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警花追我到元朝》0家論壇:越王李律,到底是不是謀反?
  4718年五月初二,華夏文史百家論壇,迎來了一個新的主講教授。

  長安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大唐學宮客卿教授封永清。

  “見過封先生,歡迎來到百家論壇!”美麗的主持人商悅,身穿一身齊胸襦裙,向封教授斂衽行禮。

  封永清拱手行禮:“商小娘子客氣了。”

  說完,就掏出一瓶眼藥,滴了兩滴,保持兩個時辰不近視。每次講課前,他都要用這洛陽醫藥公社新研發的眼藥水。

  商悅面向台下的嘉賓和觀眾,介紹道:“這位就是長安大學歷史教授,大唐學宮客卿教授封永清先生。封先生字言衷,號溪石,是唐史大家。”

  商悅雖然很客氣,但心中其實對這位封教授並不喜歡。因為這位封教授,總喜歡在網界(網絡)和電像(電視)上發表一些與主流意見不同的言論,美其名曰:華夏史界,不能只有一種聲音。

  “不知封先生此來,有何教現場和電像前(電視前)的各位觀眾?”商悅言笑晏晏的說道。她的聲音不大,可卻通過微型擴音耳環傳遍整個大廳,一千多現場觀眾都聽得清清楚楚。

  商悅作為節目主持官,當然知道封永清今日的主題,可現場和電像前的觀眾不知道啊,所以要明知故問。

  “在下此來,主要是講述唐初的一段公案。”封永清笑道,因為滴了近視眼藥水,他的視力恢復到十度,已經能清晰的看清商悅臉上的幾粒雀斑。

  “哦?是後唐初還是前唐初?”商悅問。

  封永清道:“是後唐初。嗯,在下的主題是,唐道祖的次子,越王李律,真的是史書上描寫的那樣麽?這個問題,似乎沒有異議。但在下認為,李律謀反一說,應該重新解讀。越王之亂,很可能是辛太后的手段。”

  “言衷兄此言差矣。”一個身穿藍色宅袖襴衫的中年人站起來,抱拳道:“越王李律謀反,這是七百年前就蓋棺定論的事情,只要是稍知歷史的,就知道李律謀反是事實。在下以為,言衷兄沒有質疑的必要性,免得混淆視聽。”

  此人名叫張大節,字慎思,是洛陽大學的歷史學教授,也是上期主講。

  作為華夏也是世界上最頂級的三座學府之一的教授,張大節有底氣質疑封永清的論題,也有義務質疑。

  這是學者需要遵循的道。

  封永清微笑道:“治學需尊道,在下銘記在心。可是慎思兄,能否容在下列出質疑之處,再做反駁呢?”

  張大節點頭:“那邊請言衷兄開講吧。在下倒要聽聽言衷兄高論。”

  封永清坐下來侃侃而談:

  “在下前段時間,去唐陵山城訪談。唐陵山城雖然是監國閣下的私人封地,可裡面的唐陵博物館史料,卻是可以查閱的。”

  “後世史料很多很多,但是唐陵山城的秘密檔案,卻鮮為人知。在下就是查閱了唐陵山城的檔案,才發現一些疑點,也發現了一些史書上沒有的東西。”

  “按照歷史記載,越王李律是明德十一年,也就是唐道祖駕崩那年,從北殷洲封國回到長安,主動要求守衛唐道祖和崔皇后合葬的道陵,是也不是?”

  張大節等人點頭。

  唐道祖退位十一年後,於唐成宗明德十一年(4029年)三月初七,駕崩在太極宮。五天后,皇太后崔秀寧絕食而死。

  五天時間,太上皇和皇太后先後駕崩,對唐成宗的打擊很大。唐成宗有心退位,給父母守陵。

  但是,越王李律阻止了唐成宗李征,說:“皇兄年僅五十,就要禪位,要是父皇母后有知,必然不悅。臣等願意代替皇兄,為父皇母后盡孝陵前。”

  所以,李律就再也沒有返回封國,而是留在了關中唐陵山城,為唐道祖和文明懿德皇后守陵。

  這是很多歷史愛好者都知道的事情。

  封永清道:“越王是主動代替成宗守陵的,而且一守就是五年。這五年時間,越王既沒有回封國,也沒有回長安,甚至沒有管自己的一群兒子,而是一心一意的留在道陵啊。請問,這是一個野心家該有的樣子麽?”

