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南朝北略》第70章 臨津對峙
  沈欽自大夏門,便與蔡景歷接應到了。而蔡景歷早已經將馬匹馬車準備好了。

  沈欽騎上馬,帶領虎賁在前方開路。而蕭綱則與溧陽公主乘坐馬車,跟在其後。

  一行眾多自出了大夏門,便再也沒有看到像樣的軍眾。無非是一些高門家兵部曲,或是遊蕩在外的斥候。家兵部曲還好說,一般不會上前干擾,畢竟那些投靠侯景的高門,也並不願意替侯景賣命。

  只是那些散騎遊勇般的斥候比較難辦,又不可能大肆搜捕,只能任由他們窺探虛實,之後向城中傳遞情報。

  沈眾率領的五百人馬,此時也放棄了向廣莫門的佯攻,轉而謀求合兵。

  一行人的目標皆是樂遊苑邊上通往京口的官道。沈欽眾人攻過同泰寺,整頓好人馬,便跨過城北馳道,來到了沈欽來建康時所途經的高門大宅。

  沈欽也沒有什麽心思在此再次感歎一番,只在遇到了袁泌和沈眾一行之後稍作寒暄,便通過北籬門的缺口,浩浩蕩蕩跑離建康。

  一行人來出如入無人之境,是多方原因的結果。可以說,一切都如同王偉所預料的一般順利。

  而王偉此時,才堪堪與小童共騎著大馬自大夏門乘車離去。而那些原本願意跟隨他的部眾,都被他留在了台城,當做日後送給侯景的大禮。

  見已經出了台城,王偉也就加快了速度,但他也不願意就此跟上大部隊,只是遙遙吊著。

  沈欽自然不知道王偉的打算,他甚至一時都沒想起還有那麽一個大爺。此時的他,心態寬和,搞不清楚目的的王偉就此再也不見,豈不是更好麽?

  若是王偉知道沈欽的想法,必定一口老血。費盡心思為沈欽謀福利,卻被他如此猜度。

  實在也怪不得沈欽,被王偉幾次三番操控於鼓掌之間,心生忌憚乃是人之常情。

  閑話不提,正在沈欽一行為擺脫追兵加速趕往義興之時,沈恪大軍卻早就和宋子仙對峙開來。

  義興當地豪族為周氏,此前一直給勤王軍添堵。後沈恪采用沈欽計策,勾連小門小戶,用以拖延在此,並給義興周氏添了許多麻煩。為此,義興周氏多次遣人找上門來與沈恪交涉,企圖驅趕勤王大軍,其間甚至多用齷齪手段。

  而沈恪堅持認為此地有匪患,而小戶人家則配合製造騷亂,使得周氏不勝其擾,卻為之無可奈何。

  而當宋子仙三萬大軍壓境之時,義興周氏卻偃旗息鼓,不再提驅趕之語。其間頗多耐人尋味之處,對於侯景或者蕭大連、沈恪,義興周氏的態度似乎變得不那麽明朗。

   沈恪因此停留於義興,鋪展陣勢於臨津縣,對陣宋子仙。在這幾天,雙方也曾小規模交戰,但收獲都不算大。對於沈恪這邊來說,兵力過少,不願大肆出擊。而對於宋子仙一方來說,則因水網而使得騎兵失去了用武之地,不敢輕易總攻。

   臨津縣這邊多水,溝壑縱橫,其間水網密布,多得是被稱為“蕩”的小湖泊。這些“蕩”被小河勾連,對於騎兵來說,無疑是形成了天然的防禦網。

  對於“蕩”,後世人最大的印象或許來自於“黃天蕩之戰”。宋軍借助黃天蕩的有利地形,大破金軍騎兵攻勢,可見其對於防禦一方的加持。

   臨津縣之名,正是來自於臨津蕩、津渡。臨津蕩勾連馬公蕩與都山蕩,而臨津縣正位於臨津蕩中陸地魚嘴之處,易守難攻。將沈恪一眾兵馬布置於此,著實被保護地嚴嚴實實。

   此次勤王,吳興沈氏與吳興陳氏合計湊出兵馬八千,皆被沈恪帶到了臨津縣下,沿著臨津蕩布防。

  不是沈恪不想用更多的人馬對抗宋子仙,而是他並不能統禦更多兵馬。蕭大連統合勤王軍以來,雖授予沈恪都督之任,卻又縱容其他勤王軍眾跟隨蕭大連窩在義興郡治所陽羨縣停駐不前。

  無奈,沈恪只有動用自己的嫡系部隊上前布防。畢竟陽羨縣雖更加繁華,卻於地勢無險可守。蕭大連因周氏款待不願上前,沈恪無可奈何,只能將輜重留於陽羨縣,帶上八千主力先行布防。

  不料才布好防線,宋子仙大軍即至,這才有了第一次交鋒。

  所幸因地形的關系,擋退了宋子仙的來犯。但這並不能讓沈恪面上掛出笑容,因為對方三萬大軍畢竟人多勢眾,即便枯守此地,也難有所轉機。於是沈恪一邊催促蕭大連發兵支援,一面籌劃反擊之法。

  只是蕭大連處至今未有回信,沈欽也如泥牛入海,難以聯系上,此番又以八千對陣上了三萬,著實使得沈恪壓力不小。

  此時宋子仙大軍已然開始破家滅門搜剿舢板,又借助臨津蕩之中沙洲太婆蕩搭建浮橋。若容其從容完成這些工作,則沈恪、蕭大連死局再難恢復。

  是故沈恪今日升帳議事,便是為了討論如何破壞宋子仙部的開山搭橋之策。

  沈恪當先開口道:“諸位,大都督行命老夫於臨津縣構防,而隔岸賊首宋子仙勢大。前番較量,因敵眾不識地理,尚能告捷,然長此以往,終非善事。”

   吳興郡義軍首領陸緝道:“沈都督所憂,正是在下之憂。如今賊眾三萬,號稱十萬,與我營寨隔岸對峙,夜間不熄燈火,望之如同白晝;晝間生煙造飯,忘之如同漆夜,若不能小有反擊,我部軍心早晚崩潰。”

   沈恪歎了口氣道:“陸將軍所言正是,然如今我等卻兵微力弱,唯有依蕩勉勵防禦,難以獲得主動。若宋賊緣河築橋,以舢板搶灘,吾等奈之何?”

  這時,在一旁旁聽的荀曉道:“如今,斷不能坐觀賊眾勢成。必要主動出擊,方為良策。此番出擊,非是為獲得大勝,而是意在干擾,行疲敵之計。另外,敵軍所築浮橋,也當重視,待得天朗氣清,可以火攻破之。”

  荀曉正是江北荀朗所派的援軍,此番進駐臨津,除沈巡之外,唯有其與陸緝出兵相助,先前一番戰鬥,也是其二人率部擋退,算得上心懷大局了。

   沈恪點點頭道:“荀將軍所言,亦是老夫所想,只是此事當交於何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