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警花追我到元朝》第三百二十五、三百二十六章 征服者的姿態
() 您可以在百度裡搜索“警花追我到元朝 ()”查找最新章節!
 平安城長十裡,寬八裡,面積有長安的四分之一,城高四丈,完全仿造長安和洛陽建造,是日國最大的城池。

 如今的平安京由於皇權衰微,政治上已經沒落了。但經濟商業仍然繁榮,城中人口達二十萬,也是日國人口最多的城池。

 然而,城中的武備,卻極其空虛。上至天皇公卿,下到城中百姓,看都元寇大軍出現,都是猶如末日降臨。

 京都地區原本有兩支精兵。一支是六波羅探題的京都鎮戊軍團,一支是平安城內的禁衛軍團。本來,要是這兩支精兵都在,憑借著平安城的高牆深壕,敵軍要想攻下平安城絕對是會傷亡慘重。

 可是由於幕府之前要集中兵力反攻九州島,將京都地區的兩個精銳軍團全部調往鐮倉,竟然把京都重地變成無兵防守的地方。就是京畿地區的武士和豪族私兵,都抽調一空。

 沒辦法,日國的常備精銳軍隊太少,倘若不把京都地區的兩支精兵調到關東,鐮倉幕府的基乾戰兵就不足敷用了。新兵總要老兵來訓練吧?總要有軍官統帶吧?

 京都朝廷當然會反對將兩支精銳軍團調走。但兵權都在幕府手裡,天皇公卿的反對自然屁用木有。

 那麽城中還要多少兵呢?只有守護宮城的兵馬五百。這五百人屬於忠於天皇的侍衛軍,乃是真正的常備武力。再就是各家公卿的護衛私兵,加起來也不過千人。

 除此之外,就是臨時招募守城的幾萬青壯,連像樣的武器都缺乏。

 建禮門(唐門)外,李洛駐馬護城河之南,看著巍峨的城池,心裡也在掂量。

 打,肯定是能打下來的。但是傷亡,最少也有幾千。

 先勸降吧,就像打大宰府那樣。勸降不了,再攻城不遲。

 李洛親自寫了一份勸降書,蓋上私製的大將軍印,讓後吩咐命人將勸降書射出城中。

 城樓上如臨大敵的守軍,雖然知道是勸降書,但也不好隱瞞,隻得快速送到“天子”的京都禦所(皇宮)。

 日國皇宮叫紫宸宮,是縮小版的唐代大明宮。紫宸宮東西一裡半,

南北兩裡半,宮門九重,殿宇二十九座,比小家子氣的明清紫禁城更大。而主殿紫宸殿,連名字都和唐代大明宮三大殿之一的紫宸殿一樣。

 紫宸殿作為紫宸宮的主殿,是大朝會之所。紫宸殿禦座後面,設有多位唐朝皇帝、名相、文人的畫像和傳記。群臣叩拜天皇,也在叩拜後面的唐朝君臣畫像。

 此時的後宇多天皇(世仁)不在正殿紫宸殿(南庭),也不在常禦殿(后宮),而是在日常議事的清涼殿(東庭)。

 可是,世仁年僅十四,還是個半大孩子。所以京都朝廷實際上由身為太上天皇的龜山上皇掌控,實行所謂的“太上院政”。在平安朝,京都朝廷的真正話事人多是太上皇,當今天皇反而多是擺設。

 所以,雖然天皇和滿朝公卿齊聚清涼殿的“東庭”,但坐在禦座上的卻是龜山上皇。

 小天皇安安靜靜的坐在父皇的一側,低眉斂目。而滿朝公卿大臣,卻都昭穆有序,按照品級正坐在蒲團上。

 清涼殿上近百人,卻一聲咳嗽也無,只聽到龜山上皇撚動佛珠的聲音。

 龜山上皇今年不過三十出頭,可一夜之間卻蒼老了十歲,鬢角已霜了。華麗高貴的皇冠皇袍,也完全掩飾不了他的憔悴和悲苦,以及眼底的恐懼和憤恨。

 “元寇兵臨城下,除了徒勞守城,就沒有其他辦法麽?”龜山上皇聲音嘶啞的說道,語氣中滿是疲憊。

 城中真正的兵馬,不過一千多人。除此都是缺乏武器的青壯,如何能守得住?一旦守不住,會是什麽後果?

 元寇“據城抵抗則屠”的話,已經傳遍本州,京都君臣焉有不知?倘若抵抗了,可是又沒守住,那全城二十萬人,豈不都要被屠戮?

 那種情景,想想都可怕到極點。

 五百年的平安城,真的要完了麽?

 “攝政,你說說,如今情勢,該當如何?”龜山天皇問太政大臣鷹司兼平。太政大臣乃三公之首,在天皇成年前稱為攝政,天皇成年後稱為關白。

 太政大臣聽起來大的不得了,可是天皇都被幕府架空,別說他這個首輔了。

 所以,鷹司兼平這個空頭首相,一點辦法都沒有。他顫巍巍的站起來說道:“陛下,北條氏亂臣賊子,包藏禍心,豈有援軍?就算有,也來不及了。為今之計,還是…”

 他沒有再說下去,但是任誰都知道他要說什麽。

 一個降字,說起來簡單,可那只是說起來簡單罷了。

 龜山天皇歎息一聲,看向左大臣二條師忠,“左仆射,你還有何話說?”