  “此言不妥。”張大節搖頭,“越王謀反,靠的是什麽?靠的是守衛唐陵山城的五千陵衛!大唐軍製嚴密,將領極難造反,可是這五千陵衛,竟然跟著越王造反了!要不是後來辛太后果斷處置,皇位就要轉到越王這一脈了。”

  “越王守陵五年,根本不是清心寡欲,而是圖謀唐陵山城的五千陵衛。那五年,他隻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千方百計的拉攏陵衛將領。”

  此言一出,不但其他幾位嘉賓點頭,就是現場的觀眾,也都點頭。

  這應該就是越王守陵五年的原因了。

  封永清道:“之前,在下也這麽認為。可是陵衛何等重要?那不但是禁軍,還是受到嚴格監視的禁軍啊,禁軍中的特務,怎麽可能少?可是這五千陵衛偏偏跟越王造反了。就算陵衛旅帥被越王拉攏,他一旦造反,下面的兵馬也不會聽命,怎麽可能擁護越王在山城稱帝?”

  “還有,就算五千陵衛被越王拉攏成功,為何成宗的扈從兵馬和侍衛,也能被拉攏?以大唐嚴密的體制來說,這點難度太高了。”

  “先來說說正史。明德十六年九月初二,成宗剛剛廢黜太子,去道陵稟告父母廢太子之事,可是因為突發腦溢血,在山城駕崩,年僅五十五。然後,本來就在道陵守陵的越王,乘機矯詔,說成宗遺詔立他為皇太弟,當夜就在成宗靈柩前即位。”

  “可是,既然是矯詔,為何護衛成宗去唐陵山城的禁軍侍衛,會乖乖聽命於越王?五千陵衛也乖乖聽命矯詔?難道他們,對成宗沒有任何忠心麽?”

  “接著,越王就在山城昭告天下,說成宗遺詔立他為太弟,他已經在道陵即位了。然後,越王以大唐新君的姿態,護送成宗靈柩,率軍來到長安城下,要求辛皇后打開城門,迎接成宗靈柩入紫禁城。”

  “六十六歲的辛皇后假意應承,但要求率領大臣出城親自查驗成宗遺體。越王見辛皇后年老,又沒有帶兵出城,就答應了。”

  “可是辛皇后見到越王后,立刻取出成宗之前立好的遺詔,說成宗離開長安前,已經寫下來立她次子為新太子的詔書,說成宗絕對不會在彌留之際立越王為皇太弟,說他矯詔,謀反。號召陵衛和擁護越王的禁軍反正。”

  “越王立刻就被本來擁護他稱帝的將士拿下,被廢黜王位關押起來。三天后,辛皇后的次子魯王就在成宗靈柩前即位,是為真宗。”

  “這是正史記載。呵呵,越王就這麽被拿下了。一個老太太,帶著一群大臣出宮,來到已經稱帝、還擁有成宗靈柩的越王面前,拿出一份所謂的遺詔,就將越王拿下了。這就是所謂的越王之亂。呵呵。諸位,難道這不是太奇怪了麽?”

  “這有什麽奇怪?”張大節說道,“辛太后長子,本就是太子。只是因為玩兒鷹時,被海東青啄瞎了一隻眼睛,五官不全,這才被廢黜太子之位。除此之外,成宗九子,只剩辛太后的小兒子魯王是嫡子了。魯王被立為太子才最正常。只是因為成宗去道陵,來不及宣布罷了。”

  “難道,成宗還會立楊貴妃和顏貴妃的兒子為太子麽?不可能。至於立弟弟越王為太子,那就更不可能。成宗在道陵彌留之際,長安還不知道消息,他身邊只有越王一個皇族。一定是越王乘機矯詔。”

  封永清冷笑:“成宗彌留時,身邊只有越王一個皇族?不!”

  張大節道:“這是正史記載的史料。成宗平時沒有病危征兆,他是突發腦溢血,不到一個時辰就駕崩了。他身邊只有越王一個皇室成員,沒有其他皇族,也來不及叫其他皇族。而且,太子剛剛被廢,這都給越王創造了機會,促使他為了皇位鋌而走險。”

  封永清拿出一份電子掃描複印件,“這是我在唐陵山城好不容易得到的資料。這上面記載,當時除了越王,唐陵山城當時還有一個皇族,潁王李速!成宗駕崩時,潁王李速也在道陵,就在成宗身邊!”

  什麽!怎麽可能?

  張大節拿起電子掃描件,仔細看了半天,才苦笑道:“正史記載,潁王犯錯,罰圈禁三年。但沒有記載,圈禁在何處,一直以為不是圈禁在王府,就是圈禁在大內。誰知,竟然圈禁在唐陵山城!”

  封永清道:“對。這就是最大的問題。還有,潁王就是這一年死的,史書記載是病死,年僅二十四。可是,他的四個兒子,沒有一個封郡王,公爵都沒有,隻撈了一個侯,其他三子,也只是封了伯爵。成宗九個兒子,他死的最早,四個兒子待遇也最差。這也是疑點。”

  “真宗和辛太后再不喜歡潁王,也不至於因為犯了一次錯,就如此對待吧?除非,他還犯了更大的錯。”

  張大節沉吟著說:“你的意思是,潁王才是矯詔之人?所以辛太后和真宗要懲罰他?但為了成宗臉面,又沒有公布其罪責?又消除了當時潁王也在道陵的痕跡,將罪責全部推給越王?”

