿迭不花率領四萬多人進攻波西米亞王國。另外一路五萬人自己親自率領,進攻奧地利王國。

 與此同時,阿難答讓人用拉丁話放出消息,凡是抵抗蒙古大軍的,凡是拒不投降的,都要受到最嚴厲的懲罰。倘若主動臣服為大軍效力,那麽就會得到大元的寬恕。

 所謂最嚴厲的懲罰,當然是蒙古軍隊慣用的屠城了。

 消息如同長了翅膀版飛向後世的德國、法國、意大利,越來越多的人得知十字軍大軍全軍覆沒,以及蒙古軍隊殘酷殺戮的消息,恐怖的氣氛慢慢籠罩在後世歐洲的上空。

 但是,萊茵河之西的各國和教會,仍然開始了再一次動員。各國剩下的騎士,紛紛自發的匯集起來。

 就連蒙古人自己也知道,戰爭還遠沒有結束。西方各國的抵抗力量,仍然強大。

 …………

 三月的洛陽,陽春麗日,草木芳華。大唐君臣剛剛參加完大唐一年一度的祭祀大典,就收到一個震驚的消息。

 元軍在西方大勝,西方聯軍在馬扎兒國全軍覆沒。這意味著,元廷攻滅西方諸國,佔據整個極西之地,變得更有可能。

 等到元廷控制極西之地,實力只會更強,對大唐來說,這根本不是好事。

 然而,大臣們在皇帝臉上,完全沒有看到一絲憂慮之色。就是皇后,也顯得很輕松,似乎都不在意元廷西方大勝。

 李洛接到情報,其實也說不清心裡是什麽滋味。

 他完全沒有擔憂的心情。

 “幾百年後,對華夏威脅最大的有三家。一家是滿清,一家是倭國,一家是西方強盜。現在,滿清的祖宗們,被元廷編入蒙古國族,替元廷打仗,隨元廷西遷。倭國成了大唐本土。元廷再征服西方,等於說又廢了西方。”

 李洛笑呵呵的對崔秀寧說道,語氣中滿是幸災樂禍。

 崔秀寧皺眉道:“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矛盾是不斷變化的。滿清和西方白人的威脅沒了,可蒙元呢?統治整個西方的元廷,難道不能變成華夏未來最危險的敵人?”

 李洛搖頭,“野蠻征服野蠻,只會變得更野蠻。不是我看不起元廷。就憑他們那套草原蠻族的做派,是絕無可能成長為一個先進的大國的。”

 “他們的文化底蘊太差了,破壞能力卻是一流。就算蒙元統一了整個歐洲,也沒有能力對大唐產生足夠的威脅。因為他們是外來政權,又是少數人政權,光是壓製白人的反抗,就足夠消耗他們的精力。”

 “我不這麽看。”崔秀寧不以為然,“歐洲本是分裂的。可是經過蒙元的殖民統治後,將來有沒有可能統一?元廷的統治穩固後,難道不能通過東侵,轉移白人們的矛盾?他們不一定要內卷。”

 “蒙元有無可能被歐洲同化,變成一個歐洲式的超級大國?”

 李洛笑道:“你擔心的也不是沒有道理。但可能性微乎其微。後世沙俄被蒙古人統治那麽久,結果怎麽樣呢?歐洲並不算太落後,又已經有國家民族意識了,各自的文字語言非常成熟,元廷被推翻後,也難以統一起來。”

 “忽必烈這人,是分化瓦解敵人的高手。我估計,他一定會把歐洲各大國拆分為若乾小國,分封一大堆新的貴族,這是鞏固統治的必要手段。歐洲只會被拆分的更細,有利於元廷統治。”

 崔秀寧道:“難道不會出現英國統治印度後的可能?英國殖民印度,不是客觀上幫印度統一了?我可不想後世出現一個統一的歐洲。”

 李洛道:“英國犯了一個錯誤,把印度大陸當成整個殖民地單位來治理。還有就是,印度是被英國間接統治的海外殖民地。而歐洲,是要被元廷直接統治的。”

 “不對。”崔秀寧沒有李洛那麽樂觀,“你別忘了,元朝之前,金、宋、西夏、大理、吐蕃是相對分裂的吧?是元朝統一的,明朝建立後,這些地方也統一了,元朝的作用不能小看。歐洲人到時推翻元廷的統治,很有可能統一,這個風險,我們必須要有方案。”

 李洛聽到崔秀寧這麽說,也覺得自己太樂觀了些。

 他站起來,皺眉來回踱步,思索阻止將來歐洲統一的可能。

 但是想了半天,都想不出好法子。

 最後,總算想出一個不算辦法的辦法。

 “特察局,要長期對後世歐洲展開工作,長期滲透。我們在這個世界謝幕前,要留下遺訓,讓後世之君明白,阻止歐洲有可能的統一,是大唐數百年不動搖的國策。必要時,要進行軍事外交乾預。”