 二條師忠站起來鞠躬:“臣無話可說,陛下怎麽做,臣就怎麽做。”

 “右仆射,你呢?”龜山上皇不甘的看向右大臣近衛家基。

 近衛家基忍不住當場哭泣,“上皇陛下,元寇大軍壓境,奈何不降!倘若抵抗,一旦城破,那上皇和天皇豈不都要……”

 “混帳!”龜山上皇再也忍不住的勃然大怒,手中的佛珠狠狠扔出去,“北條氏欺朕,爾等亦欺朕也!爾等不過貪生怕死而已!爾等是不是以為,能像宋國降臣那般,到了元廷仍舊有官做!”

 “那朕呢?朕就是亡國之君!元廷豈能容我!爾等心中,可有絲毫忠君之念!”

 大臣們聞言,如遭雷擊,卻個個呐呐不言。龜山上皇的誅心之語,讓很多懷了心思的大臣,都慚愧汗顏。

 沒錯,這群被稱為公卿的男人,為了身家性命,很多人都動了開城投降的心思。

 倘若只是一人死節,他們還不怕,大不了以死報國。可是,他們哪個不是一大家子?雖說大權被武士們奪走了,可在這平安城,他們仍然享受著榮華富貴。

 怎麽舍得滿門陪葬?

 說句大不敬的話,就算降了,說不定還有官做,總比全家被屠滅好得多啊。

 大納言九條忠教站起來怒視鷹司兼平等人,大聲道:“滿朝公卿,清華高貴,竟然如此不堪!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為社稷死節,死何所懼!”

 “陛下,臣願出城面見韃虜,曉以利害,許以財貨玉帛,賄以退兵。倘若韃虜不肯,臣便血濺敵營,以彰神國氣節!”

 “好!”龜山上皇擊節叫好,“我神朝終有志慮忠純之臣!大納言,你自出城試試。如卿不歸,朕必不負卿身後令名!來人,賜節!”

 “哈依!”

 等到九條忠教出宮,鷹司兼平痛哭道:“風蕭蕭易水寒,壯士一去不複還!忠教此去,必不歸矣!元寇,虎狼也,長驅直入而至京師,胡為區區財貨就能退兵?豈非天下笑談!”

 “上皇陛下,老臣老矣,安肯苟活於世,辱沒天照大神。只是,闔城二十萬子民,怎能玉石俱焚!以老臣之計,先議和。議和不成再降,此為上策!朝廷要做的,就是能爭取什麽樣的條件!”

 “惟康親王在關東幕府,反正神國帝統不會斷絕,只要關東在,社稷就在。伏請陛下三思!”

 他的話,在座的公家大臣當然心中雪亮。北條氏為何不管朝廷死活?因為哪怕朝廷被一鍋端,北條氏馬上就能立個新天皇,在鐮倉建立新的朝廷。

 放任元寇來攻打京都朝廷,還能為幕府爭取寶貴的時間。北條時宗狠辣果決,這樣的事當然乾得出來。或許在北條氏看來,只要保住神國,朝廷完全可以犧牲。

 再說句公道話,就算北條氏有心救援京都,也是有心無力。

 龜山上皇無語淚流,他當然知道鷹司兼平的話是老成謀國之言。抵抗元寇,又能抵抗幾天呢?除了激怒元寇大開殺戒,彰顯一下骨氣之外,又有何用?

 “那就先商討議和吧!”龜山天皇說道,剛要下令追回大納言九條忠教,突然一個侍衛急匆匆的進殿。

 日國君臣心裡一沉,難道元寇開始攻城了?

 “陛下,元寇射到城頭的書信,請陛下禦覽!”侍衛將一封書信遞上。

 龜山上皇深吸一口氣,微微顫抖的接過書信,僅僅看了幾眼,就神色慘變,面如死灰。

 就連那封書信,也滑落指尖,飄然落地。

 鷹司兼平顫抖著撿起地上的信一看,臉色也頓時難看到極點。這封信的書法很是不錯,有大家之風。可是心的內容,卻讓他心底冰涼。

 “大元征東大將軍李,敬告日國君臣:本帥以天朝上國伐海東不臣,兵臨城下,爾等但有守與降而已。有來議和者,一概不受。若守,則城破之時,滿城皆斬,焚平安城,待吾東歸,再焚伊勢神宮。若降,必不枉殺,爾等君臣百姓性命,皆無虞也。而平安城,伊勢神宮,吾不焚也。”

 “明日正午前不降,則大軍攻城,旦夕必下,雞犬不留。勿謂言之不預也!”