  封永清搖頭:“也不像。我的推測是,潁王和叔叔越王,在道陵一起守陵數年,叔侄之間應該達成了某種協議。潁王不是嫡子,不受成宗所喜,更不受辛皇后待見,他有沒有班底,是絕無可能繼位的。”

  “可要是有叔叔越王支持,那就有機會了。越王本人在海外有封國,在朝中也有一些勢力,而且越王奸詐,很會拉攏人心。加上偽裝至孝,在當時名望很高,有賢王之稱。”

  “在當時的情況下,叔侄一起合作矯詔,說傳位給越王,將士們才可能相信。畢竟,要是矯詔的話,成宗親兒子,怎麽會認同叔父繼位?叔侄兩人合作,加上太子已經被廢,新太子還沒有公布,將士們也只能選擇相信。畢竟,成宗彌留時,身邊只有弟弟和兒子。”

  “叔侄間的協議,應該是越王繼位之後,立潁王為皇太侄。將來再把皇位傳給侄子。潁王當然是不敢信叔父,可他只能賭一次,這是他繼位的唯一機會。而且越王的兒孫都在海外,他獲封皇太侄的機會還是有的。”

  “那時,軍中的特務肯定是懷疑的,肯定第一時間就密報長安。越王還沒有扶靈柩離開山城,辛太后應該就知道了。所以辛太后立刻偽造了成宗的遺詔,立自己的小兒子魯王為太子。”

  張大節道:“就算真相是這樣,可當時越王已經繼位,還挾著成宗靈柩,又有一些將士侍衛支持,為何辛皇后一紙詔書,就拿下了越王?何況她的詔書,也可能是假的。越王奸詐,怎麽就這麽好對付?辛皇后可不是文明懿德皇后,她平時不參政啊。”

  “而且,辛皇后得知成宗駕崩後,難道不應第一時間就立魯王為帝麽?她和魯王都在京都,位居九重,優勢很大,直接繼位宣布越王矯詔弑君就行。為何多此一舉的等越王率兵扶柩來長安?還甘冒奇險出城到越王大營?”

  封永清笑道:“慎思兄問的好。很簡單。辛皇后之所以有把握,是因為陵衛之中,她早就布置了心腹,專門監視越王。當時她一聲令下,首先動手的就是她的人。她的人一動手,其他將士也被調動起來跟著對越王動手了。很可能,當時離越王最近的武士,就是她的人。”

  “第二個問題。為何辛太后要多此一舉,不直接立魯王在長安繼位。很簡單,你看看這個。”

  封永清又拿出一份電子掃描件,“這是有關真宗(魯王)的一些史料。記載了明德十六年八月中旬,魯王奉旨去巡視瀛州和伊州!”

  張大節一拍手,“我明白了。魯王(真宗)當時不在長安,而是在遙遠的瀛州伊州。成宗是九月初二駕崩,魯王根本趕不回來。”

  “辛皇后當時根本沒辦法立他為皇帝,又怕皇位落到其他皇子手中,只要虛與委蛇,假意像承認越王的皇位,一方面穩住朝廷和其他蠢蠢欲動的皇子,一方面等魯王回來。”

  “呵呵,如果真是這樣,那辛皇后的心機…越王這樣的人, 竟然栽在她手裡,到手的皇位飛了。”

  封永清道:“辛太后應該很早就在提防越王。道祖和文明懿德皇后在世時,她還不擔心。可是道祖和文明懿德皇后一駕崩,她應該就在唐陵山城布置了。越王之所以敢謀反,估計是得到了陵衛將領的假意效忠。陵衛將領之所以假意效忠,很可能就是她指使,故意激發越王的野心。”

  張大節點頭,“你這推理,可能性很大。辛太后深知自己命不久矣,長子被廢,次子沒有根基,一旦成宗和她都死了,越王就很難製衡了。按照這個推測,要不是他她,皇位應該要轉到越王一系了。越王坐穩了皇位,是不可能真傳位給侄子潁王的。”

  封永清笑道:“那也未必。或者越王念及成宗對他的好,念及道祖和文明懿德皇后,真立潁王為皇太侄也是可能的。”

  “哈哈!”張大節大笑,“言衷兄這話,我不信!”

  封永清總結道:“我的結論是,越王李律肯定是謀反,這個無可置疑。但是他的謀反,內幕和正史上說的有所不同。鷙越王肯定是有野心的,但是越王之亂的起因,和辛太后脫不了乾系。”

  PS:新書《長夜國》已經發布,求書友大大們收藏!葬元明天還有番外。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