 崔秀寧道:“也只能如此了。後人自有後人福,要是他們不爭氣,也是活該。我們打好了不少基礎,大唐具有最先進的火器和軍艦,最先進的製造和紡織技術,最發達的醫療技術,最先進的數學和自然哲學,還開始了最早的普及教育,還改良了思想。”

 “我們到時會留下一個世界上各方面最先進的大國,再安排一些後手。要是後世還是落後,那就是命了。”

 李洛苦笑,“不說這個,越說越沉重。反正,歐洲多半逃不過這一劫了,淪陷是遲早的事。還是說說元廷西遷吧。”

 崔秀寧道:“快四月了,忽必烈應該動身了。下一次情報傳來,肯定是元廷離開大都的消息。”

 李洛點頭,“那我們是時候開始出兵了。元廷一動,我們就動。追擊肯定是追不上的,但起碼要做出收復河朔的樣子,大張旗鼓的北伐。讓天下人知道,元軍被我們趕走的,不是心甘情願走的。”

 崔秀寧通同意,“快四月了,路很好走,現在北伐正好。”

 隨即,一道聖旨就飛到軍師府。

 皇帝下令,以駐扎高麗的楊序為東路軍元帥,率軍五萬渡過鴨綠江,收復遼東。

 以駐扎關中的朱頷為西路軍元帥,率軍五萬東渡黃河,收復河東(山西)。

 以軍師府軍師江鈞為中路軍主帥,率軍十萬從河南渡過黃河,收復河北和齊魯之北。

 李洛親率十萬大軍渡河,居中策應。

 動用的兵馬,達到三十萬。

 再令關中的文天祥,以及洛陽的楊青雀,隨時準備北上支援。可謂萬無一失。

 之所以動用這麽多人馬,是因為元廷留在中原的兵馬,仍然有幾十萬。

 與此同時,大唐北伐的消息,再次傳遍天下。唐廷的宣傳機器,第一時間開動起來。

 動靜鬧得很大。目的只有一個:北方不是韃子主動離開的,是大唐北伐打下來的。起碼,也是大唐攆走的。

 …………

 大都城的鍾鼓聲響起,所有人都目光複雜。很多官員都知道,這可能是在大都召開的最後一次朝議了。

 大汗已經下旨,三月二十五,朝廷西遷!

 今日,已經是二十三!

 留在大都城的,只剩下朝廷百官了。其他三百多萬國族、色目人、漢人、奴隸,早就已經分批西遷。

 不過,等到百官趕到皇宮,卻看到大汗和皇后都是一臉喜色。

 本來,越是臨近西遷的日子,大汗的臉色就越難看。畢竟,大元是被李洛逼著西遷的。大汗怎麽可能舍得?怎麽能咽下這口氣?

 可是今日,大汗竟然很高興。

 有好事!

 難道是,西方大捷?

 “奴才拜見大汗,萬歲萬歲萬萬歲!”文武百官也心情輕松的站起來。只要大汗臉色好看,他們的壓力就減輕不少。

 “平了身子吧。”忽必烈微笑著說道,眉眼顯得很是和藹可親。

 “謝大汗!”眾臣一起站起來。

 忽必烈笑道:“剛才收到西邊戰報,安西王大捷,拂郎國大軍全軍覆沒。好幾個君主戰死被俘。我大元鐵騎,很快就能打下整個拂郎國了。到時,人人都有莊園奴隸,就算底層將士,也不怕沒有富貴。”

 “恭喜大汗,恭喜大元!”百官再次下跪,人人喜氣洋洋。

 他們是真的高興。西方大捷,意味著大元打下拂郎的日子不久了。最多一年兩年,大元就能佔領整個拂郎。

 那麽多的土地,那麽多的人口,想想都高興啊。那可是好大一塊肥肉。

 忽必烈興致很高,要求大臣無論官位高低,都可以暢所欲言,說說對統治拂郎的看法。

 眾人七嘴八舌,說的都有道理。但忽必烈都不算太滿意。

 正在這時,忽然一個四品漢官出列跪下道:“奴才戶部侍郎黃四郎,啟奏大汗。”

 黃四郎?戶部侍郎?

 忽必烈不認識這個陌生面孔的漢官。元朝六部地位不太高,侍郎在元廷只是四品,屬於中級官員,上朝時站的很靠後,在幾百個朝臣當中,皇帝不熟悉很正常。

 “嗯,黃四郎,你說來看看。”忽必烈見這漢臣恭敬得體,也就給了他說話的機會。

 “謝大汗!”黃四郎很是激動,他終於有機會在大汗面前露臉了。

 這可是飛黃騰達的好機會啊!