 其他大臣看完之後,都是呆若木雞。

 元寇,明確表示不接受議和,要麽守城交戰,要麽開城投降,根本沒有第三條路啊。

 蕭瑟的秋風吹進大殿,所有人不由打了個寒戰。深秋的風,已經很冷了啊。

 龜山上皇神色枯槁,慢慢站起來,再慢慢走到殿外,如同行屍走肉。

 “陛下!傷心何益啊!眼前萬分危急,請陛下速速決斷!”鷹司兼平嚎啕大哭的下拜。

 “陛下,請速決斷吧!”公家大臣紛紛痛哭下拜,就是小天皇,也嚇得臉色蒼白的跪下,請求父皇速速決斷。

 元寇說的很清楚,抵抗的後果,實在太可怕了。元寇不但會屠城,還會焚毀平安京。甚至在東歸時還要焚毀祭祀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

 守城抵抗的可怕後果,弱小的守城兵力,強大的攻城敵軍,讓公家大臣們徹底失去了抵抗的勇氣。

 站在現實的角度,無論誰來選擇,都很難選擇抵抗。

 龜山上望著天空,他想看到太陽,想看到天照大神的光輝,可是起風了,天陰沉沉的。

 過了良久,龜山上皇變調的聲音幽幽說道:“鷹司兼平,城中有二十萬人,就真的不可守麽?”

 鷹司兼平一臉慘然,“城中的百姓,從未見到刀兵,承平太久。他們不是武士,甚至不是吃苦耐勞的農民,只是目光短淺的町民商販,讓這些人守住京城,太難了。”

 近衛家基也說道:“陛下勿憂。宋國皇帝據說封了公候,想必陛下也不會被元廷太過逼迫。至於這萬世一統的神國社稷,關東是不會斷絕的。等將來天下有變,陛下未必就不能回到京都啊。”

 龜山上皇終於流下兩行眼淚,哽咽著吟唱道:“胡馬上洛勤王空,神都盡在腥膻中。誰家天子落胡塵,殘陽宮闕滿西風……”

 “陛下啊!”公家大臣們哭成一片,侍從,宮姬,後妃們也紛紛慟哭流涕。偌大的紫宸宮,很快就沉浸在鋪天蓋地的絕望中。

 皇宮的哭聲傳出來,滿城百姓更是嚇得六神無主,恐怖的氣氛就像一隻無形的大手,扼住了所有人的脖子,讓人們痛苦的無法呼吸。

 原本秩序井然的平安城,頓時開始亂了。

 …………

 第二天上午,建禮門大開,龜山上皇帶著後宇多天皇,以及滿朝公卿大臣,穿著孝服,素車白馬,脖子上掛著玉璽,出城投降。

 “小國之君,見過上國大人!”龜山上皇神色淡然的下拜,高高捧著玉璽。

 李洛被親衛簇擁著,裝模作樣的驚訝道:“國主何須如此!快快請起!”

 元至元十八年、日國弘安四年、唐國元年十月六日,征東大將軍李洛下日國京都,京都朝廷投降。

 在日國君臣痛苦萬分的目光中,征服者李洛的蘇魯錠大纛終於進入平安城。東征軍在鑼鼓聲舉行了盛大的入城儀式。

 然後,李洛的大軍封鎖城門,迅速控制了京都皇宮,衙署,街坊,府庫。並下令不許胡亂殺人。

 李洛沒有住進皇宮,而是將皇宮都封鎖起來,同時將兩個天皇軟禁在清水寺,將所有公卿大臣以及家眷,全部軟禁在皇城禁軍兵營。

 城內所有的公卿府邸,也全部被封鎖。東征軍的進城,反而讓城中重新恢復了秩序。

 就在征東軍進城的同一天,開始下雨了。

 秋雨連綿,淒風苦雨,似乎象征著京都朝廷的命運。

 這場秋雨,竟然一下就是四五日。東征大軍為雨所阻,無法東歸松阪海灣,只能滯留平安城。

 李洛當然不會閑著,他控制了京都君臣後,下令嫡系將皇宮和各大神社,各大寺廟的圖書典籍,書畫古器,全部搜羅一空。

 其中很多東西,都是來自中原,而中原已經沒有的。

 比如南北朝的《菩薩處胎經》,王羲之的《喪亂貼》,唐宮的鏍鈿紫檀五弦琵琶等。還有商周青銅器,兩漢金器,唐宋書法,北朝佛像,魏晉孤本等等。

 很多東西,要麽是當年中原皇帝賞賜的,要麽是日人在中原搜集的。

 這些東西放到後世,都是國之瑰寶。

 除了搜括東西,李洛還下令將所有京都的工匠控制起來,準備帶回海東。

 至於金銀,李洛也搜括了近百萬兩。要知道,京都的財富都變成軍費給了幕府,還能搜到這些,已經不錯了。

 金銀浮財,李洛大方的一股腦全部賞賜給了將士。出征這麽久,是該賞賜一次了。

 閑暇之余,李洛也沒忘記觀賞秋雨中的京都城。

 雖然他是大將,但骨子裡是個喜愛風雅的男人啊,呵呵。

 誰說秋風秋雨愁殺人?我覺得挺好啊。

 PS:今天實在太忙,就到這了,朋友們晚安!蟹蟹支持!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302章 第325 326章 征服者的姿態)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警花追我到元朝》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