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南朝北略》第19章 東風漸起
  謝岐止住大笑,道:“陳都護又怎會與侯景一般?侯景北來,力弱心壯,又多受打壓,這才有拚死反戈一擊的決心。陳都護坐擁七郡,兵多將眾,顧慮卻也是更多,遑論其家族基業尚在三吳,拿什麽下定決心呢?”

  這話其實並不算準確,陳霸先在侯景控制三吳之後依舊下決心反擊侯景,完全不顧宗族親戚,實則是個猛人,不能以常理度之。但謝岐依照常理推測也是正常,無可厚非。

  此番分析,讓張彪更是一頭霧水,張彪問道:“那又有何擔心?”

  謝岐道:“如今你我皆托身東揚州,刺史此去勤王,將州事皆托付你我。若刺史不再歸郡,而陳都護又借著平叛入主東揚州,你我算是誰的人?”

  “這……這自然是……”說了半天,張彪也說不出話了。

  “這還不算,依照法理,我等皆掌不了州務,乃是刺史特命吾等署理。陳都護亦不能主管郡務,若其真要入主,你我除非投靠與他,不理會身處台城的蕭使君,否則必是人頭落地啊!”

  張彪試探著問道:“若是投靠陳都護呢……”

  謝岐笑道:“是台城大?還是都護大?”

  張彪攤手道:“自然是台城。”

  謝岐陰惻惻地笑道:“若是蕭使君勤王功成,你我便成殺雞儆猴之雞,參軍以為屆時陳都護可會護住你我?”

  張彪一下就愣住了,半晌才期期艾艾道:“那……那我等如何是好?”

  謝岐道:“如今計有三條。”

  張彪聞言一喜,問道:“哪三條?”

  謝岐伸出大拇指道:“上策,說服陳都護效命使君,助使君登頂!”

  張彪想了想,道:“這著實難行啊,中策與下策呢?”

  “中策,投靠陳都護,且助其擊敗蕭使君與侯景。”

  這一條也不好,張彪為難道:“這亦是難行,投靠還好說,反戈一擊誠是難為,若如此行,你我有何面目立於世間?”

  謝岐歎了口氣,他是比較屬意這一條的,畢竟他並不看好蕭大連,反而覺得陳霸先能夠成事,但短期船票張彪不願意,他也只能換一條思路,等以後再跳船吧。

   “下策,棄官下野,待得局勢平穩再圖生機。”

  這也是他歷史上所選擇的那條路,但終究還是爬上了陳霸先的船。但張彪卻絕對不是他這樣的人,張彪道:“大丈夫豈能遇險則退?我選擇上策!隻望陳都護知曉國家大義,助使君定亂建康!”

  謝岐心下搖頭,表面上卻笑道:“老夫早知道參軍會如此想,是故進言參軍助沈郎君脫險,如此結好陳、沈二家,參軍也可為勸服沈郎君為此使力。”

  張彪大笑道:“謝公果然算無遺策,東揚州有謝公,真如得一金梁玉柱啊。”

   謝岐笑道:“張參軍過獎了。”隨即又問道:“只是不知參軍借故愆延北上日期所為何事?”

  張彪臉一紅,擺手含混道:“一些小事罷了。”

  謝岐見其如此,也不便插手過問。本來張彪找到他讓他出主意留在會稽便不是大事,是故他也願意替他出此一謀來交好於他。

  這一計謝岐本身也很滿意。這一則打探消息,二則賣好給張彪,三則賣好給沈欽與起身後的沈氏、陳氏二家,四則又幫蕭大連擦屁股,防止他因此過早與沈氏交惡。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將這即將紛亂的世道中多推遲一些時間到來,以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

屆時不至於手忙腳亂。  所以他才會在猜到蕭大連此去勤王之時,拉攏結好沈欽與張彪。同時盡力處理好蕭大連留下的首尾,讓其安心勤王。

  只是,謝岐與張彪分別之後又到了另一個院落,會見了一個特殊的人。

  謝岐走入院落,只見一人長身玉立,不是陳蒨又是何人?

  陳蒨盤桓於門前,見謝岐走入,慌忙上前問好道:“謝公!事態如何?”

  原來謝岐有如此盤算,還是要歸功於陳蒨。陳蒨自從武康一別,便要向南尋找陳霸先,但想起沈欽此時尚在山陰,這才特地來尋。

  本來謝岐雖嗅到危險,卻依舊不知如何是好。但當他碰到陳蒨後,才決定要以此賣好給陳蒨,以搭上陳霸先的船。所以,這便有了第五條好處。

   見陳蒨如此心急,謝岐也不賣關子,搖著半面扇笑道:“怎麽?陳郎君還不信任老夫麽?皆已辦妥,陳郎君可要先去探望探望沈郎君?”

  陳蒨哈哈笑道:“謝公我自然放心,只是眼下時間緊迫,我便不去與藥師敘舊了,我這就南下交廣尋找仲父。謝公保重!”

  謝岐將半面扇插回腰間,雙手抱拳道:“沈郎君一路平安,可不要忘了你我約定之事。”

  陳蒨道:“自然!”說罷,便到馬廄牽馬跨上,一路向南。

  說來有趣,若是放在其他時候,一個縣令拋下縣務四處奔波,不說以瀆職罪貶官流放,也當要受上級申斥幾句。

  但此時,一則六朝崇尚隨性自在,二則侯景霸佔台城,政令不行。卻是沒有人會來責怪這麽一件“小事”的。

  自然,也不會有人真的輕易怪罪統兵之人。是故當張彪上言走脫了沈欽之後,蕭大連也沒有什麽表示, 甚至對他借由此事愆延北上日期也並沒有什麽申斥催促之語。因為此時,他正忙著接待前來會和的三吳勤王大軍。

  作為首先響應的宗室藩王,蕭大連當之無愧地坐上了盟主的大位,自領征討大都督,而三吳諸多豪門卻響應寥寥。

  譬如吳郡四望顧陸朱張之一的陸氏,當主陸映公便沒有響應,反而當著沈恪所派送信人的面將信件丟入池塘。而吳郡太守袁君正迫於陸氏威脅,也並沒有派兵,只是提供了軍內軍械庫的刀兵戰甲。

  擔著並非是陸氏全體的決策,比如吳郡陸氏吳興分支便有陸緝率兵來援。或許這就是世家大族的生存智慧吧,其余世家土豪大多如此,雖本宗未動,卻多有支脈支援。

  吳興沈氏作為此事的策劃者,當然佔據統籌的地位。沈恪被蕭大連擅行台令封為都督揚州諸軍事,晉鎮東將軍;沈巡被加封為安左將軍,至於沈君理則封為鎮東中錄事參軍。就連逃跑的沈欽也被征為都督霸府參軍,領軍事機宜,只是沈欽怕是領不到這份差事了。

  除此之外,也多有外鎮響應,譬如始興內史蕭子范派遣主簿侯安都帶兵相援助,居於江北的雲麾將軍荀朗派遣弟弟荀曉帶二千士卒協助江左,江州太守賀詡差使者告知治下黃法氍亦在路上,蕭范也接到台城蕭正德的密信派遣侯瑱前來支援。

  這幾波人雖出發時間不同,但皆全力趕來,應當幾日內就可匯聚丹陽。

   至於其余位居大將兩側的藩王如蕭繹、蕭大心、蕭綸、蕭譽等則暫時還未有來信,但事態無疑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