 “大汗,奴才以為,我大元打下拂郎指日可待,可如何讓黃頭色目們順服,則事關大元長治久安。”

 黃四郎一邊說一邊小心謹慎的打量皇帝的臉色,見到皇帝沒有怒色,就更加放得開的。

 “首先,奴才以為,朝廷不宜以拂郎國統一稱呼。因為,奴才聽安童相國說起過,那拂郎國其實不是一國,而是分為多國。要是朝廷以拂郎國稱呼,這日子久了,黃頭色目人還真以為他們同為拂郎國人。如此一來,反而是有助於他們抱團造反。”

 不得不說,漢人中的讀書人,尤其是那種讀活書的讀書人,心思很毒辣。

 忽必烈聞言,不由眼睛一亮。嗯,這個漢臣倒是很有幾分見地,不錯。算是說到自己的心裡去了。

 “黃四郎,你說的不錯,繼續說。”忽必烈露出讚許的微笑。

 黃四郎聽到忽必烈的誇讚和鼓勵,興奮的渾身都起了雞皮疙瘩,神色變得更加自信起來。

 “所以,奴才以為,應該以其族名相稱。奴才敢問伯顏相公,那拂郎國,有多少部族?”黃四郎恭敬的請教伯顏。

 伯顏也不太清楚,只知道個大概,“總歸幾十上百個部族,必然有的。”

 伯顏沒有說錯,比如法蘭西國,就有不同的族屬組成。雖然都是白人,但來源都不相同。

 “那麽,朝廷可以用其族來命名。若是大族,就故意分成不同名稱的小族,加以區別。或者,以其所居之地命名。如此一來,那拂郎國百姓,就各有所歸,各有所別。”

 黃四郎的意思其實就是,官方上不再使用拂郎國,拂郎人的名稱,而是按照不同的族屬來命名。分為很多種。

 不然的話,時間長了,會讓黃頭色目們認為他們都是拂郎人,就容易抱起團來造反。

 千萬被小看名義的作用。很多人壞事,就是壞在名義上。比如,總有人說,這只是形式,不重要雲雲。這樣的人,認識太膚淺。

 形式不重要,後世滿清為何要剃發易服?

 “好,黃四郎這話說的有道理,名稱之事,就這麽辦吧。”忽必烈點頭,“你繼續說。”

 “喳!”黃四郎磕了個頭,“第二件事,奴才請在西方諸國,推行剃發易服。我大元發式衣冠,美則美矣,可西遷之後,畢竟是少數人所用。”

 “如此一來,使用大元衣冠發式者,僅有數百萬。可黃頭色目,何止十倍於我?那就使得,彼等視我大元為異客,實在不利於大元一統…可若剃發易服,則迎刃而解矣。”

 安童聽到這裡,立刻出來為自己的門人打氣:“大汗,奴才以為,黃四郎說的很有道理。大元應該打到哪裡,哪裡就剃發易服,從我大元之俗。要是不乾,那就是反抗大元,只有全部殺掉。只有剃發易服的人,才是好奴才,才能活命。”

 其他大臣也紛紛出列,附議黃四郎和安童的提議。

 因為誰都知道,這的確是個很好的法子。只要不傻,就不會反對。

 黃頭色目們當然會反抗剃發易服,可那又如何?反抗就殺,殺的只剩下軟骨頭,豈不是正好?

 “嗯,準奏。那就告訴西征大軍,按照黃四郎和安童的法子辦。”忽必烈毫不猶豫的點頭同意。

 “另,傳旨,後日準時啟程,離開大都。”忽必烈又歎息著說道,神色有些悲涼。

 終於要離開大都了啊。

 雖說,為了治理西方大元必須西遷,但終歸也是因為被李洛所逼而致。

 “大汗, 那這大都和大明宮…”桑哥語氣猶豫的說道。

 忽必烈搖頭歎息,“算了,不要燒了,那沒有意義。留著吧,大元或許還能回到大都。燒了可惜了。”

 他最終還是沒有做出燒毀皇宮的決定。

 兩天之後,元廷正式離開大都,西遷。

 與此同時,唐軍也大張旗鼓的打出北伐的口號!

 唐洪武五年三月二十五,元至元二十七年,華夏三九八七年,唐軍北伐,元西遷!

 PS:蟹蟹大家支持,最後幾天了,求月票支持,急啊。晚安!一定要幫我頂起來啊親愛的書友大大們!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607章 第923 924節 唐軍北伐,元廷西遷!)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警花追我到元朝》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