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南朝北略》第9章 蘭亭宴集
  席中宴飲自有管弦助興,但沈欽此一聲出,便成了最不和諧的音符。樂師手下一頓,音樂戛然而止。

  宴席露天無遮,蕭大連卻獨有一帳,紗製多層,隱隱約約,帳外樹有表明身份的戟器。

  因有戟、帳,沈欽看不見蕭大連,但聽到薄紗帷幕之後竊竊私語,想來氣氛不太好。

  得不到回應,沈欽隻得近前一步,再行一禮道:“某吳興沈欽求見刺史!”

  終於,帷帳內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當是有人在穿衣服。

  果然,聲音消失,帷幔被金鉤緩緩拉開。只見其中美人橫臥,紗衣輕縛,玉臂粉背,各有姿態。沈欽眼神略過眾人,直直盯著脂粉堆中手持長蕭的年輕人。

  其人二十余歲,英俊清朗。只是衣衫不整,姿容凌亂,頭髮也只是臨時捆在發箍之內,面上甚至還飄散著幾縷長發。

  那人見到沈欽,也不倨傲,叉手施禮輕笑道:“未想吳中高門子弟拜會,失禮失禮。”

  沈欽頗有些差異,本以為如此不著調的人,當不通禮節,卻不想其舉止卻顯風度,不禁有些刮目相看。於是連忙躬身一禮道:“不敢當禮。”

  蕭大連見沈欽舉止也甚是有度,不禁起了一絲戲謔心思。

  他推開趴在他腿上的女婢,站起身來,一邊走,一邊披上披風道:“只是足下壞我弄音雅興,當要如何做賠?”

  沈欽聽其意思,當時要自己做賠償。只是雅興這個東西虛無縹緲,又如何賠償?難道要說段相聲逗逗樂?想想畫面還挺美……

  搖掉腦中的怪異想法,沈欽道:“在下肩負王事,不遑啟居,出行匆忙,並未帶金玉之物。”

  蕭大連此時已經走出帷幔,將長發盤起,用一根木簪固定,走到沈欽身邊笑道:“王事?不知足下身居何等要職?竟出口便是王事?”

  沈欽剛欲開口,卻被蕭大連伸手製止。蕭大連搖頭道:“罷了,本部也不欲探聽。還是說說賠償吧,金玉俗氣,怎能相匹雅興?足下還是好好思索相稱之物吧。”

  相稱之物?什麽東西算是相稱?

  蕭大連也不想再拖延下去了,道:“我樂興已敗,當要有詩文引興。昔時陳思王有七步成詩,傳為美談,想來足下出身高門,必也難不住吧。”

  對於這位南郡王,沈欽的了解也很有限,只知道他很得蕭衍的寵愛,又是蕭綱的嫡次子,與後來的哀太子蕭大器一母同胞,皆是太子妃所出。

  而蕭大連這位皇子,才華是很有才華,多才多藝,思維也跳脫浪漫。當然說得好聽叫浪漫,說得不好聽那就叫天真幼稚,想一出是一出。

  如何見得?比如蕭大連後來被困於叛賊之手後,便常常想著逃跑,可是看守太嚴,完全沒有機會。於是他想了一個主意,竟與叛賊相約說:“軍民之事,吾不預焉。候我存亡,但聽鍾響。”企圖以此支開看守他的人。

  什麽意思?意思是說:我從來不管軍政的事情,所以你也沒必要一直跟著我。如果你不放心,那也很簡單,如果我死了我就讓府裡敲響鍾聲,這樣你就知道了。

  很搞笑是不是?關鍵是那邊竟然也同意了,估計也是覺得這麽個人掀不起大風浪。果然,等蕭大連瞅準時機準備逃跑的時候,果然逃跑失敗遇害,死時才二十五歲。

  但不論其人如何不靠譜,此時他是上位者,自然全憑他的吩咐。畢竟南北朝多出思維清奇的人物,誰也說不準這位現在看起來風度翩翩的王子皇孫,

一言不合又會變成什麽樣?  到時候別說改變歷史,便是這條小命也說不準怎麽樣了。

  不過聽到這個要求後,沈欽都要笑出聲了好麽?七步詩?虧你想得出來?你怕是生怕我過關,給我出了一道送分題吧?

  作為穿越者,別的不敢說,當當文抄公還不行麽?何況文學也不是白學的,盛唐詩篇萬卷,就不信湊不出你想要的!

  沈欽忍住笑意問道:“不知使君欲以何為題?”

  看沈欽不但不擔憂,反而笑意盈盈,蕭大連一奇,忙問道:“足下竟不覺為難?”

  沈欽不屑笑道:“為詩有何難處?族中孺子,舌根輕吐,便能成詩。”

  蕭大連見其如此囂張,皺眉不喜道:“早知沈氏高門,沈隱公學問淵博,精通音律,‘永明體’詩,規格嚴整。不知今日能否聆聽妙語格律?”

  沈欽卻被蕭大連的話激怒了,為什麽呢?沈隱公,即沈約。其諡號“隱”,但“隱”卻並非美諡。

  什麽叫“隱”?諡法曰:“隱拂不成曰隱;不屍其位曰隱;見美堅長曰隱。”這是實打實的惡諡!

  沈約從龍之臣, 德高望重,又是南朝文宗,何以得其惡諡?這是有出處的,這是梁武帝欽定的,沈約死後,有司本將沈約的諡號定為“文”。結果梁武帝說:“懷情不盡曰隱。”於是改諡號為“隱”。

  什麽叫才情還沒全部表達出來,所以叫隱?諡法有這一條麽?蕭衍完全就是因忌其能!又痛恨其對自己當面一套背後一套,這才搞這種不入流的小手段。

  由此也可以看出梁武帝實在不是什麽寬宏大度的人。

  也正因此,當蕭大連以隱公稱呼沈約時,沈欽的反應才會那麽大。

  有人就會奇怪,你一個後世人,怎麽會對一個所謂的祖宗抱有那麽大的感情?事實完全不是這樣,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不是才能,而是出身!什麽出身?自然是家族祖上世代簪纓的門第出身了。

  比如唐朝《姓系論》裡就說:“凡三世有三公者曰膏粱,有令、仆者曰華腴,尚書、領、護而上者為甲姓,九卿若方伯者為乙姓,散騎常侍、太中大夫者為丙姓,吏部正員郎為丁姓。”

  而南朝更重文華,作為身居宰相三公的文宗祖宗,自然是誇耀的對象。同時這也是添重閥閱的注腳,蕭大連瞧不起沈約,事實上便是瞧不起吳中沈氏!

  那麽在以門第為依托的南朝士子看來,便是最大的挑釁!

  沈氏在這個時代給了沈欽多大的幫助?可以說,如果不是這道護身符,沈欽早死好幾次了。是故維護沈氏門第,實際上就是維護自己。

  所以蕭大連此舉,無疑是要與吳興沈氏結下深仇。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